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實施低空空域改革,進一步盤活低空空域資源; 推進一般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建設,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優化無人機適航標準、認證模式和技術,進一步提公升適航認證能力; 重構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安全監管效率; 貫徹落實《無人機飛行管理暫行規定》,完善民用無人機綜合管理平台,推動以民用無人機航空試驗場或試驗基地為基礎,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發展示範區,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韓軍表示,低空經濟現在是乙個非常熱門的詞,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很長,涵蓋了飛機研發製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飛行服務支撐等行業; 應用場景豐富,既有傳統的通用航空業態,也有無人機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一體化。 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在構建現代工業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韓軍介紹,近年來,民航局認真貫徹落實《辦公廳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立足行業准入、監管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務保障的職責,修訂了30餘項民航法規,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標準和監管體系; 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動簡化低空飛行計畫申報審批,改善通用航空執行環境; 支援在地方政府建立20個無人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江西、廣東、陝西、四川等地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 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企業689家,註冊通用航空飛機3173架次,通用機場451架次,全年運營航班135架次70000小時,近三年年均增長率在12%以上; 中國約有2000家無人機設計製造單位,近20000家運營企業,註冊無人機126臺70,000 架飛機,比 2022 年增加 32 架2%,飛行小時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農業、林業和植保、電力巡檢等傳統航運業務保持穩定增長,空中旅遊、航空運動、醫療救助等新業態加速發展。 在無人機在個人消費、地理測繪、影視航拍等領域的應用基礎上,應急救援、通訊中繼、氣象探測等應用場景不斷發展,無人機物流實現規模化應用。 據一些研究單位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