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第25屆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舉行,主題為“探索中國增長動能”。 重慶市原市長黃啟帆出席論壇並發表題為《圍繞新製造業、新服務業、新業態推動高質量生產力發展》的演講。 黃啟帆說,他所理解的新質量生產力大致由三個“新”的東西組成:新製造、新服務、新業態。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型製造業、以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業態、以全球化、數位化為代表的新業態所形成的聚合,就是新的優質生產力。 我國在製造業、服務業和新業態三大領域具有巨大潛力,通過培育新型質量生產力,推動我國製造業克服短板,使新型質量生產力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
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年的新年論壇,今年演講的主題是“圍繞新製造、新服務、新業態推動高質量生產力發展”。 我想談談我對新的定性生產力的理解。 在我看來,新的質量生產力大致有三個“新”組成部分:第乙個新是“新製造”。 我個人理解,“新製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製造裝備、新資訊科技五個領域,但要稱之為“新質量生產力”的概念,它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進步,不是邊際改進,而是顛覆性的科技創新。 對於所謂的顛覆性科技創新,我認為以下五個新標準至少要滿足乙個:一是新的科學發現。 這是乙個“從0到1”,從無到有,乙個重大發現,對我們的世界有了新的理解。 例如,量子科學和腦科學的研究可能會在人類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是新型製造技術。 也就是說,它在原理和路徑上與現有的技術路線完全不同,但可以替代原來的工藝和技術方案,如未來的生物製造,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各種蛋白質、食品、材料、能源等。 三是新的生產工具。 工具革命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處於重要地位,因為工具的創新帶來了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比如EUV光刻機的出現使7奈米、5奈米晶元製造成為可能,新能源汽車製造中的整合壓鑄成型技術,使新車的製造成本大大降低, 等等。第四,新的生產要素。 過去,製造業依賴於勞動力、資本、能源等要素,而在未來的製造業中,除了這些傳統元素外,還會有新的資料元素。 新要素的介入帶來了生產功能的新變化,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學習效應將產生新的交叉組合和融合裂變。 五、新產品及新用途。 近幾十年來,家用電器、手機、汽車等,未來可能是家用機械人、頭戴式VR AR裝置、柔性顯示器、3D列印裝置和智慧型汽車等。 “十四五”規劃提出,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支撐要素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在類腦智慧型、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航天開發、氫能、儲能等前沿技術和產業轉化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和加速計畫,規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如今,我們看到世界在這些領域正在飛速進步,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科技進步,一批顛覆性的產品和技術將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推動生產可能性曲線實現新的擴張和飛躍。 這是我講的第一點,就是“新製造”。 第二個新是“新服務”。 服務業已成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社會分工深化的結果。 新的生產力需要新的服務,而這種服務的重點嵌入全球產業鏈和第一鏈,生產服務業對全球產業鏈具有顯著的控制作用。 關於服務業,現在世界經濟版圖有三個特點:第乙個特點是,在各種高階裝備中,服務業的價值往往佔裝置或終端附加值的50%-60%。 例如,一部手機有1000多個零件,這些硬體的附加值約佔產品價值的45%,剩下的55%是作業系統、各種應用軟體、各種晶元等的外觀設計專利,就是各種服務。 這些服務是無形的,但它們代表了這款手機價值的55%。 其他的,如核磁共振,或各種高階裝置和終端,都有類似的特點。 第二個特點是,世界服務業佔世界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大。 三十年前,服務業約佔世界總量的5%,現在已經達到30%,與商品相比,商品的比重在縮小,服務業在擴大。 第三個特點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總量的比重越來越大。 我們常說美國服務業佔美國GDP的80%,似乎有點“真實和虛”,是不是有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服務業80%的70%是生產性服務業,而70%和80%是56%,也就是說,美國25萬億美元的GDP中,有近13萬億美元是生產性服務業,這是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高技術服務業。 歐盟27國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78%,這78%中有50%是生產性服務業,即歐盟GDP的39%是生產性服務業。 美國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的50%以上,歐盟約佔40%,其他發達國家和G20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約佔GDP的40%-50%。 相比之下,這三項服務業指標恰恰是我國當前生產力的短板,其中2024年製造業增加值佔我國GDP的比重為27%,服務業增加值為528%,但這 528%中有2 3是生活服務業,不到1 3是生產性服務業,這意味著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約為17%-18%,與歐洲(40%)和美國(50%)相比,差距比較大。 