“扭腰,轉身,好! 2月15日,在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原國村廣場,村里的舞龍隊員們正在表演。 這個春節,舞龍隊接到了很多演出邀請,幾乎每天都有演出。
前國存舞龍隊員正在表演。
前幾年的情況並非如此。 “我們村的舞龍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舞龍隊隊長郭長高說:“上世紀90年代,由於經濟等原因,年輕人外出打工,舞龍隊解散了。 ”
過去,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跳龍舞,只要組織者在村里敲鑼,大家都會出來參加。 郭長高說,他從小就喜歡舞龍表演,十四五歲就加入了村里的舞龍隊。 “那時候,我還年輕輕盈,在人山上表演的時候,下面的人一聯手送我走,我就上了山頂。 ”
郭長高演了五六年,舞龍隊解散了,他總覺得很遺憾。 2021年,他去鄰居家幫忙,看到屋子裡的大鼓大鑼,心想現在經濟條件好轉,有空閒時間,就聯絡了原舞龍隊的幾位隊友,看看能不能重新拿起這個技能。
經過討論,大家都覺得舞龍隊可以重組一下。 郭長高說,“村民們也很支援,主動捐款,我們一下子籌集了2萬多元,還回購了舞龍、鼓、鈸等表演道具。 ”
錢不夠用,舞龍隊隊員們自己想辦法,在家用材料提供材料,有製作技能,最後成立了“草舞台隊”。 “沒想到首場演出就吸引了1000多人**,就連10多公里外的村民都來歡呼,這也給了我們繼續演出的信心。 郭長高說。
我們村的舞龍長28公尺,分為9個部分,每個部分由1人控制,加上龍珠的控制者,共有10人參加表演。 舞龍隊的大鼓手郭湘雪說:“舞龍表演有鼓、鑼、鈸等樂器伴奏,節奏鮮明。 器樂演奏清晰明了,聲音鮮明,一兩公里外的村子都能聽到。 ”
從左至右)郭祥林、郭向雪、郭長高正在練習表演。
千國村的舞龍表演,內容豐富。 首先,舞龍開啟,“金龍”一飛沖天,盤旋翻滾一會兒,然後形成“龍門”; 高蹺楊閣的表演者從“龍門”進入會場,載歌載舞40餘分鐘; 然後,出現了花車和一簇簇鮮花; 隨後是一系列民間趣味表演,如《雙鬼摔跤》《江公扛江》《公觀》等; 終於,舞龍再次出現,為演出畫上了句號。 整個過程熱鬧非凡,持續三四個小時。
舞龍隊的成員都是多才多藝的。 郭祥偉今年80歲了,不僅會舞龍,還會踩高蹺跳楊歌。 “踩高蹺的楊格不僅僅是腳上的功夫,整個身體都要動起來,每個動作都要在地上練習幾百遍,才能在高蹺上表演。 郭祥偉說,在演出過程中,要與觀眾有眼神交流,嘴裡要有音樂。 他一邊說著,一邊唱了一段話:“天津西部,有個美女,名叫白秀英......”
郭向偉演唱了一首《畫扇》。
如今,原國村舞龍隊有40多人,大部分都已經50多歲了。 “現在不是年輕人不喜歡這些,主要是他們必須去工作,沒有時間學習。 郭長高說,踩高蹺的趣味性很強,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前兩天,乙個5歲的孩子和我們一起唱了《繡針刺》。 ”
舞龍隊的一些隊員聚集在郭長高的小屋裡,討論如何為表演新增新的元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郭長高和隊員們不斷在表演中加入新的元素,讓動作更年輕化,還在網上直播。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把它傳承下去。 郭長高說,老郭村人喜歡舞龍,不僅是因為是祖文化的積澱,更是因為龍是吉祥的化身,代表著他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李肇星,來自公共報紙和農村地區的群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