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小店位於義大利羅馬的Via Fersilio街166號,外牆是公尺色的,牆燈是暖色的,看起來很溫馨。 在店門口,掛著“昌吉星麵館(新麵)”的招牌,白底和古銅色的字母。 店主孫習告訴記者,這家誕生於長江南邊的麵館,在羅馬已經一年半了。
2022年4月6日,河南省鄭州市,顧客在一家智慧型麵館用餐。 (*摘自中新社)
羅馬冬天也很熱鬧,到了晚上,門外賣各種小百貨的市場給店裡帶來了不少客流量。 這家小店位於步行街的十字路口,距離地鐵站僅有5分鐘步行路程。 店鋪位於一棟住宅樓一樓的拐角處,面向街道有兩塊招牌,位置非常顯眼。 店內,從櫥窗到桌椅的選擇,都是傳統的中式風格。
讓“洋人”也嚐嚐“蘇氏面”。
對於江蘇常熟的許多人來說,每一天都是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炒麵開始的。
1984年出生,孫習是昌吉星麵館的第二代掌舵人。 2023年9月,成為常熟油炸澆頭技藝的無形傳承人。
炒麵很“精緻”。 孫習說,不要小看一碗炒麵,裡面有很多東西。
除了“寬湯、中湯、濃湯”和“硬麵、軟麵、爛麵”的基本要求外,還有“重青、遊鮮、輕鹽、橋......孫習說,如果乙個人能一口氣報出“鰻魚牛排雙倒寬湯重綠免費鮮鮮輕硬麵條”,那一定是老食客。
食客中,徐旭東是麵館的常客,常年往返於常熟和羅馬之間。
2022年6月的一天,徐旭東像往常一樣來店裡吃麵條。 吃完麵條後,他把自己的乙個想法告訴了孫習。
義大利羅馬沒有“蘇式麵館”,能不能在羅馬開一家“昌吉星麵館”的分店,讓“外國人”也能品嚐到這種中式麵條?
簡單的幾句話,但孫習卻很興奮,因為當時的孫習正試圖擴大麵館。 這是您將“蘇聯式麵條”帶給世界的機會! 兩人一拍即合。
然而,如何憑藉一碗“濃油紅醬”的炒麵,在以快餐“披薩”和“空心面”聞名的義大利站穩腳跟呢?
孫習身邊的很多朋友一點都不看好,認為他“在魯班面前拿了一把大斧頭”。 而孫習說他想成為這個“斧頭製造者”。
孫習說,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做一行,恨一行”,但他越來越熱愛炒麵的生意,希望有朝一日能弘揚炒麵文化。
最終,他們選擇在靠近地鐵站的住宅區開店,周圍有許多大學,還有很多中國人居住。
店面面積約150平方公尺,裝修與國內“昌吉星麵館”統一。 店裡的桌椅、餐具都是從蘇州定製的,然後運到羅馬,一共裝修了3個月。
接下來,他們招募了兩名中國廚師和四名服務員,孫習親自培訓了他們。
由於孫習在中國的事務繁忙,無法與他們面對面交流,只能選擇每晚以**聯絡的形式“傳授”自己的技能。
“蘇式麵條”風靡一時。
2022年10月1日,在舉國歡慶的時候,在9000公里外的羅馬街頭,“昌吉星麵館”羅馬店正式開業。
對於孫習來說,選擇這個特殊的日子開幕,也是慶祝祖國節日的一種方式。
一些在羅馬的中國人聽說當地開了一家“蘇式麵館”後,趕緊來打卡。 其他城市的一些中國人也開車幾個小時“嘗試新事物”。
作為孫習的搭檔,徐旭東安排表妹傅海偉擔任店長,負責打理麵館。
早在2007年,傅海偉就以勞動的形式來到了義大利。 現在,她自信而流利地用義大利語和中文與客戶溝通。
傅海偉說,不像中國早上5點開門接客,在羅馬,麵條一般不做早市,營業時間從中午12點開始。
在當地人眼中,吃“中國麵條”是一種儀式,都被視為正式的一餐。
當地人在吃麵條之前先吃點心,如春捲和餃子,還會點一些中國菜來品嚐。 “傅海偉說。
除了常熟特色炸排骨、香油鰻魚醬、蘇州風味炸魚外,店內還推出了多款中式點心。
由於一些香料和食材在當地買不到,她每隔幾天就會列出乙份“短缺清單”,用於國內庫存和快遞空運。
多年來,羅馬當地人越來越接受動物內臟,例如大腸和肝臟,如今,店裡的豬肝面廣受好評。
被譽為“中式鰻魚”的黃鰻也曾被列入當地“美食家”的“必吃清單”。
店前有一塊小黑板,分別用中文和義大利文寫著選單,牛肉麵**12歐元,大面**10歐元......
