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法之美與韻之美的辯證關係。
形式和質量之美是韻律之美的基礎。 點畫的形狀構成點畫的韻律,單個字的形狀構成單字的韻,乙個詞的形狀和質量構成單個詞的韻,其形狀和質量的提高促進了自身韻律的興起。 但是,乙個人物的韻律並不是單個人物韻律的簡單組合,而是要看人物的整體布局、造型和魅力以及修養與融合。 總體要求是個別的詞語,字與字之間、字與線之間、黑與白、輕與重、虛與實、讓步、節奏、和諧、韻與意,使前與後延伸、左與右,魔力連貫,雖變不變,但仍是融一體的, 這無疑關係到個人的天賦、習得技能的深度、文化藝術素養的豐富程度、品格修養的深度和廣度。也就是說,以功德求技,以修為內涵,由內涵,由外而內涵,充分表現作品的藝術性和才華個性的結果。
從表面上看,有不同層次的形體美和韻律美,實質上又是相輔相成的另一面。 韻美的風、氣、靈、情,是由“法、終、穩、力、和、平”這六個字的形質之美融合而成的,也就是說,韻之美的高度,是建立在這六個字的深度融合之上的。 就單個人物和完成人物的審美而言,形式與品質之美與韻律之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依託,相互促進,合而為一,即在整體上接受和諧與形式的變化。 這種“接納”和“併發”是沒有盡頭的,理論上只有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高度或高峰。 孫千里的《真書》以點畫為形式和品質,使之化為情感; 草書以點畫為情感,化為形式“是兩種書法整體內涵的分離。 要達到較高的整體效果是困難的,雖然困難重重,但這是書法專業人士和書法愛好者應該努力奮鬥的目標; 對於絕大多數其他修行者、學生、廣大群眾和老年人來說,書法是作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墊腳石,塑造人格、識字、習慣、禪修等修養。
形式和韻律的美的標準是從我國兩大書法流派中總結出來的共同特徵,但兩大流派在形式和韻律的統一上各有各的個性,即各具特色。 北碑代表著中原古法,含蓄而笨拙,勇於執筆,穩健有力; 南柱代表河左,稀疏而美麗,以變化、和諧、平穩的流暢敏捷表現脫穎而出。 流行的比較是,北碑更男性化,南方石碑更女性化,差異來自於區域自然條件、習慣、經濟發展形式、政治文化背景的差異。
2.書法之美與韻文之美的哲學意義。
人的知識最初是或基本地從周圍的事物、生活、勞動和一切活動中獲取、理解和積累的,當它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它形成經驗,然後成為系統的假設、學說、理論等,最後昇華為哲學和不同的哲學流派,文字是它們的載體。
我們的祖先從日月河中創造了方形象形漢字; 從太陽的年度運動和氣候的變化,春、夏、秋、冬,定義了二十四節氣及其與農業的關係; 從太陽和月亮的公升起和落下,我們知道方向和時間的變化,從星星在四小時、莖枝和天體現象的位置變化中知道; 從人與人的關係出發,尊長尊卑,協調與利害關係的族群關係; 從滿月而已,水滿溢,幸福悲哀,富人和窮人只有三代人才能理解事物的辯證順從關係; 從“老虎吃羊繁殖力低,羊群弱,飼養者多”的角度,我們了解生物鏈和自然的自然調控; 等等。 從表面上看,自然與人類社會看似相互獨立,各行其道,但實際上,天道、地道、物道、人道是緊密相連的,相互呼應,相互影響,處於自然平衡狀態,並因流逝而發生的變化而不斷出現新的平衡時間。
從先秦時期的百家門派,到儒、佛、道思想作為中國哲學思想和傳統文化主流的融合,是歷史長河中相互促進、融合的自然結果。 道教從上述自然規律出發,著重提煉有機體和生物鏈的自然規律,提出“天人合一”、“道人與自然”、“順應自然”、“無為治”(無為,前輩們大多理解為無為,我理解為人不干涉一切,這是乙個境界, 不是手段)。“中和”的中心思想; 儒家注重人與社會發展的調和,即天道理,提出了“中和、天國地位、萬物修煉”(達到意)、“平和和諧”、“不偏不倚”、“無過錯、無過錯”、“路也是路、 世界是為公眾服務的“,以及”中庸之道,擁有記憶與和諧”。“(東漢鄭玄)用現代語言做一切事情,不走極端,不唱高亢,盡量恰當,強調原因,就是用,即作為目的和手段; 佛陀以修心、慈悲、業力、淨化一切眾生為目的,通過“淨化心”,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中立,這既是境界,也是目的,也是手段。 三大思想流派的形成過程和融合過程,都體現了“萬物和諧共生、互補”的重要作用。 它既是文化的主體,又是道德的主體,是精神的主體,是價值觀的主體,是社會共同意識的核心,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精髓; 它獨立於王朝更迭、政權更迭、統治體系、經濟轉型和個人喜好。
無論是自然、社會,還是人類,如果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就會發生相應的災難。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文字、文學、藝術、建築、哲學、宗教、醫學、人文倫理等,都貫穿了“守中國”的主線。 書法的六個字和韻的形狀和質量之美,美,和諧的和諧基調是保持中心,詩詞的對稱交替,對聯,詩中文字的風格,故宮等古建築的對稱和諧, 北京的東單和西單,崇文和玄武的對稱,中醫陰陽的和諧,五行的和諧,太極拳的和諧。林玉堂說“書法是中國美學的根基”,而這個根基其實就是“守中”,而“守中”是中國審美哲學的精神底蘊; 可以說,書法之美和韻律美的標準也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