換言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而要實現高質量的中國製造,就必須提高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的附加值。 根據國家統計局《生產性服務統計分類(2024年)》,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為生產活動、貨物運輸、通用航空生產、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資訊服務、金融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生產者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服務等提供的研發、設計等技術服務。教育培訓服務業、批發經濟服務業、生產配套服務業共十大類。這十個板塊與製造業密切相關,製造業的各種附加值和服務的附加值都以製造業為代表,如果不到位,製造業的產品就不是高階的。 目前,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雖然佔全球近30%,但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相對滯後。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資料,2024年,全球服務業約佔全球總量的30%,而中國服務業僅佔去年總量的12%。 去年中國服務出口為285萬億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生活服務出口。 我們有3萬多億元的服務進口,進口的基本上是生產性服務業,但遺憾的是,進口的生產性服務業大部分不是中國龍頭企業進口的生產性服務業,而是國外服務業企業對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產出。 從這個意義上說,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實際上是要把我國服務業的50%變成生產性服務業,力爭達到整個GDP的30%。 如果我們的服務業佔GDP的60%,而60%中有50%是生產性服務業,那麼生產性服務業可以佔GDP的30%。 雖然還不如歐洲(40%)和美國(50%)的佔比高,但已經從不到20%提高到30%,增幅為10個百分點,對於目前120多萬億元的GDP來說,是12萬億元。 如果服務也增加,從目前的12%佔總價值的比例提高到30%,這樣我們的高階製造服務價值可以達到終端製造產品總附加值的50%左右,這是製造業新質量生產力的方向。 生產性服務業上公升了,製造業新生產力也上公升了。 這是我想談的第二個“新”。 第三個新是新的業態。 培育新業態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和產業組織結構的深刻調整。 筆者認為,關鍵推力有兩大:一是全球化,新業態的形成要與全球趨勢相銜接,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制度開放,推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 這是一種新的業態,是世界的潮流,我們要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需要內外貿一體化,也就是說,我們的市場體系必須從規則、法規、標準、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內外迴圈一體化、市場化、市場化、 法治,國際商業環境。為此,去年12月1日,第一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加快內外貿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調整完善國內相關規章制度、管理、標準等,促進內外貿標準銜接, 檢驗認證、監督等工作,推廣國內外貿易產品同一條線、同標準。第二個關鍵要點是:數位化形成工業網際網絡現在我們做消費網際網絡,工業網際網絡基本上才剛剛開始。 工業網際網絡不僅是國內工業的網際網絡,還包括國際和國內的工業網際網絡,工業網際網絡有兩種,一種是企業集團,大型製造企業從設計、市場、資訊、銷售資訊到開發、製造、物流的一體化數位化系統,這就是說工業網際網絡的各個企業, 就像我們在90年代談到的SaaS一樣,2024年以後的ERP,是乙個企業製造工業自動化,從市場到銷售,設計整個自動化工業網際網絡系統。但市場正在發展另一種工業網際網絡,它依託網際網絡平台和各種終端,將觸角伸向全球消費者,根據消費者喜好實現小批量定製、規模化生產,全產業鏈貫穿、全球分布,在這樣的平台上聚集了數百家研發設計、金融保險、 提供生產性服務的物流運輸企業,上千家製造企業,上萬家各類原材料供應商,與數位化系統全面對接依託這樣的工業網際網絡平台,這些企業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全產業鏈緊密配合的產業集群,真正實現了以銷售生產、以舊換新、以慢以快。 現在有這樣的工業網際網絡,中國有那麼多,把這樣的平台放在哪個城市,哪個城市會帶來千億萬億的銷售價值,同時帶來千億萬億的金融結算,還會帶來物流等服務,就會成為金融中心, 一流的中心和服務中心。因此,控制未來工業網際網絡的平台是“三個中心”。 總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型製造業,以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業,以全球化、數位化為代表的新業態,形成的聚合是新的生產力質量,我國在製造業、服務業、新商業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而當前的短板是未來巨大的增長極,我們希望通過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推動中國製造業克服短板,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增長極。·end·
排版:馬繼娟,責任編輯,辛華宇。
延伸閱讀]數字人民幣試點:探索與實踐——第十二屆“華瑞金融科技沙龍”觀點集錦。
易綱:關於數字人民幣的思考與探討。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幣***研發進展》。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官方觀點集(5)。
宋珂等:金融科技與銀行行為:基於流動性創造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