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動態激勵計畫 也是一小撮人整天嚷嚷著滾,不是整個社會很不穩定。 因為勞動力確實在下降,所以中老年人口確實在明顯增加。
年輕人之所以喊卷,是因為坐在辦公室裡的腦力勞動者卷得更多,而各行各業的體力勞動者不一定卷多,這是大學招生擴大的結果,如果沒有大學擴課,大多數人自然會進入各個行業, 體力勞動行業足夠大,可以容納大量的年輕人,而腦力勞動者的數量非常少,無法容納這麼多年輕人。
社會發展恰恰相反,把大部分不適合腦力勞動的人帶到大學,讓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矛盾當然也就出現了,月收入幾千元的腦力勞動者很累,但工資稍高的體力勞動者就不一定這樣滾了。 因為總體上,體力勞動者越來越少。
想想 60 年代和 70 年代有多少體力勞動者? 90後、00後體力勞動者有多少? 事實上,它已經變得非常罕見,比以前少了很多,從事體力勞動的年輕人比例已經很小了。 20多年前,國外公司招收流水線工人,女生23歲以下,23歲以後就不想幹了,那時候腦力勞動者確實很少,所以她們不會滾,30年前,體力勞動者更厲害,30歲的女人想當流水線工人, 而且他們得租身份證才有資格上班掙幾百塊錢,不然你就沒資格當流水線工人了。
以前大學生找不了工作,當地政府會給你安排乙份,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能給你點吃的。
現在沒辦法了,只能是一捲。
在任何國家,體力勞動者必須佔絕大多數,腦力勞動只能佔少數,資源必須由體力勞動者創造。 看似坐在房間裡點外賣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背後有大量的體力勞動者,將飲料從工廠運到超市,再運到你身上,是乙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現在整個社會都存在乙個問題,腦力勞動太多,體力勞動者太少,大家都覺得很不穩定,總以為是人太多的問題,其實不是。 正是因為人事結構與社會需求的矛盾,我們不需要那麼多腦力勞動者,我們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者,但是大家不願意做,不願意做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我在大學裡花了4年的學費, 不上學就攢下10萬塊錢,早點打工就能賺到10萬塊錢,前後都虧了兩三十萬塊錢。我帶著幾十萬的青春出去做體力活,誰也不甘心。
人心有血有肉,初中畢業後學一門手藝,打工掙錢,大家沒有意見,大學畢業後就做體力活,當然不甘心。
其實以前的大學生並沒有那麼厲害,說以前的大學生一定學到了什麼,也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過去從事這個專業的大學生很少? 因為我什麼都沒學到。
明明年輕人少了,但年輕人的參與卻越來越多,這很奇怪,明明經濟中的企業多了,就業機會也多了,但是年輕人卻這麼投入,那就是存在結構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