在“Tokishixing麵館”登陸羅馬之前,大多數當地人更喜歡吃“日本拉麵”。
隨著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光顧昌吉星麵館,他們很快就被這碗來自東方的美味所吸引。
在過去的一年裡,許多當地人成為了“回頭客”,一些“忠實粉絲”每週光顧這家麵館超過3次。
傅海偉說,以前,麵館的顧客比例與中國人和當地人的比例相當。 今年,她看到當地食客的比例越來越高。
現在,為了保持食材新鮮,店裡的小吃和點心都是用當地的“土食材”在同一天製作的,比如春捲、餃子、素雞、百葉窗、蘇州風味糕點等。
在商店裡,每張方桌上都有一套筷子。
有趣的是,許多當地人也開始學習如何用筷子吃中餐,同時品嚐麵條。
很多新顧客也躍躍欲試,歪著頭學習如何“用兩根木棍撿麵條”,雖然他們用筷子的方式不標準,但經過幾次練習,撿麵條並不難。
80%的外國人使用筷子。 “傅海偉說。 對於那些不會使用筷子的人,商店仍然會為他們準備叉子。
與其他小店裡大部分的鋼琴樂不同,麵館常年**古箏曲、《太湖美人》、《茉莉花》等江南民歌。
讓這些民謠音樂縈繞在食客耳邊,與美食結合**,賦予他們別緻浪漫的風格,這也是麵館的“招牌”之一。
向“百年老店”靠攏。
在距離羅馬9000多公里的常熟,孫習有5家“長吉行”直營麵館。
現在,他不僅每天去當地的五家商店,還在晚上了解羅馬分店。
由於義大利和中國之間有七個小時的時差,羅馬分店在常熟夜市已經熙熙攘攘的時候才開始為中午的客人提供服務。
1993年,孫習的父親孫俊良在常熟開了一家“昌濟麵館”,專營常熟炒麵。
對於這個品牌,孫習的父親說:“常”是“常來”,“姬”是“吉祥”,希望食客“常來長吉行,能吉祥”。
從此,“夫妻店”麵館逐漸興旺起來,規模也越來越大。
2005年,21歲的孫習大學畢業時,對這家“夫妻店”不感興趣,想再找乙份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孫習改變了主意。 他說,他經常聽到顧客的讚美,“我心裡有一種自豪感! ”
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要把店做大做強。
10多年來,孫習一直和父親一起經營一家麵館,同時在麵館的發展中尋求“突破”的機會。 到2018年,孫習正式接管了“昌濟麵館”。
他發現蘇州有很多“百年老店”,而且都是以“興”字結尾的,寓意生意興隆,久違。
後來,這個“好字”被他加到了《昌吉》的結尾。 “公升級檔案”從“門”開始。
孫習表示,希望“常繼行”能向“百年老店”靠攏。
現實中,常熟很多當地的麵館都是“夫妻店”,環境陳舊,風格老套,選單常年不變,難以吸引更多人。
而孫習的店必須“有競爭力”,店的環境必須與眾不同。
於是,他開始了店面裝修公升級的“浩瀚”之路。 從家具、桌椅到餐具,他都要求“品牌化”。
他請設計師精心設計店面的古典風格裝飾,蘊含著深厚的蘇式文化內涵,包括蘇式風景和建築,以及太湖石、傳統燈籠、明式紅木家具......這些裝飾,讓麵館充滿了古老的江南韻味。
二是成分公升級。 孫習說,常熟炒麵除了基本的醃製配料外,其他菜品都是現炒的,在當地被稱為“一碗炒,一碗一味”。 當地人講究“不時不吃”,於是他將時令菜融入炒麵的配料中,如冬筍、河蝦、大閘蟹和......
孫習表示,“長吉星”每季都會推出時令配料,給顧客更多選擇。
店鋪第一區間大,可覆蓋各層次消費群體。 從100元的“九公閣**”到10多元的單面,顧客可以“吃得好”。
如今,這家擁有30年歷史的“夫妻”麵館已經走出國門。 “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在我的店也在羅馬。 孫習為此引以為傲,在這個被稱為“永恆之城”的地方擁有自己的小店,而“長吉星”更接近“百年老店”的招牌。 (完)。
作者: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