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大賽取得的成績
在競賽計畫的指導下,2023年參賽教學團隊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反思五個維度展示了各學校教學改革創新的豐碩成果。
1.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框架,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在教學設計上,教學模式可以創新,方法方法合適、恰當;
3.在教學的實施上,突出因材施教,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4.在教學評價方面,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評價體系,利用先進的技術對資料進行採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5.在教學反思方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提高師生數字素養,實現科教有效融合。
二、2023年參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不過,通過對參賽隊伍前期材料的專家評審和最終展示,不難發現,在國家標準落實、競賽要求落實、規避違規風險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一) 在執行政策檔案方面出現的問題
通過線上初評和現場決賽,發現仍有學校未及時遵守《教育部關於制定和實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計畫的指導意見》、《關於組織制定實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計畫的通知》, 《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職業教育專業概論(2022年修訂)》(以下簡稱《專業概論》)、教育部2020年和2021年印發的《公立基礎課程國家課程標準》《新時期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深化教育改革總體規劃》等檔案新時代的評價需要
1.目前仍存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不及時或不到位的情況
通過對參賽團隊提交的《專業人才培養計畫》進行審核,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修訂不及時。 2022年專業人才培養計畫尚未按照新《專業概況》的內涵要求進行修訂,中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尚未調整,仍有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計畫與61號函要求相差較大。
二是相關檔案和標準落實不及時。 比如,國防教育、勞動教育沒有落實,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沒有改為資訊科技,高等職業思維課程沒有改為思想、道德、法治。
第三,培訓目標定位存在錯位。 不符合中等職業、高職院校和職業本科的辦學水平要求。
四是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所有課程均未反映,課程分類與文字描述不一致,或課程之間的銜接不當,或學分計算有誤。
五是保障措施落實條件不足。 例如,師資隊伍結構不符合中、高職學校師生比要求; 教學設施明顯不符合專業培訓條件和在職實習標準的建設標準; 學習評價沒有體現過程評價、成果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的相關內涵。
2.目前仍存在課程標準落實不到位或發展不規範的情況
通過對參賽隊伍提交的《課程標準》的審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教育部2020年、2021年發布的相應課程國家課程標準還存在落實不力的情況。 有的直接提交了國家課程標準,有的制定了“實施”課程標準,但未提交“實施計畫”。
其次,學校編制的課程標準存在不完整的入學要素,部分課程標準在研發階段就採用了課程標準結構。
第三,與專業人才培養計畫中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內容要求、學期、課時(學分)不一致。 四是專業介紹(主課)、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專業培訓條件建設標準、在職實習標準等相關要求尚未落實。
3.教材管理存在機制不完善、內容不完備、程式不嚴謹等情況
通過對參賽隊伍提交的《教材選題說明》進行評審,發現現有參賽隊伍未按照講解要求進行說明。 具體效能如下:
首先,沒有規定學校教材評選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二是學校選教材的程式和要求不符合《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三,學校教科書的選型過程不具體。
四是學校教科書評選結果的公開性缺乏證據。
五是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教材選擇缺乏書面證據。 六是缺乏教材實際使用證據,報送教育行政部門的教材核實報告有據可查。
(2)違反參賽隊伍規則的行為
2023年大賽計畫繼續明確規定匿名、班級學生人數、班級記錄等,目前仍有部分參賽隊伍洩露資訊、不教全班、編輯。
1.文件和 *** 揭示資訊
大賽方案明確規定,“參賽材料(包括檔名及其屬性)和決賽場地的展示答辯不得透露地區名稱、學校和個人資訊,一經發現將取消參賽資格”。
一是部分作品用地區和學校資訊匿名化處理,但不透徹,有些地方有遺漏;
二是匿名不夠準確或匿名範圍擴大,部分條目對地區和學校的公章沒有匿名;
第三,還有極少數參賽隊伍沒有對比賽檔案和資料進行任何匿名化處理,相關學校和參賽隊伍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檢查。
2.教學** 全班參與中國和非洲
方案要求“課堂教學要在實際教學場所進行,全班所有學生都要參與(課堂教學的實施需要說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校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錄音兩次“,比賽學生仍存在短缺。
首先,課程計畫或實施報告中未指定班級規模;
二是參與學生人數明顯不是全班,課堂教學在教案中沒有明確落實;
三是第一台攝像機覆蓋了教室的全景,但無法統計參加比賽的學生人數。
3.教學**有後期編輯的情況
方案明確規定“課堂錄音**必須用3臺攝像機連續錄製,鏡頭固定”,“所有攝像機拍攝**必須保證音軌連續,不需要額外剪輯配音”,但提交的教學**仍有後期剪輯或未固定鏡頭。
首先,**圖片中有多個攝像頭開關;
二是**中的圖片有跳躍變化;
三是**音調不同步,很多地方口型不匹配;
四是音軌訊號不連續,聲音消失;
第五,3攝像頭**色調**不同步。
(3)不符合具體要求的
1.參賽作品不符合比賽要求
《規劃》要求“競賽的模組、單元、主題、專案或任務應是相關課程中連續、完整的教學內容”,“內容名稱應為課程標準中具體明確的模組、單元、任務名稱或名稱組合”,“教學團隊按照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 “第二組至少有2個**專業課程呈現教師實戰示範和教學指導”和“教學實施報告介紹”,但仍有大賽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情況。
首先,教案中的內容要求與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時間表不匹配。
二是參賽內容名稱與課程標準中的模組、單元或任務名稱不一致,且不是相應名稱的組合。
三是教學計畫中的教學內容不明確,活動安排過於籠統; 教學內容明顯與教學計畫的環節、內容、活動、時間分配不一致,教學存在隨意性。
