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冬青,乙個來自北京的普通年輕人。 1963年,我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輟學回家。 1965年,我進入一家陶瓷廠當學徒,與同事李雲相處得很好。 有一次,李雲被老師冤枉了,我看不懂老師的做法,就替李雲跟老師講道理,打了老師一頓。 現在我惹上了大禍,不僅被工廠開除,還被派出所訓斥。 我變成了乙個問題青年,沒有人敢要求它。 1968年,在街道辦事處的安排下,我以“問題社會青年”的身份來到山西省柳林縣的農村。
我被分配到馬大隊第三生產隊,我和另乙個叫王坤的北京知青一起住在隊裡,負責馬建國。 會計馬的家人對我們很好,經常給我們更好的食物,不讓我們做繁重的工作。 1969年,馬隊長見我身材高大威猛,就讓我當知青團團長。 我終於找回了一點尊嚴,慢慢適應了農村的艱苦生活。 在我們知青團的斜坡上,住著乙個只有母女的家庭。 趙鳳瑩是一位年輕的寡婦,她的丈夫在黃河上的一次事故中喪生,留下了她和她3歲的女兒林婷。
我經常看到趙鳳瑩乙個人打水,心裡很可憐,就主動幫她幹一些繁重的工作。 趙鳳瑩對我很好,經常給我送一些紅棗、雞蛋等好吃的。 漸漸地,我和趙鳳瑩走得更近了,我也愛上了這個賢惠而安靜的寡婦。 1971年的一天,晚上值班看莊稼的時候,趙鳳英突然來找我,我們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我終於找到了我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我再也不想放開她的手了。 我不在乎村里的流言蜚語,我只知道趙鳳瑩是我的真愛。
回京過年時,我向母親吐露了趙鳳瑩的事,母親勉強答應了這門婚事。 1972年秋天,在馬隊長的幫助下,我順利地嫁給了趙鳳英。 結婚後,趙鳳英對我照顧不休,為我生下了乙個龍鳳胎——兩個兒子,張天宇和張天澤。 我對趙鳳影也有著深厚的感情。 雖然母親和村里的人都看不起我這個“寡婦”,但我並不在乎。 感謝趙鳳瑩帶給我的幸福生活。 1975年,我拿到了安頓津貼,村里給我們蓋了三棟房子。
我們一家四口住得很舒適。 但此時此刻,身為城裡人,我心裡很矛盾——想帶著老婆兒回京生活,卻是趙鳳瑩不願意離開家鄉。 我們為此大吵了一架,差點摔倒。 幸運的是,我的妻子喚醒了我,讓我意識到家就在我們所愛的人旁邊。 時光荏苒,孩子們長大了。 大兒子張天宇性格內斂穩重,小兒子張天澤活潑開朗。 我和趙鳳瑩對他們寄予厚望。 果不其然,在我們的照顧下,兩個兒子高中畢業後都去了北京讀書,後來順利考上了名校。
當得知兩個兒子上了大學時,我和趙鳳瑩欣喜若狂,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兒子也長大了。 非常感謝趙鳳瑩給我留下了血肉之軀。 但就在我們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時候,我的小兒子張天澤來找我,告訴我乙個我無法接受的訊息——他決定放棄學業,成為一名歌手! 我和趙鳳瑩吵了一架,甚至還打了我兒子。 這件事成了我們一家人心中的乙個結。 轉眼間,大兒子張天宇順利畢業找了工作,還找了乙個北京姑娘結婚生子。
但小兒子張天澤卻真的放棄了學業,獨自一人去上海發展。 我和趙鳳瑩都很擔心他,希望他不要誤入歧途。 最後,在張天宇的勸說下,我們選擇了尊重張天澤的選擇,但仍然默默地為他祈禱。 我和趙鳳瑩也年紀大了,頭髮花白,步履蹣跚。 雖然兒孫們離家辛苦,但每年春節都會回家團聚。 看著孫子長大,覺得時光荏苒,命運多舛,感謝趙鳳瑩多年來的厚愛。 在生活中,能夠和你的知心朋友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 我衷心祝願每一位過去經歷過磨難的年輕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