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大幅下降,美國成功與中國脫鉤了嗎? 美國農民希望從中國獲得更多訂單,如何體現中美互惠性質? 台海地雷遍布,中美兩國該如何應對戰爭風險? 南海衝突風險最高,但中國能避免全面衝突嗎? 經過幾年的布局,美國是否成功與中國脫鉤?
自2018年以來,川普發動中美戰爭並試圖引領中美脫鉤,中美關係進入了非常奇特的狀態。 這是由於美國製造業回報不佳,以及中國製造業產品剛性需求帶來的現象,即使在拜登上台後,這種現象也沒有得到有效緩解,雖然拜登完全繼承了川普時代的關稅政策,但仍然無法阻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 2022年中美之間的**配額將創歷史新高。
2023年,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2023年中美配額大幅下降了11個6%,只剩下6644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203%,只剩下4310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逆差大幅縮水29%,至2560億美元。 至此,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國,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了4756億美元的商品,美國對墨西哥的逆差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524億美元。 2023年,美國對越南的逆差正式超過1000億美元; 印度的**赤字超過440億美元; 南韓的赤字達到510億美元。
這讓很多人覺得,拜登的對華部分脫鉤戰略正在生效,中美脫鉤成功。 《中國評論報》2月14日發表文章指出,中美兩國資料的變化,是過去五年美國推進對華脫鉤、斷鏈逐步積累的負面影響的表現。
有資料支撐,這一系列論據聽起來很有道理,看來拜登已經成功推動了中美脫鉤,未來中美關係還會繼續降溫。 但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兩國之間的**交流是長期而複雜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考慮更多的國際因素,而2023年中美資料的變化,其實是受到很多複雜因素的影響。 2020年至2021年,由於全球**鏈條的崩潰,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准入受阻,導致商品需求積累,市場上的中國商品供不應求。 結果,在2022年**鏈逐步復甦後,美國出現了一輪報復性商品進口,將中美**額度推至歷史新高。 此外,全球經濟週期也是影響中美兩國的重要因素,一般在經濟危機過後,美國會出現赤字減少,這意味著社會經濟恢復正常執行。 2008年金融危機結束後,美國外赤字大幅下降,2023年赤字減少對應前兩年經濟下滑,2023年經濟復甦。
在今天複雜的全球**鏈中,進口商品不是中國,也不代表它已經擺脫了中國參與的**鏈,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僅2023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就達到了47601億元,同比增長12%,事實上,墨西哥已經擴大了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進行加工再出口到美國,讓美國和墨西哥在2023年出現大幅增長,類似的現象在越南也不同程度地出現, 印度和其他國家。
所以從頭到尾,美國從未真正實現過與中國脫鉤。 在我國深度參與全球**鏈的情況下,只要中美兩國還在全球**合作中,就很難與中國完全脫鉤。 美國的另一起事件也證明,中美合作符合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搞脫鉤斷鏈只會傷害美國自己。
中美兩國的互惠性質在農產品領域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美國農民渴望從中國獲得更多訂單,這一現象表明中國和美國並沒有從一方受益。 特別是近期,中國逐步加大了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的採購量,雖然比過去略有下降,但仍顯示出中國市場對美國農產品的巨大需求。 美國農業代表團也明確表示了這一點,強調了排除政治因素的重要性。 這進一步印證了中美合作的雙向互利,各方都期待彼此市場開放,促進持續增長。
除了一級問題,中美關係還面臨地緣政治挑戰,尤其是在台海問題上。 近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越走越曖昧,給地區穩定帶來不確定性。 在王毅外長與美國顧問的對話中,中方明確要求美方支援中國的和平統一,但美方的回應含糊其辭。 這種態度的不明確,使台海局勢變得混亂,加劇了地區不穩定。
南海問題也是該地區衝突風險最高的地區之一。 與台海相比,南海的地緣政治局勢更為複雜。 美國支援菲律賓等國在南海挑釁中國,企圖為地緣政治目的在該地區製造緊張局勢。 中國要高度警惕南海局勢的變化,採取相應措施加強國防,防止外部勢力干涉南海。
雖然有人認為美國已經成功與中國脫鉤,但實際上,中美兩國遠比預期的要複雜得多。 合作既是雙方共同利益的體現,也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中美雙方應加強在地緣政治和地緣政治領域的溝通與合作,謀求雙贏,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以上內容資訊為**上網,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與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