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網。
1月3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將啟動5個老舊城鎮社群改造37萬人,惠及居民897萬人,總投資近240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立峰表示,在實施老城區改造中,各地都聚焦群眾的緊迫難題,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堅持詢問群眾需求, 問人民,問人民。
據統計,2023年,760000公里,安裝3部電梯6萬套,實施建築節能改造1項16億平方公尺,新增85萬個停車位,3個電動車充電樁660,000 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和 28 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80,000,增加養老金、托兒等社群服務設施2個10000個,新增文化休閒、體育健身場所637萬平方公尺。
老城區改造不僅改善了老城區社群和社群的居住環境、設施和服務功能,滿足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對加強和改善基層社會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建立“體檢先驗,後改造”的工作機制,重點對排水、燃氣等存在安全隱患的老化管道進行更新改造,加快消除群眾周邊安全隱患。 例如,江蘇省運用“大資料、大網、鐵腳板”的工作機制,對各社群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按類別確定安全管控和隱患整治方案,加快實施整改作為重點轉化內容。 按照“各類管線改造一貫實施方案、一資金審批、一施工改造、一勘察單位、設計一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監理一單位”的“七個一”模式,統籌實施老舊住宅區管線改造,實現各類管線全面改造一次到位。
探索既有房屋改造、閒置土地再利用等,建設養老、托育、助餐等“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大力推進有條件建築安裝電梯。 例如,湖南省長沙市鼓勵將老舊社群內或周邊的市級行政機構、國有企業的股份房全部低價出租,用於老舊社群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租金收入專門用於老城區改造。 雲南省玉溪市文祥片區改造專案,對24個老舊住宅區、55棟住宅樓進行持續改造,拆除違章建築,打通圍欄和隔斷,利用騰出的空間建設各類配套設施,打造醫、食、交通、文娛於一體的“5分鐘上門服務圈”。
多渠道募集轉型資金,強化資金保障。 投資方面,當地政府積極發行專項債券,為老舊社群改造籌集資金; 在居民貢獻方面,通過直接捐款、籌集和使用住宅維修專項資金等方式,引導和動員居民參與改造; 在社會資本方面,採用“改造運營服務”一體化經營、公共空間特許經營、閒置住房用地打包租賃等方式,吸引市場主體投資,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例如,安徽省蕪湖市景湖區將轄區內9個區、60個老舊社群改造為1個專案,將車位、充電樁、廣告位、區域內閒置空間等資產營業收入用於償還專案本息,並發行15年期地方**專項債券5億元, 佔專案總投資的72%。
要把老舊社群長遠管理納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大局,有效管理“後半條”。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鼓勵居民選擇市政服務與物業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引入物業管理方式,街區共享物業服務、信託物業服務等,推動老舊社群實現“秩序化、安全有序、環境乾淨整潔、設施維護及時、服務質量和價格一致、價格合理、價格一致 以及公開透明的管理”。湖南省株洲市河塘區搭建智慧物業管理平台,定期公示社群物業管理資訊、財務收支、維修資金使用等公共事務資訊,定期組織業主滿意度評估,解決老舊社群物業管理問題。
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會議提出對一批老舊城鎮小區進行改造,重點解決平層安裝電梯進屋和停車困難等問題。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夯實地方主體責任,督導各地以民為本、民心便利、安全為中心,實施精準改造,加快消除安全隱患,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設施和服務功能齊全,不斷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