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咖啡連鎖店覆蓋中國市場之前,國內咖啡主要是速溶咖啡。 直到國外連鎖品牌用濃縮咖啡覆蓋中國市場,速溶咖啡才開始衰落,凍乾咖啡才開始興起。
兩者的用途大同小異,都是與熱水混合直接飲用,都屬於一種方便的咖啡,這讓人不禁要問,它們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只是名字不同?
雖然都是圍繞方便概念而誕生的產品,而且都是一種方便的咖啡,但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讓我們從速溶咖啡開始吧!
速溶咖啡的誕生在18世紀,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士兵們幾乎瘋狂地痴迷於一種清涼的飲料——咖啡,甚至到了沒有咖啡就很難走路的地步! 因此,行軍中最常見的景象之一是,士兵們一旦抓住缺口,就會裝滿一壺咖啡,盡情地喝下去。
但是,由於部隊分發的咖啡豆還沒有磨碎,所以士兵們每次需要喝的時候都會先磨碎,然後把磨碎的咖啡粒沖泡成咖啡,非常耗時。
這個近乎瘋狂的舉動傳到了美國國會,為了防止士兵在喝咖啡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美國國會開始了一項名為“Easy Portable Coffee”的研究。 然後,在國會的大力支援下,在1861年底,一種名為Coffee Essence的產品誕生了。
根據發明人的說法,這種咖啡精華是通過混合咖啡、牛奶和糖然後濃縮而得到的! 只需乙個小勺子,與水混合就變成了一壺美味的咖啡,重量和體積大大減少,非常便攜!
他們就是這麼說的,但美國士兵不買賬! 這種精華的味道很難聞,不清爽,而且可能是用變質的牛奶製成的,導致很多士兵喝了之後就當場腹瀉了! 這一系列的負面情況很快導致了這種咖啡精華的停產。 雖然停產了,但也讓所有商家嗅到了巨大的商機,投身於可攜式咖啡的生產!
1890 年,在紐西蘭南島銷售咖啡和香料的 D**idstrang 用熱噴咖啡液生產可溶性研磨咖啡,並將其命名為濃咖啡。 沒錯,這種可溶性研磨咖啡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速溶咖啡。
1899 年,日本化學家 Satori Kato 通過提取真空乾燥下乾燥的咖啡溶液的乾粉製成速溶咖啡,並於 1903 年為該技術申請了專利。 但此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產品要商業化的歷程。 所以在1906年,喬治·華盛頓(George C. Washington)l.華盛頓)在美國獲得速溶咖啡生產專利,並生產出商業速溶咖啡“Red E Coffee”,大力推向市場。但最終,“紅咖啡”並沒有因為味道差而傳遍全球。
直到 1929 年,由於經濟危機,巴西被大量咖啡豆困住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巴西咖啡研究所向瑞士雀巢公司申請開發口味更具體的速溶咖啡。
雀巢在1937年花了八年時間才發明了“噴霧乾燥法”,先從咖啡豆中提取物質,然後利用熱風蒸發咖啡中的水分,將咖啡從液體中乾燥成粉末,並在乾燥過程中加入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其風味。 就這樣,更方便的速溶咖啡誕生了!
然而,缺點也很明顯,由於連續高溫乾燥,咖啡中的芳香物質幾乎揮發,剩下的只有苦味成分。 因此,速溶咖啡通常採用口感較差的羅布斯塔咖啡豆製成,然後加入大量非乳製奶精和糖來稀釋苦味。 這就是為什麼速溶咖啡是“低端咖啡”的代名詞,因為早期的速溶咖啡並不健康。
在推動即時溶解的同時,人們也在不斷研究和創新。 隨後,在 1935 年發現,1935 年它被 Staurt Mudd 博士和 Vlossdorf 博士發現 earl w.Flosdorf 的冷凍乾燥技術被應用於食品生產,Shears 兄弟使用冷凍乾燥技術製作凍乾咖啡,在 1966 年至 1971 年間獲得了 47 項美國和外國專利。
凍乾咖啡與速溶咖啡類似,兩者都是第乙個提取咖啡豆中的物質的! 然而,凍乾咖啡液並不像我們平時那樣稀薄,而是非常濃稠,類似於巧克力液。 提取後,立即將液體輸送到 -5°C 進行冷凝,直到它變成糊狀,然後轉移到 -40°C 以下的冰箱進行冷凍! 冷凍成塊後,直接粉碎成2 3mm的小塊。
最後,這些咖啡塊被送入真空乾燥室進行加熱乾燥,在真空中加熱時,水會昇華而不是液化,乾燥的咖啡顆粒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凍乾咖啡!
由於它在提取後立即冷卻,因此凍乾咖啡保留了更多的咖啡風味,並允許用更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代替羅布斯塔咖啡。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複雜的工藝和昂貴的材料導致的成本增加。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已經有了答案,我們之所以認為速溶咖啡,經常被咖啡玩家定義為“蔑視鏈”的底層,是因為它的工藝和材料讓它難吃。 長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也使這個詞很難與好品味聯絡在一起。 因此,當速溶以“新面貌(凍乾咖啡)和新內涵(使用更好的材料)”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它獲得了再次受到追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