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文字 |新能源實業家。“2024年將是更加動盪和糟糕的一年。 ”一段時間以來,新能源行業與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交流,大家普遍給出了上述判斷。
內捲將全面蔓延,無處不在:在細分領域,除了大額儲蓄和家庭儲蓄外,工商業將全面展開; 走出去的勢頭進一步增強; 在產品層面,大容量電池和系統的迭代程序加快。
從2022年到2023年,行業將快速成熟。 不同企業之間,在產品上市的步伐、市場開拓的力度、技術路線的選擇上,還是有快慢之分。 布局相對較早的企業,更有可能建立一定的先發優勢。
經過兩年的洗禮,競爭的殘酷與緊迫性變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任何想要留在談判桌上的企業都會盡力而為,不再抱有幻想和猶豫。
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捲,考驗著公司產品實力、渠道開拓實力和資金實力。
血海中的競爭,一半是野心,一半是死亡。
規模,規模,規模。 龍頭企業都在竭盡全力爭取更大的份額。 實力較弱的公司將面臨被擠壓到更大生存空間的風險。 行業洗牌將更加明顯。
2023年,中車株洲研究院和比亞迪將被業界視為兩大銷量王。
上半年,比亞迪率先打響了第一仗; 下半年,中國中車以歷史低價震驚行業。
一路拼搏,效果明顯。 據儲能電源市場統計,無論是單項專案級中標還是央企集中採購,在2023年儲能系統整合商排行榜中,中車株洲院位居第一,比亞迪也位列前五。
2022年以來,中國中車株洲一直是攪動行業格局的最大黑馬。 短短兩年時間,就衝上了行業第一的位置。
這位新能源行業企業家獨家從中車株洲研究院知情人士處獲悉,2021年中車株洲研究院儲能收入約2億,2022年將攀公升至400億,2023年收入近100億。
中車株洲研究所的團隊敢於戰鬥。 在此前的一次行業發布會上,其綜合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閆立軍透露,近兩年來,團隊從20多人發展到400-500人,人員年輕有活力。
近日,新能源行業向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中車株洲將繼續以規模為導向。 大原則是盡量在不賠錢的情況下把規模做大。
比亞迪也在追求規模,但其戰略正在發生變化。
據新能源行業訊息,比亞迪儲能已委託相關人員走訪全國第一能源局,了解當地專案資源和開發業主。
據知情人士透露,比亞迪儲能對2023年的低價策略進行了反思:原本是一線品牌,但一味降價,卻給客戶營造了二線品牌的印象。 “今年,比亞迪將在營銷和客戶服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
比亞迪的兇猛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2023年之前,其國內出貨量尚未進入前10名。 2022年,尹曉強將全面負責比亞迪的儲能業務。 新能源行業與知情人士交流得知,尹是兇猛的將軍。 對於商業來說,他的打法是找到正確的方向,集中炮火,繼續進攻。
根據woodmackenzie的資料,2022年,陽光電源將佔全球市場的16%,位居全球第一。 Fluence、特斯拉、華為、比亞迪等排名第二,佔比%。
依託光伏逆變器的積累和儲能業務的前瞻性布局,陽光電源已成為逆變器和儲能的冠軍。
儲能將超越逆變器,成為陽光電源的第一大業務,這是沒有懸念的。
陽光電源的優勢是多樣和平衡的。 市場方面,海外和國內兩輪驅動。 在技術和產品層面,它更了解電網,也具備平台化的開發能力和架構。 去年10月,陽光電源推出全球首款10MWh全液冷儲能系統PowerTitan20。
新能源實業家從陽光電源內部人士處獲悉,2024年陽光電源的戰略方向是增加市場份額,全覆蓋產品。
產品的全覆蓋更多的是加強工商業儲能的布局。 新能源行業從渠道經銷商處獲悉,今年陽光電源在工商業市場的全球出貨目標是2GWh。
陽光電源在進攻和防守上。 在全球巨頭爭先恐後地增加儲能的情況下,陽光電源不敢疏忽大意。 其市場份額與後續廠商相差不遠。
此前,陽光電源副董事長、光儲集團總裁顧一磊在接受新能源行業專家專訪時明確表示:“壓力很大,要想繼續領先,我們必須繼續奔跑。 ”
在極致製造能力的支援下,產品實力一直是寧德時代最重的議價籌碼。
寧德時代的B級電芯甚至比一些二線廠家的A級電芯還要好。 這已經是業界的廣泛共識。
2024年開始,寧德時代依託自身產品實力,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複製商業模式。 就是與大客戶建立合資企業,建立市場競爭壁壘。
2月5日,中國能源建設與寧德時代聯合成立的能源建設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建設時代”)在上海揭牌。
天眼查顯示,能健時報將於2023年8月註冊,註冊資本6億元。 主要從事新能源儲能及相關裝置整合業務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
股權結構方面,中國能源建設旗下中國電力工程諮詢集團持股51%,寧德時代持股34%。 中電工程是中國能源建設的主要業務實體。
2月21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高達20億元。 寧德時代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也參與其中。
新能源行業也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寧德時代仍在洽談成立合資公司,集團已同意。