四、第二組專業提交的**,錯誤地將學生的操作和老師的導覽視為老師的教學,或者老師的標準化教學時間太短,或者老師的實際操作沒有重點放在學生應該掌握的操作技能上(沒有得到專家的認可)。
五是教學實施報告內容與教學實施報告檔案內容差異太大,後期出現“再凝練”的情況。
2.教學**不符合比賽要求
在方案中,要求“獨立選擇教案中的展示內容(初賽中已經呈現的相關內容除外)”、“提交的**從拍攝人員開始到拍攝人員停工”、“3臺攝像機必須同步錄製,以保證聲音的準確同步”, “全班同學參與(課堂教學的實施情況需要說明)”、“教學顯示**檔案以'教學計畫序號+教學計畫頁碼+教學鏈結名稱'命名(其中教學計畫頁碼以教學計畫PDF檔案頂部顯示的頁碼為準)”、“競賽**仍有不符合比賽要求的情況。
一是決賽的教學展示是初賽的一部分,違反了內容要求;
二是部分團隊提交的3機**沒有實現同步錄製;
三是非班學生參加比賽明顯;
第四,單個**檔案命名中的頁碼不是pdf閱讀器工具欄中顯示的頁碼,或者教學鏈結的名稱不規範或具體。
3.教案不符合比賽要求
大賽計畫要求“原則上每個教案的教學時間不超過2個課時,對場地裝置有特殊要求的培訓教學內容可連續安排3-4個課時”,一組單項專業課程的參賽隊伍提交全部4課時的教學方案, 並仔細分析了他們的教學,既不是專周實習培訓、崗位練習,也不是對場地裝置有特殊要求的培訓教學內容,連續安排上課不符合教學的基本規律。
4.其他不符合入學條件的情形
在方案中,要求檔案材料“禁止**或**用於裝飾目的”,教學實施報告中插入的圖表“應中肯有效,圖表大小合適,文字清晰可見”,課程標準“附上參與班級的教學計畫時間表(註明教學日期和課時)”, 並且還有一些教學團隊沒有完全落實這些比賽要求,不符合要求。
**10,000粉絲獎勵計畫二、2024年參賽教學團隊建議大賽是引導參賽教學團隊專心教學自身,注重協同教學科研,解決教學難題的起點;
本次大賽也是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規範教學管理、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育效能的推動力。
因此,參賽教學團隊要深刻認識大賽的引領作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最新要求,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改變師生教學,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採用教育模式,展現了產教融合中校企合作的顯著成果
貫徹落實《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改革的意見》,主持或深度參與市產教聯合體和產教融合共同體,實施產化教育、產化教育、產化教育,形成各學科深度參與職業專業規劃的良好局面學校、人才培養規範的確定、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討論培養計畫,組建教學班子,構建教學資源,共同實施學術考核和評價,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訓質量;建設產教融合開放區域實踐中心,對標產業發展前沿,開展學生實習培訓、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通過校企實踐中心,推動教育方式、辦學模式、管理制度、保障機制等改革深入化。
2.工作型別教育體現了公立基礎課程與職業場景的融合
打造職業教育的特色,離不開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中職業情境和任務的創造,實現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凝聚與協作,使學生能夠學習和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與專業職業狀況和社會生活相關的問題, 倡導發展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教學,將職業道德、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提高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認同度。
3.作品內涵的建構展示學校的主要能力建設成果和成效
職業教育新生態建設離不開豐富的數位化教學資源,需要在專業教學資源庫、優質課程、虛擬系統、新型數位化教材等方面呈現學校的成果和應用;
要體現“雙教師”教師隊伍建設成果,呈現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呈現校企雙教師協同教育,在校工作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技藝工匠;
要體現校企聯合開發的典型生產實踐專案,這些專案來源於企業真實的生產過程,融合行業最新技術和標準,充分體現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和數位化技術深度運用解決生產難題的能力。
4.要努力將科學與教育結合起來展示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和戰略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要推進科教融合,積極探索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調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強調高職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出創新方案和成果,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 通過教學進行工藝再造、工藝創新、增效,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工匠、技藝精湛的工匠。
5.技術應用工作引領職業教育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發展
大賽方案提出“鼓勵教學團隊利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其接入平台開展實踐教學”,構建“網際網絡+”職業教育新生態。
一是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共享資源;
二是展示學校智慧教室和培訓環境數位化轉型的成果;
三是合理利用數字資源、學科軟體、專業現代工具等,推動深度學習;
四是依託線上課程平台,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五是產業數位化轉型公升級互聯互通,引入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
六是運用有效的評價工具和軟體,強化過程評價,完善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隨著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重點任務的全面落實,2024年教學能力大賽將進一步呈現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成果、產教融合的新成果, 以及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教師提高道德修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能力,以及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深入學習、實現高質量課程教學的新模式。
本文中文章及資訊的著作權歸原組織或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和交流;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