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葉曉文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卓越”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23

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卓越”

葉曉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文化歷史文化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院長葉曉文先生。

**總書記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全面了解中華文明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才能更有力地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 ”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智慧的結晶。

1、自強不息、品德高尚、講誠信、和睦相處、善待鄰舍,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世界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主張高度一致。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立足於三條主線:“以人為本”的文化背景,“和諧是珍貴的”的世界大道,“心是必不可少的”的常青之路。

“以人為本”的文化背景

無論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都必須回答文化遺產的問題,即什麼是“這個”?答案只是三種選擇之一,以人為本,以上帝為導向,或以物件為導向。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底蘊是始終如一地貫徹以人為本。

有三個要點:“仁”和“人”。 人是所有問題的起點和終點。 天人合一,仁人愛人; “仁”是“德”、“仁、禮”。著眼於“禮”的建立和應用及其仁愛教育,而不是圍繞著對上帝的敬畏和傳承,是支撐幾代中國人基本信仰的基礎; 從孝道孝道到孝道,從“以人為本”到“以人為本”的實踐,拓展為一套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人文倫理秩序和國家社會制度。 這三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仁愛、重民、守正、崇尚正義、維護和諧、求大和諧。 這種“見平、迎樸”的人文素養,其文化底蘊和文化底蘊是一致的、連續的、不斷萌芽的、永無止境的、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為什麼歷史上中國文化所遵循的古代文化要麼被轉移,要麼失去了獨立的民族生命,但只有中國才能用自己創造的文化來延續獨立的民族生命,至於今天,它能夠獨立生存,重新煥發活力? 因為這種文化底蘊永不褪色,所以這種文化底蘊厚重,可以“春風重生”,總能重建豐富的精神家園,保持強大的精神支撐。 這是乙個傳承了數千年的偉大民族的集體記憶和集體號召,遠比西方文化中“造物主”的“神聖召喚”更有力、更實用、更有效。 當然,看看中國文化以外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長處,應該以自己的方式美麗。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胡先生就預見到:“中國文藝復興正在緩慢、平靜但明確無誤地成為現實。 這種復興的結晶似乎帶有西方色彩。 但剝開表層,可以看到,構成這種結晶的物質,本質上是被風雨侵蝕的中國根基,看得更清楚了——是人文主義、知識分子主義的中國,通過與新世界的科學、民主、文明的接觸而復活。 ”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正直、尊重過去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5000年來,中華文明始終積累著濃厚的人文理念和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 中華文明雖然是工業文明的後來者,但始終保持著“人自然合一”的生態智慧和本色。 當代中國大力貫徹“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從創新中學習,改革開放,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話語體系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中突出“新人文主義”。

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和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已經趨同。 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中國需要以身作則。 中國在世界上樹立了榜樣,實現了自己的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程序,肩負著推動文明新復興的時代使命。 要迎接這場不遜色於歷史文藝復興的新時代“文藝復興”,中國應該做點什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背景,蘊含著中國在新“文藝復興”中率先高舉“新人文主義”旗幟的信心。

“和諧是珍貴的”世界大道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質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永遠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捍衛者,中國將繼續在不搞文化霸權的情況下進行文明交流互鑒。 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強加於人,堅持合作不對抗,絕不搞'同黨同黨'的小圈子。 “和”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特色載體,是古代聖賢生活信仰和思想的基礎。 羅素說:“中國至高無上的道德品質中有些東西是現代世界迫切需要的。 在這些品質中,我認為和諧是第一位的。 這種品質“如果被全世界所採用,肯定會在地球上比現在有更多的喜樂與和平”。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佛教、道家三大流派,都是以“和”字為紐帶的。 道教認為,道的屬性是“和諧”。 “萬物負陰抱陽,衝動平和。” 當出現利益衝突、矛盾和糾紛時,不妨互相體諒、妥協,可以心胸寬廣,以德報恩,所謂“挫折其鋒利,解決其爭端,其光,用其塵”。 佛教說“導演和睦相處,一切都很好”。 身體和住在一起,嘴巴和不貶低,心和同樣的喜樂,戒律和同樣的同修,看到和理解,利益和相同。 儒家認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相同但不和諧”,“君子有周而不比較,小人有比較而不周”。儒家所追求的“和諧”以“和諧與差異”為主線,就是將“和諧”融合、分配給“多”,以“和諧”與“制度”、“合作”相互平衡、相輔相成,做到和諧與不同,以美與美為共享。 “和諧者也是世界之道。 中和,天上占上風,萬物都養育。 ”

和真實的生物,同樣沒有繼續”。 和諧與差異,萬物皆可修,大道平行。 “萬物互養不傷害,道相輔相成,互不矛盾。” 這部中國經典,傳承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流傳了數千年; 它顯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和誠信,必須管理一萬年。

