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荀懷州、蘇羽率領的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北上經福建抗日。為了支援這次行動,駐紮在江西石城的紅九軍也進入了福建境內,承擔了護航任務。
8月1日,紅九軍抵達福建中部重鎮漳湖班,休整數日,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紅軍紀律嚴明,沒有侵犯人民,整個城鎮保持井然有序。
張湖班是乙個新興城鎮,位於閩江下游南岸的福州和延平之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這裡山川秀麗,風景宜人,人口約2萬人,商店、倉庫林立,繁華熱鬧。
在紅軍到達漳湖班鎮之前,有乙個叫陸興邦的軍閥,他囂張跋扈,壓迫人民,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他召集了一批地痞流氓,建造了乙個軍火庫來生產彈藥。
當紅軍得知他們東進的訊息時,陸興邦急忙逃跑,卻沒來得及帶走一批剛從日本購買的TNT黑火藥,紅軍繳獲了這些火藥。
這批火藥的出現,對於補給極為困難的蘇聯地區來說,無疑是乙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由於蘇區軍火庫無法生產足夠的黑火藥,他們不得不用白火藥代替,導致子彈威力低,殺傷力低。
因此,紅九軍團奉命確保他們設法將這批火藥運回蘇維埃地區。 團長動員戰鬥,命令工兵連和當地木匠連夜製作火藥木箱後,全團承擔起了這項重要任務。
每個士兵和馬夫都要攜帶一箱火藥(重約20-30斤),還要攜帶一些蘇區緊缺的鹽,這樣一來,加上自己的行李和**,每人至少要攜帶五六十斤,足夠一擔了。
為了保衛蘇區,紅軍的指揮官和戰士們趕緊將火藥和其他物資運回蘇區,儘管他們距離很遠,攜帶的物品太多。 今天,紅九軍完成了護送抗日先遣隊的任務,他們帶著繳獲的敵軍火藥、鹽等物資返回蘇區。
但是,回去的路上遇到的困難比遠征時遇到的要大得多,每人要加幾十斤火藥和鹽,重量大大增加。 紅軍戰士雖然來自工農,挑擔不成問題,但由於天氣炎熱、長途跋涉、任務艱鉅,困難還是不小的。
但是,紅九軍堅守了一夜,一天行軍五六十裡,即使在大雨傾盆的福建山區,他們也沒有放棄,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蘇區。
雖然有些戰士腳腫了,腳下起了血泡,但他們還是互相幫助,輪流挑擔子。 即使有人體力疲憊,也會有人主動接手,大家一起前行。
經過曹楊、高才可汗、仙璋等地後,於8月20日抵達大田縣。 雖然城裡的國民黨縣官和民兵集團聽到訊息時已經逃跑了,但紅軍並沒有進城,只是在縣城南部紮營到西郊。
為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紅九軍團通知各部隊嚴戒,夜間嚴密戒備火藥。 行軍過程中,團長總是以身作則,盡量不騎裝備好的騾馬,而是讓他們背著大大小小的木箱和物資,或者讓重傷員和重病的人騎。
在扛火藥的時候,軍團長羅炳輝也親自挑起了包袱。 在各級指揮員的帶動下,全團指揮員和戰士的精神力量化作一股巨大的動力,使他們士氣高漲,一路歡笑,克服困難前進。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紅九軍軍醫屠同進,有著非凡的經歷。
在長途行軍中,他不僅要像全團的指揮官和戰士一樣背著幾十磅的火藥和醫療裝備箱,還要隨時準備上戰場,提供戰場救護。
作為醫生,他也要跟著接待隊幫傷病員趕上部隊,晚上紮營後,還要抓緊時間給傷病員治病,幫炊事班燒水,督促士兵們用熱水洗腳,以便第二天繼續行軍。
因此,像屠同進這樣的醫護人員,每天經常從早忙到深夜。 1955年,紅九軍歷經重重困難,來到永安以西的十豐地區。
該團下令在這裡休息一天,檢查火藥的處理情況。 這時,軍委打來電話,要求紅九軍迅速向彭口進軍。
此時,它接近蘇區的邊緣,軍站部已經在定東蘇區做了大量工作,動員了數千名文職人員,並組建了一支運輸隊,四天後就可以加入紅九軍。
整個軍團聽到這個訊息都歡呼雀躍。 8月28日,紅九軍終於抵達古田,安全返回蘇區。
這時,從蘇區調集起來的**小隊也前來響應,紅九軍完好無損地將4000多箱火藥和大量鹽等物資完好無損地交給了軍委駐地,圓滿完成了歷時27天、近乙個月的火藥運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