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志東為福建省造船局廣東海軍司購買的三艘“廣”級巡洋艦中,首艘艦艇的“廣嘉”號排水量最大,為1296噸,而“廣義”號和“廣兵”號僅為1000噸。 不過,在技術上,與裝備圓頂裝甲、屬於防護巡洋艦的“光一”號和“廣汽”號相比,“光甲”號是在舊炮艇的基礎上改進的二等無防護巡洋艦,稍遜一籌。
“廣嘉”號屬於福建省造船局的“威遠”級鐵楔形木殼**,也是福建造船局第一艘用鐵製造側翼骨的船。 “威遠”級共建造了六艘,前兩艘“威遠”、“超武”和第四艘“成慶”號都是老炮艇。 第三艘“康吉”號比較特別,它是一艘基於原型的商船,在露天甲板上增加了船艙供水手居住和搭載客人,船內的船艙被改造成貨艙。
福建省造船局從5號艦“恆海”號開始,通過建造新型無防護巡洋艦“開基”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原型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改進是在機槍的穩定性上增加了兩個龍骨, 二是在兩側增加耳架放置主炮,使主炮的射程大大提高。通過改進,“橫海”號的整體效能與“威遠”號等艦艇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公升,因此港務局將“橫海”號改名為巡洋艦,以顯示其與前四艘艦艇的區別。
“威遠”級第6艦在“恆海”號“廣嘉”號的基礎上,在船頭安裝了兩個魚雷發射管,使其具備了魚雷作戰能力。
此外,“廣嘉”號和“恆海”號在裝備上也存在差異:“恆海”號上共裝有六門阿姆斯特朗6英吋艦炮,分別安裝在船頭兩側的耳架和耳座後面的兩個埠上,而“廣嘉”號則安裝在船頭和船尾兩側的耳臺和船尾, 兩門克虜伯 120 公釐火炮安裝在耳平台後面的兩側。
然而,這並不是一種改進,計畫在“恆海”的原始設計中安裝的**裝置實際上與“廣家”相同。 直到後來,當他即將下水時,他才發現在克虜伯訂購的火炮不必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到達,於是他臨時從阿姆斯特朗那裡購買了一批火炮以備不時之需。 而這批原本安裝在“恆海”上的火炮,後來也安裝在“廣家”上。
因此,總的來說,“恆海”號和“廣家”號可以算是同型別的艦艇,儘管它們仍然是未受保護的巡洋艦,生存能力較弱。 不過,不算改為商船的“康吉”號,與蒸汽炮艦“威遠”、“朝武”、“成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提公升。
福建省船舶工業局能夠依靠自身力量逐步完善設計,值得肯定。 可惜清朝一直投資不足,導致港務局一直沒能做大做強,最後造船能力被日本趕超,可以說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