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上。 長三角的春節,從1980年開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客船時代、綠車時代和高鐵時代。
客運輪渡時代的代表性航線,我們首先推薦上海到寧波,因為寧波人在上海的比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
我們之所以選擇綠色汽車時代的代表城市阜陽,是因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阜陽一直是長三角地區移民歸國的重要目的地。
至於高鐵時代,長三角地區已經完全變成了乙個網路,城市之間的距離不斷被鐵路拉短。
無論在哪個時代,只有一件事是永不改變的,那就是鐫刻在DNA中的慾望:回家團聚的願望。 也正是在如此繁華的過去,長三角這個純粹的地理概念,才成為今天流行的經濟文化概念。
客船時代:開往寧波的船隻。
寧波人在上海的比例高,可以從一組統計資料中得到說明:“1948年,上海人口498萬的時候,只有75萬本地人,而寧波人大約100萬,遠遠超過本地人的數量。 ”
《解放報》的報紙版**,1980年。
早年南京路商業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專營店,邵萬生、老正興、三陽南品店、蔡同德堂、裴羅夢西裝店......其中大部分是由寧波人開的。
雖然1957年有上海到寧波的火車,但距離遠,火車數量少,車票難買,所以不如坐船方便。 而一到了春節,鐵路運力根本不夠用,車站只能租一輛廂式車廂運載貨物來運送人,俗稱悶罐車,裡面沒有座位,只能站著或蹲著,經歷過箱車的人嘆息,擠得“連寸寸空都要打”。
1981年春節前夕,為了讓寧波市民回家更方便,上海市航運局派出一艘7500噸級大型客輪“昌力”號赴春節,乘客要乘船10個半小時到鎮海,寧波市公交廳隨後安排車輛將旅客運送到寧波市。 同樣,去江蘇的南通、台州等方向,也要坐船過夜。
1981年溫偉的報紙版面。
當時,十六鋪碼頭一到春節就擠滿了人。 1982年春節期間,有一天因大霧,碼頭積壓了35艘客輪,載客量超過6萬人次。
然而,隨著鐵路的大發展,到了1990年代,“水上春節”越來越冷清。
2000年6月,小永鐵路全面提速,上海至寧波T15號線最快的客運列車,執行時間從原來的5個半小時縮短到4個半小時,很快縮短到不到4小時。
次年夏天,運營了140年的沈永線全面停運。 在上海辛勤耕耘多年的“老寧波”,也習慣了坐火車回老家過年。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麼多年的“水上春節”,載著無數寧波人往上海、寧波,為上海的商業繁榮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火車時代:一輛綠色車廂到阜陽。
時間到了1990年代,當市場經濟轉型時,阜陽成為長三角春節的重要“角色”。
1999年春節,人們在上海火車站趕火車。
1995年,《解放報》報道“阜陽已成為農民工的新來源”。 文章稱,除了阜陽的農民工外,還有許多來自湖北、河南等地的農民工過境到阜陽。
2006年春節第一天,人們拎著蛇皮袋在上海站外(報紙**資訊)。
在上海和富陽之間沒有高鐵或子彈頭列車的那些年裡,每年春節,“綠車”都是春節運輸線上的主力軍,從全國各地陸續調來增援列車。
改造前,綠色車廂是手動關閉的。 春節到了,門口人頭攢動,外面的人一定要推門關上。 為此,站台上的鐵路工人也有乙個“閉合團隊”,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提供幫助。
現在的年輕人想必沒見過,春節高峰期,往往擠不進綠車,很多人都會選擇轉窗。 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拼命幫忙,車外的人幫忙推進去,車裡的人幫忙拉進來,在這無數次的推拉中,無數人回家過年的願望都實現了。
2006年底,春節開始的時候,綠車非常擁擠。 (報紙**資訊)。
當然,後來的綠色汽車已經公升級了。 2007年春節前夕,上海鐵路局完成了164輛“綠色車廂”的改造,其中阜陽等方向的列車成為改造的重點。 空調、水龍頭、“梳妝台”都經過改造或更換。 從上海到阜陽的綠色車大約需要12個小時,這樣環境更衛生,空氣更清新。
時間到了2019年底,亳州、阜陽、南洋等城市首列高鐵列車在上海上海火車站開行,結束了上海阜陽多年只執行普通高速列車的歷史,高鐵開通後,上海虹橋到阜陽西的最快時間僅為3小時48分鐘, 而普通高速列車到達阜陽需要8個半小時,高速列車執行時間比普通高速列車縮短了一半以上。
不過說到環保車,今年春節的風雪天氣,讓環保車再次登上新聞。 很多網友都在問,為什麼綠車不受冰雪天氣影響,而且跑得比高鐵還快?
這是因為對高鐵動車組影響最嚴重的“懸鏈線結冰”,對內燃機和蒸汽機驅動的“綠色汽車”影響不大。
今日故事:長三角網路密集。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很多年過去了,長三角的鐵路已經變得密密麻麻。上海虹橋、南京南、杭州東、合肥南等高鐵站成為區域“新地標”。 後來,長三角高鐵建設不斷“加速”,動車組成為客運主力軍,其中“復興號”越來越多。
以阜陽為例,形成了阜陽至合肥1小時、南京2小時、蘇杭3小時、上海4小時的交通圈。
2011年春節,上海虹橋站,一位老人背著蛇皮袋,抱著小孫子準備上火車(報紙**資訊)。
變化太多了。
棚車廂臨時載客的現象已經完全消失,冒著車窗危險回家的故事也只剩下過去了。
還有當年的春節回家,鈔票要小心翼翼的“縫在褲子裡”,隨著網上銀行時代的到來,再也沒有了。
紙質票變成電子票,排隊票變成手機票,扁蛇皮袋變成行李箱和背包,......
2004年春節,人們在上海火車站售票視窗等候(報紙資訊**)。
當然,每年春節期間,寒冷的天氣還是一樣。 今年春節,長三角地區多輪班次,又是暴風雪中的回家之旅。 也許是回家的航班被迫延誤,也許是等待的過程有點漫長和艱難,無論路多麼艱難,都希望那些匆匆渡過風浪的人們能在除夕夜團聚快樂。
解放**·《上官新聞》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不得使用**。
作者:李欣欣.
微信編輯:安東。
校對: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