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至於通知,不至於諮詢! 車企無條件裁員,第一波失業來襲?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19

溫馨提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條規定,機動車輛過人行橫道時應減速; 如果行人正在過人行橫道,他或她應該停下來讓路。 當機動車在沒有交通訊號燈的道路上通過時,應避開行人過馬路。

汽車行業的內卷化嚴重影響了主機廠和廠商,市場需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日益內捲化的市場環境,車企紛紛推出降本增效戰略,以降低運營成本,進入2024年,不得不採取裁員措施應對市場變化。 我們來看看最近有哪些車企做出了裁員的決定?

小公尺突然裁員

近日,小公尺員工爆料稱,小公尺將於2月29日進行大規模裁員,薪酬標準為N+1。 裁員只是通知,沒有商量餘地。 該員工還透露,公司將於3月5日發放年終獎,並提前裁員。

該員工抱怨說,他一談工資,說是14工資,但入職後,公司強行把月薪壓到年底。 提前裁員,給員工發一波年終獎,沒有社會責任感。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裁員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員工被迫接受。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公尺採取裁員措施呢?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與小公尺汽車的戰略布局有關。 小公尺起步於手機,跨界造車需要增加巨大的研發和技術成本。 小公尺的首款量產車SU7尚未推出,目前尚不清楚它將在市場上引起多大的反響。 為了保證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小公尺不得不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並優化內部結構。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這次裁員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他們不僅要面對失業的風險,還要忍受企業的不公平待遇。 此外,突如其來的裁員事件對小公尺汽車的口碑影響不言而喻,小公尺Su7上市後,誰來為員工沒有責任感的車企買單?

高河裁員關門店

高階新勢力高河傳聞正在裁員。 高和員工表示,“實習生基本都被解雇了,少數正式員工也被解雇了,但具體人數很難說。 對於裁員,高河曾回應稱,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和人員流動是日常管理工作,所謂大規模裁員並不存在。

雖然高河很快闢謠,但仍然掩蓋不了高河的很多問題。 2022年,高河交付了4520輛汽車,與2021年相比僅增加了283輛。 2024年初,所有車企都公布了2023年的成績單,但高河選擇保持沉默。

月銷售額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這與該品牌成立之初在高階奢侈品市場中的高調炒作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相關門店關門、取消員工福利、最優秀商人缺錢等傳聞不斷,再次將高河推上了風口浪尖。

宣布撤出高合成資本的商店。

目前,高飛已推出三款車型:高合頻X、高合HiPhi Y和高合HiPhi Z,價格在34萬-80萬元之間,與一線豪華BBA車的價格相當。 但從核心競爭力來看,高河幾乎只剩下庫存了。

例如,在材料方面,高河採用了大量的高階技術。 如全球首款智慧型電動SUV採用主動後輪轉向、89度無框車門設計、勞斯萊斯同門門、英國進口音響等。 這些材料看似高階奢華,但實際上有多少技術含量,明眼人一眼就能知道。 後來,高河也因為音訊翻車事件毀了名聲。

在核心三電體系中,電池來自寧德時代,電機來自博世,所以說公司是硬體整合商也不為過。 當別人在捲起科技產品時,高河卻把心思花在了宣傳和整合上。

所以不難理解高河為什麼賣得不好。 到目前為止,高河不得不通過裁員和成本控制來應對市場變化,沒有自身技術的加持,這種做法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Polestar全球裁員

日前,沃爾沃宣布將停止向子公司極星汽車提供資金,並考慮將其在極星的股份轉讓給其他股東。 沃爾沃目前持有約48%的股份。

與此同時,Polestar計畫裁員的訊息也傳開了。 據報道,Polestar計畫在全球裁員約45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15%。

據分析,Polestar的裁員可能與銷售不佳有關。 Polestar的2023年年銷售目標是8萬輛,但由於Polestar 3無法量產,年目標已下調至6-7萬輛。 但在2023年之後,Polestar的銷量只有5輛46萬輛,仍低於6萬輛的目標。

銷量不及預期,Polestar的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 相關財報資料顯示,極星虧損735億美元。 只能靠沃爾沃和吉利的輸血。

針對此次裁員,Polestar表示,此次裁員旨在加速提高利潤率,降低公司總資本需求,實現現金流收支平衡的目標。

不得不說,這種回應掩蓋不了Polestar運營不善的尷尬。 沃爾沃的**,可以看出它正在逐漸失去對Polestar的信心。 如今吉利擁有領克、極氪等多個子品牌,吉利還能繼續給賣得不好的極星輸多久?

