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集國際經濟、金融、航運、科技創新於一體的文化大都市,不僅是長江與東海交匯的重點區域,還擁有珍貴的濕地生態環境。 它不僅是許多瀕危物種的避難所,也是候鳥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 面對如此珍貴的生物多樣性圖景,我們應該如何推進保育工作? 城市生態環境的維護未來何去何從?
來自上海偉華大學附屬國際中文學校東校區的七年級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展了以“保護城市自然”為主題的第一堂課活動。
“生態永珍”展區
從酷熱的赤道到冰凍的兩極,從寒冷的高原到漆黑的海底,多姿多彩的生物和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 ”
我知道南方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緯10度之間的一些熱帶地區。 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名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在“生態永珍”展區,在導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通過對比分析展區內各生態系統的分布範圍和組成特徵,以及不同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物種的差異,了解了地球上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型別,同時感受到了生態系統各組成部分與動物之間如何、每個生態系統中的植物都以不同的形式、結構和習性適應各自的環境。
“上海故事”展區
同學們參觀了“上海故事”展區的“滄桑人生”劇場,深入了解了上海的因緣。 隨後,在“泥濘天堂”展覽中,他們仔細觀察了各種濕地鳥類的特徵,對上海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城市野生動物”部分,學生們比較了過去和現在在上海常見的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行為如何影響上海的城市生態系統。 此外,通過《阻斷互花巴達》《極光松鴉》《拯救大閘蟹》等紀錄片,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上海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以及人類活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一位參加活動的學生說:“今天的活動讓我第一次知道,上海有這麼多野生動物,很多動植物因為人類活動而失去了棲息地,甚至瀕臨滅絕,我們需要更加重視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 減少汙染和破壞,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 ”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虹口同學能夠獲得更好的資源,本次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自去年虹口區人民與上海科技館在虹口科技節上簽署合作協議以來,這是第一次將教室搬到會場,讓年輕人有機會走出學校,參與場景化、體驗式的科學實踐教育活動, 從而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同時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精神。
區科協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區教育局的合作,挖掘各類優質資源,促進科教學校主陣地與社會課堂的有機銜接。 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有效聯動,全面提高地區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一批具有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於科研事業的青年。
本次活動由區科技協會、區教育局指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海市自然歷史博物館(上海市科技館分館)策劃實施。
記者:龔樂.
*:龔樂,區科學技術協會。
編輯:龔樂。
看,虹口的路牌都在迎接新年!愛神火溫暖春之心,美麗! 北外灘新年新建寒假期間,虹口的孩子們都在城市漫步,他們去這些地方......獵戶座的第乙個春節!愛神火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