2023年,寧德時代將開始參與儲能系統整合,首先圍繞中國核能惠能、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華電、中國能源建設等多家央企。 不過,在單項級別的招標中,寧德時代規模並不突出,尚未進入行業排名。
國內儲能市場,尤其是大型儲能市場的發展,總體上是資源導向型的,即與能源央企、地方能源國企等業主溝通合作的能力。
寧德時代從未像逆變器、風力發電機企業那樣參與新能源開發程序,這是寧德時代留下的功課。 與客戶聯姻成立合資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
2月21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
公司註冊資本高達20億元,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平高集團、徐吉集團、山東電氣集團、寧德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等8家公司共同控股。
早在去年12月,中國電氣裝置集團就透露了旗下子公司徐冀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氣集團電能儲能業務的整合。 旨在減少資源重複,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儲能業務。
中國電氣裝置集團成立於2021年9月。 由原國家電網徐吉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氣集團、中國西電集團重組整合而成。
中國電氣裝備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有望成為2024年改寫格局的黑馬。
此前,新能源行業與徐繼電氣儲能業務的一位人士進行了溝通,對方透露在儲能業務方面,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的目標是成為行業第一,今年很有可能實現。
在國內儲能產業格局中,徐繼電氣、山東電氣時代、平高集團都是重要的參股力量。
*:熵尋研究所。
某儲能龍頭品牌人士表示,上述企業積累多年,想要拓展儲能業務,速度不會太慢。 “而且,作為一家電網裝置公司,他們在電網儲能的細分領域具有優勢。 目前,電網側的儲能還很少,市場增量非常大。 ”
然而,中國電氣裝置集團儲能公司的成立能否帶來1+1+1>3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新能源行業從業內學到:目前,新公司主要在功能上。 業績方面,徐驥、平高、山東電氣時報也將按照自己的節奏開展儲能業務。
上述徐冀電儲能人士也坦言,要想成為行業第一,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同行之間的定位和策略是不一樣的,存在變數。 相對而言,我們仍然處於中等水平。 ”
在國內儲能市場火爆的兩年裡,華為也是逆變器巨頭,而且格外安靜。 主要原因是它所堅持的弦技術路線成本高昂,與中國當前的市場環境不匹配。
不過,華為也在通過建設三峽如東、中廣核湖北公安、華潤河南內煌等示範專案,開啟了國內市場的大門。
據新能源行業專家獨家了解,2023年,華為大儲能出貨量將達到1GWh到2024年,華為儲能目標將達到幾GWh。此外,華為已經在招聘對儲能業務有利的員工。
華為數字能源事業部一位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波動很大,但華為還是擠了擠桌子,“儲能是一樣的,我們有這個信心。 ”
在市場開拓方面,華為有兩大傾向:一是注重利潤,不輕易做無利可圖的專案; 二是通過合作夥伴出口技術和產品,不直接與客戶對接。 這有利於現金流的恢復。
今年,在擴容戰略下,華為將在國內市場做出一定的妥協,在渠道層面是否有一些調整。 我們拭目以待。
在行業競爭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神仙打架,凡人吃虧。
龍頭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都處於領先地位,也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 總之,他們的產品使用方便可靠,並且有靈活的調整餘地。 如果主動降價,對很多企業來說,將是明顯的降維打擊。
2024年,龍頭企業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倒下。
當然,龍頭企業的日子並不輕鬆,他們會在產品、渠道、出海等方面相互競爭。
目前,擴大電芯和系統容量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確定,今年各大公司將加快300+電芯的量產和應用,也會在更大產能下做出一定的儲備。
渠道的競爭主要在工商業領域。 去年,奇點能源在工商業市場處於領先地位,這一細分市場全面公升溫。 不過,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過去的一年更像是熱身,只發布新產品,發布官方公告。
今年,各大企業在工商業市場的投入將是前所未有的。 隨著玩家的增加和強度的增加,渠道的競爭將格外激烈。
出海的勢頭將進一步加強。 中國中車和海超騰在國內大型儲能市場獨樹一幟,也在試水。 據新能源行業介紹,中車的第乙個目的地是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