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經濟又好了。 2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交通服務會議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軍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極其廣闊。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加快實施低空空域改革,進一步盤活低空空域資源。
預計2023年我國低海拔經濟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萬億元。 專家表示,多項政策措施的出台進一步啟用了低空經濟的活力,但仍面臨技術挑戰、監管限制、基礎設施不足等困難挑戰。
低空出行的商業場景破冰。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較長,涵蓋飛機研發製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多個行業。 應用場景豐富,既有傳統的通用航空業態,也有無人機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一體化。 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在構建現代工業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韓軍說。
浙江大學國際工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潘鶴林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從行業角度看,低空飛行器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垂直起降的首款可載人; 另一類是應用場景廣泛的無人機,不僅可以運載貨物,還可以在地質勘探、救援、射擊、低空通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低空經濟領域,風飛航空的EVTOL“盛世龍”是新生事物。 EVTOL是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縮寫,又稱“空中計程車”和“空中**租車”,是一種無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的電氣化飛機。 預計eVTOL將在未來的空旅行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2月27日,風飛航空EVTOL“盛世龍”成功實現深圳至珠海首飛,這是全球首條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飛機航線的全球首次公開示範飛行。
宇豐未來創始人兼CEO謝玲對《北京商報》表示,豐飛航空科技EVTOL“盛世龍”首飛成功首飛意義重大,驗證了低空出行商業場景運營的真實存在性和可行性。
事實上,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有300多家EVTOL飛機研發公司,包括中國億航、鳳飛航空、宇豐未來、時代科技等專注於EVTOL領域的科技公司。
安全性和成本仍然是挑戰。
儘管低空旅行的商業化已經破冰,但潘和林認為,低空旅行的商業化仍面臨技術挑戰、監管限制、基礎設施不足等困難和挑戰。 “在技術方面,飛行汽車的安全性和續航里程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法規方面,低空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規仍有待完善; 在基礎設施方面,起降平台和充電站的建設需要加快。 這些問題的解決將促進低空機動性的商業化。 ”
以evtol為例,業界普遍認為,其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實現高安全性和低成本。 石科技創始合夥人江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EVTOL還是比較貴的,單程十分鐘2000元,騎行體驗還有待提公升,一些小機還需要戴耳機。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進一步補充道,低空空域管理涉及多個部門,低空空域法規的劃分和使用並不完善,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建立統一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和完善的空域使用法規。
在謝玲看來,政策法規的完善應以創造價值為先,創造價值,再完善相關設施。
此外,謝玲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階段,evtol相關企業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不是技術,而是資金,需要越來越多“前期投資、小額投資技術”的產業資本政策支援。
加快低空空域改革。
據韓軍介紹,近年來,民航局認真貫徹落實《辦公廳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基於行業准入、監管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務保障的職責,修訂了30餘項民航法規,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標準和監管體系; 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簡化低空飛行計畫申報審批,改善通用航空執行環境; 支援在地方政府設立20個無人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部分地區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
各項政策措施也有力地促進了低空產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企業689家,註冊通用航空飛機3173架次,通用機場451架次,全年運營航班135架次70000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長率在12%以上; 中國約有2000家無人機設計製造單位,近20000家運營企業,註冊無人機126臺70,000 架飛機,比 2022 年增加 32 架2%,飛行小時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農業、林業和植保、電力巡檢等傳統航運業務保持穩定增長,空中旅遊、航空運動、醫療救助等新業態加速發展。
預計2023年我國低海拔經濟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萬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加快實施低空空域改革,進一步盤活低空空域資源。 韓軍指出,將推進綜合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優化無人機適航標準、認證模式和技術,進一步提公升適航認證能力; 重構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安全監管效率; 貫徹落實《無人機飛行管理暫行規定》,完善民用無人機綜合管理平台,推動以民用無人機航空試驗場或試驗基地為基礎,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發展示範區,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方斌楠 程亮.
相關新聞 |民航局:提公升北京、上海、廣州機場洲際互聯互通能力。
是的。。。。。。提高樞紐發展能量水平,優化航空資源配置,提高樞紐機場運營效率2月2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到2050年,將建成一批世界級航空企業和世界級航空樞紐。
對於如何提公升國內航空樞紐的國際競爭力,韓軍首先提出要提高樞紐發展的能源水平。 加強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樞紐機場洲際互聯互通和全球輻射能力,打造全方位門戶綜合體國際航空樞紐。
同時,韓軍還表示,要加快建設成都、深圳、昆明、習安、重慶、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區域復合門戶航空樞紐,強化一批針對特定區域的區域航空樞紐國際功能,穩步推進鄂州等專業航空貨運樞紐和鄭州等綜合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據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齊琦介紹,加強京、滬、廣三大樞紐機場建設,是航空資源集中、航空樞紐打造的新風向標。
發布會上,韓軍還提到了資源配置的持續優化:要支援有基礎、有能力、有意願發揮樞紐建設主體作用的大型航空公司,在航權、時刻表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樞紐型資源配置政策。
對此,琪琪表示,與高鐵相比,民航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其國際性,因此未來,航空公司可能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更多的國際航線。 就像最近開通的杭州蕭山-上海浦東航線一樣,通過加強杭滬之間的航班,方便旅客在上海轉乘國際航班。 對於在杭州的旅客來說,也將有更多的國際航班選擇。 這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確認和實踐。
民航業人士林志傑認為,除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個樞紐外,還可以加強樞紐的分工,發揮不同樞紐的優勢。 同時,也要出台與交通權和時刻相關的政策,支援航空公司優化國內國際航班時刻表,讓國內國際航班銜接更加順暢。
不過,韓軍也指出,中國航空樞紐還存在國際可達性低的問題。
根據航班乘務員資料,2019年2月16日至22日,國際航班數量恢復到70個1%。2月27日,中美航線緊隨其後,美國交通部表示,從3月31日起,中國客運航空公司獲准將每週往返美國的航班數量從目前的35個增加到50個。
有民航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繼續恢復原有國際航班的同時,也要繼續開闢新的國際航線,增加航班數量,增強樞紐城市的吸引力。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牛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