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食品安全,相信很多人都有殺菌的“經驗”,比如酒精殺菌、開水殺菌、紫外線殺菌等。 然而,上述方法雖然確實可以去除相當數量的致病菌,但不可避免地會留下“漏網的魚”,包括黃麴黴毒素。
眾所周知,黃麴黴毒素、硝酸銨、尼古丁、苯環芳烴等物質都是1類致癌物,那麼黃麴黴毒素你了解多少呢? 最好盡早掌握這 4 個知識。
1.急性黃麴黴毒素中毒。
短時間內服用黃麴黴毒素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急性中毒症狀,而根據臨床醫學研究,其毒性在常規有毒物質中僅次於肉毒桿菌毒素,對幾乎所有人都有致病作用。 由於黃麴黴毒素需要通過肝臟在體內代謝,因此其對肝臟面積的損害非常大。
從現有病例來看,急性黃麴黴毒素中毒患者可能出現急性肝炎、肝出血、膽管增生、肝纖維化等疾病,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療,則可能誘發肝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
2.慢性黃麴黴毒素中毒。
對於人類來說,長期攝入小劑量的黃麴黴毒素可能會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症狀,同時,脾胃膽的健康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養殖動物來說,如果飼料中摻入黃麴黴毒素,它們的生長速度也會減慢,分娩能力也會降低。
因此,黃麴黴毒素不僅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給經濟生活造成重大損失。
3.用黃麴黴毒素發霉。
黃麴黴毒素實際上是黃麴黴的代謝產物,這意味著即使食物有黴菌反應,其黃麴黴毒素的產生也只有在黃麴黴形成優勢菌落時才會達到致病作用。
因此,發酵食品如發霉的豆腐、酸奶、臭鱖魚等,只要生產安全,通常不會產生過量的黃麴黴毒素。
即使是瓜子和花生等食物也只能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產生黃麴黴,因此保持寒冷、通風、乾燥的儲存環境可能會減少產生黃麴黴毒素的機會。
4.如何清潔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具有極高的耐溫性,其部分變種甚至可以保持268以下形態的完整性,因此,普通的煮沸法無法將其完全去除,此外,黃麴黴毒素也不溶於酸性物質,因此,民間的“醋洗”法基本無用。
如果要分解餐具上可能殘留的黃麴黴毒素,最常見的方法是將它們浸泡在強鹼性環境中,這可能會加快其溶解效率。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為***其他**,相關資訊僅用於傳達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網觀點,也不代表本**同意其觀點或確認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有侵權,請聯絡0531-8519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