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決定撤離,員工前途憂心忡忡!
自在美國上市以來,華為在很多領域都受到了重創,尤其是在晶元和手機方面,因為台積電和富士康已經停止了晶圓代工業務,華為已經三年沒有可用的核心,蘋果的手機業務一度處於墊底。
相反,由於前段時間美國"幫助"、蘋果公司"華為事件"市場占有率從8%上公升到20%,再次成為銷售冠軍,可謂豐收。 對此,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曾多次向中國使用者表示感謝,並強調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蘋果在坐擁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同時,也開始將產業鏈的重心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印度等廉價勞動力充足的東南亞地區。 此舉不僅是為了降低成本,也是為了擺脫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避免未來被美國利用"包 絡"。
不過,庫克想多了,低估了中國市場,華為被美國制裁了,但這三年來,我們什麼時候得罪了蘋果? 中國一貫奉行公平公開的原則,只要蘋果合法經營,國家就會為其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與蘋果相比,富士康的行為無疑更令人失望。 為了擁抱蘋果"大腿"郭泰明在中國大陸裁員數十萬人,可謂產業鏈轉移"陳述"他們非但沒有感謝中國大陸對富士康的優待,反而毫不客氣地聲稱,正是這些老牌企業感謝了中國大陸多年來對富士康的優待。
資料顯示,近四年來,富士康在印度開設了9家工廠和30個分廠,員工近5萬人,投資超過300億元!
此外,不久前,富士康宣布,到2026年將產能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印度,從而將員工人數增加到20萬人! 顯然,為了獲得更多的iPhone訂單,富士康決定在印度效仿蘋果"戰鬥"。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印度工廠的產能和業績遠不如國內工廠,富士康不僅不被蘋果看好,而且一直"邊緣化"。以 iPhone 15 訂單為例:蘋果將 27% 的股份轉讓給富士康的專利產品朗訊精密和和碩。
更讓郭台銘難過的是,印度再次拒絕了他申請富士康和印度韋丹塔集團共同投資的半導體專案,理由看似合理。 最終,富士康選擇了退出,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
面對這種情況,富士康似乎已經醒悟過來,近日宣布將在鄭州投資5億元,建設一家專門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的工廠。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郭台銘的做法確實非常明智:一方面是抓住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龍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抓住機會。 一方面是對中國大陸的善意,另一方面是對印度施加壓力。
毫不奇怪,前段時間一位國外**公布的乙份檔案顯示,富士康已經與印度HCL集團達成協議,在印度建設晶元封裝測試工廠。 富士康投資3700萬元,收購40%股權。 與此同時,印方已公開表示,已從富士康獲得約1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此訊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業內熱議,不少網友紛紛猜測,國泰明為何要投資5億元在河南鄭州建廠,這難道只是權宜之計嗎? 考慮到在印度的投資規模,富士康幾乎把所有東西都投入了"晶元"一切都擺在桌面上。 一些外國**也報道了富士康退出中國大陸的訊息,看來郭泰明真的打算逃跑。
那麼,當富士康加速產能轉移時,中國大陸數十萬工人將會發生什麼? 事實上,即使富士康離開,大陸市場也不會受到影響。
在中國高階產業公升級的關鍵時期,富士康充其量只是乙個低附加值的代工廠,而不是不可替代的。 近年來,比亞迪、立訊精密等國內製造企業發展迅速,規模和影響力躍居行業前列,完全有能力蠶食富士康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富士康一直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市場之間跳躍'進出外就餐'郭台銘已經把兩岸統一的口號掛在嘴邊,如果富士康在印度遭遇挫折,很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