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統計,到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目前,我國氣象大資料已廣泛應用於能源、保險、交通、旅遊等領域。 氣象局通過提供分鐘級資料和預報資料,以及3D視覺化技術支援,推動了氣象服務產品的創新。
2015年,氣象局發布第27號令後,商業氣象服務開始出現,並於2020年全面開放。
國內有新知氣象等商業氣象服務公司,國外約有350家商業氣象服務公司。
氣象資料服務市場規模超過 60 億美元,從 2015 年到 2023 年正在快速增長。
天氣因素對行業影響廣泛,65%的銷售額取決於天氣。
氣象服務是乙個巨大的產業,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
氣象服務業藍海的現狀與應用應用氣象創新的氣象服務產品對能源、保險、航空、交通、旅遊、生態等領域產生直接影響。
能源部門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閃電和凍結等,這些對能源安全和電網有直接影響。
保險行業包括農業保險和健康保險,極端天氣對保險有重大影響。
航空領域受航空氣象影響,交通領域受能見度、城市內澇、大風雨雪影響。
旅遊部門受到天氣預報的影響,生態部門受到農田、森林、草原和濕地等天氣條件的影響。
第乙個問題是關於預報因素,即通過觀察天氣要素模式和預報技術來推斷天氣。
隨著大型模型的發展,現在可以實現大型模型天氣預報。
以前的技術推動了 InkWeather 短期天氣**識別技術的迭代。
中國擁有約50,000個無人自主氣象觀測站,包括農業氣象站,陸地濕度,太陽輻射等。
還有自動化氣象站和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構成了我國採集氣象資料的基本能力。
過去,該技術主要基於雷達資料來判斷雲天氣等。
現在主要基於北斗導航資料,可以穿透雲層來判斷雲層厚度和降雨量。
這是大資料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取代了雷達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可用的資料型別包括地面氣象資料。
氣象站提供每小時、定時、年度、查詢和每日降水資料。
天氣資料包括冰凍、降雪、對流、大雨和高溫。
農業氣象資料包括土壤墒情、生長發育和農田墒情資料。
自然災害資料包括乾旱、洪水和熱帶氣旋。
這些資料將在2025年之前向公眾開放,並將對各行業的整合有效。
氣象大資料的分類與應用氣象資料可分為兩類:觀測型和預報型。
觀測資料包括衛星雲影象、高空觀測、雷達監測等。
預報類資料包括城市天氣預報、數值預報、航空天氣預報等。
突發事件預警主要涉及自然災害和事故災害。
氣象服務產品包括航空氣象服務、交通氣象服務、旅遊氣象服務和金融氣象服務。
end本文內容來源於公眾網路,文章中標註的“原創”僅指原創編譯處理的商標,並不代表平台擁有其版權。 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聯絡刪除。
由於空間原因,只進行了部分顯示。
有關完整的講義 PDF 參考,請前往知識星球。
搜尋資料、特徵和天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