“心至上”的常青之路。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流、交流、融合的歷史方向,決定了中國各種宗教信仰共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折衷世界文明的開放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佛教、道教三大流派中,“儒家”是佛教文化,是從國外引進的,與“儒家”和“道家”相輔相成、相輔相成。佛教強調“清淨的正念”和“應該用善法來幫助自己的心; 你應該用美妙的方法來平靜你的心; 我們要勤奮,堅強我們的心; 要忍受屈辱和屈辱,謙卑自己; 我們應該禪修和淨化我們的心靈; 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心裡有智慧和清白; 應該平等和寬廣的胸懷; 無所畏懼,心清心。 這種“以心為本”的表述已經完全被中國文化所吸收。

佛教在西漢末期從印度傳入中國,傳入宋代,在那裡它被徹底漢化,即儒家化。 我國佛教各宗派正走向融合,佛教、儒教、道教日益相互協調,形成了以宋明儒學為主流,吸收了佛教的心靈理論和治理理論。 程朱派吸收了華嚴宗掌門人的理論,陸王的心靈吸收了禪宗的心靈學說。

陸王的《新學》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心思。 作為儒家思想發展史上的乙個重要轉折點,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陽明心是一門堅韌不拔、內在決心的學問,有利於滋養民族靈魂,塑造、成長和建設人生乃至民族的大氣、大智慧、大境界。 王陽明想傳達乙個道理:所有的戰鬥都是心理戰,內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在個人層面上,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內在的光明,打破生活的桎梏,決定生活的模式,獲得行動的智慧。 在民族層面,讓大家反思歷史,敬聖賢,順善如流,堅守良知,滋養民族靈魂,堅定內在決心,獲得中華民族超越時空不斷前進的力量。

陽明心理學的三個要點——“心就是理性”,講的是心的專注; “在事情上練習”,強調用心增加專注力; “向良心”,講心與專注。 “心”字是建立、凝聚、加強、堅韌的心的決心。 他談了一輩子的心學,千言萬語,臨終前合集一句話:“這顆心是光明的,我能說什麼。 其實有很多話要說,解決思維主體與存在客體的同一性和區別這一基本哲學問題,是哲學上的; 實際上,它是指向乙個人、乙個國家、乙個政黨、乙個國家的常青道路。

綜上所述,要堅持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的文化底蘊,“和諧彌足珍貴”的世界之路,堅持“此心光明”的常青之路。 為響應時代要求,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正沿著“和”品牌建設的“天下大道”,緊跟中國和平崛起於世界的關鍵問題; 沿著“心”樓的“常青路”,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重點問題,實現創造性轉型和創新發展。 “他”和“心”兩座文化建築也可以合二為一——“他”是用的,“心”是身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世界之路、長青之路,緊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兩大關鍵問題,進行創造性轉型和創新發展。 這是對“以過去換現在”的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運用。

*:人民論壇報。

作者:葉曉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文化歷史文化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理事長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樣本

    深圳原創舞劇 詠春 選段出現在央視龍年春晚。詠春拳中央電視台舞台表演節選。昨晚,深圳出品的原創舞劇 詠春拳 驚豔亮相央視春晚舞台。太震撼了 太颯了 太火了,用力推!觀眾對它的喜愛無以言表,相關資訊在社交上形成了一股 刷屏 的趨勢。詠春拳 是深圳文藝沃土孕育的又一部非凡傑作。自年月首演以來,已在國內外...

    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

    三分鐘談文化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智慧的結晶和精髓。它蘊含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思想 價值觀 道德規範 藝術表現形式等方面的豐富內容,代表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認同。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靈魂,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豐富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根的文化沃土。堅...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光時刻

    月日,第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中國和古巴傳統節日春節 農曆新年 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正式成為聯合國節日,充分彰顯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將有效促進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此次活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又一豐碩成果,對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加速中華文化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楊鳳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大師

    楊鳳鈞,字淩遠,楊公後人,山東聊城人,法名燕君,路名玄辰。他是中華文化傳承的前沿人物,是易學傳承中影響的人物,是當代中國著名易學學者,中國傳統文化高階講師,高階命理學家,在氣 聲光療愈 健康管理 環境觀景等方面成績斐然。淩源健康文化創始人,曾擔任北京羅伯特 北京索維科技 上海元宇等多家企業執行總裁,...

    陳彥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巨集觀政策空間管理的啟示》

    陳彥斌,首都經濟學院副校長,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 CMF 主要成員。本文摘自 財經經貿 年第期。字數 字。閱讀時間 分鐘。巨集觀調控政策空間管理是巨集觀調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巨集觀調控需要節省政策空間,更好地保持政策連續性。正確認識政策空間,對於巨集觀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