飛凡退出智慧型駕駛團隊

1月底,上汽飛凡曝光智慧型駕駛部門裁員近200人。 同時,飛凡還提供3種方案供您選擇。 首先,選擇 n+1;第二,去上汽研發院; 第三,去上汽零光束。

這不禁讓人對過年感到心疼。 據報道,飛凡團隊首席產品官皮亞胡最近也離職了。 可以說,飛帆的整個智慧型駕駛團隊都冷了下來。

情況並不樂觀。 公開資料顯示,飛凡2023年的銷量將在2-2左右10,000個單位。 同為上汽新能源旗下品牌的智己汽車年銷量已達3輛80,000臺。

這還不是致命的。 最重要的是,飛凡R7降價9萬元,起價1899萬的銷量,銷量僅達到3099臺,同款兄弟智基LS6月銷量都已突破1萬台,起價更貴了280,000元。

長期以來,飛凡一直強調全棧式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投入了70億元打造品牌,顯然在上汽集團投入了更多的資源。 不過,飛凡和智己這兩個品牌都是上汽生產的,價格昂貴的智己的銷量要好一些,恐怕連上汽自己都感到驚訝。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飛帆在營銷方面的努力還是沒有到位的。 一味強調“最好的座艙”只是消費者層面的乙個概念,無法深入人心。 最具突破性的迴圈是2022年成都車展上的飛凡FR6電池壽命。

上汽集團曾表示,將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現在飛凡智慧型駕駛團隊已經撤出,上汽集團還有什麼靈魂呢? 任重道遠,飛帆的高階之路能走多遠?

新勢力中,魏瑪沒能熬過2023年,漢馬科技計畫破產重組。 新能源汽車圈淘汰競爭加劇,小公尺汽車前途未卜,業務危機高企,被邊緣化的極星、高階飛凡都通過裁員降本自救。 可以預見,車企的處境越來越困難,能否走出這個泥潭,就看自己自己創造。

版權宣告

本文**中的部分內容源自網路。

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持著作權證書與作者聯絡。

如果您需要,請從此 *** 背景申請並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威恆(福州)律師事務所,賴成龍,律師。

官方**

www.51qc.com

相關問題答案

    2024年,只有四家車企完成銷售任務,其餘的都被市場教訓了

    今年的國內車企銷量榜出爐時間很早,這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各大車企都有不錯的業績。但如果你看看他們 年的計畫銷售目標,你會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沒有完成他們的任務。從目前已經披露的去年銷量表來看,只有比亞迪汽車 吉利 聯想和御亞汽車完成了任務,其他的都被殘酷的市場教育了。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第一兄...

    華為“無車”威脅新車企業擔憂與挑戰

    雖然華為不造車,但沒有人能撼動其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國內車企感受到了華為的可怕衝擊,尤其是許多汽車製造新勢力。此前,在戰略研討會上,理想強調需要避開華為的優勢 小鵬汽車公開反對華為,最終乖乖接受了這個建議。問題是,新生力量為什麼對 不造車 的華為如此忌憚?今天就來聊一聊。未來,汽車將有兩大核心技術,...

    不造車的華為,為什麼會成為傳統車企的救命稻草?

    今年國慶假期前,理想汽車召開了秋季戰略會議。一般來說,召開企業戰略會議的目的是指明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熱情洋溢 轟轟烈烈地向前邁進。結果,誰能想到,經過天嚴肅緊張的深度 李湘做出了乙個非常 懦弱 的決定,看向外界 避開華為的優勢!至少從表面上看,Ideal就是這樣做的。當何小鵬和於成東因為AEB空...

    中國車企造車怪,明明不賺錢還瘋狂燒錢,消費者買單含淚

    中國是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不僅汽車數量巨大,而且種類繁多,以目前主流的新能源為例,歐美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都是個位數,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不計其數,除了家喻戶曉的比亞迪 特斯拉 蔚來,還有恒馳汽車 Byton汽車 雲度汽車 前途汽車 Iconic,這些都是,反正都是PPT造車,雖然只是為了...

    如果目標達不到,很多車企就會捲起袖子打價格戰

    導語 各家車企已公布今年月的銷量。隨著揭曉全年銷售額的日子臨近,大家也在努力,掀起新一輪的 戰,希望在年底交出更好的成績單。撰寫者 張大川 編輯 草。近期,歐美汽車市場電動汽車的增長態勢有所放緩。包括大眾 通用和福特在內的多家跨國汽車製造商或多或少都面臨著電動汽車訂單短缺的問題。不過,在國內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