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明發簡訊赫伯·柴爾德雷斯(Herb Childress)的《學者之死:美國醫生消亡史》(The Death of Academics: A History of the Demise of American Doctors)是一本關於美國大學臨時工的書,原名為《兼職下層階級:美國大學如何背叛他們的教師、學生和他們的使命》。兼職底層:美國大學如何背叛教師、學生和使命。作者Childis擁有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校區)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環境行為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多所大學擔任臨時教員多年。 該書基於他的第一手經驗和對同齡人生活條件的調查,主要抱怨臨時教師,並呼籲為大學提供更好的待遇。
要準確理解本書,有必要了解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的臨時工之間的區別。 每年都有許多博士從每個專業畢業。 博士畢業生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大學終身教職員工職位空缺的數量。 即使有空缺,很多大學也不給應屆博士畢業生終身教職,而是把機會留給早幾年畢業的博士生,讓應屆博士畢業生先擔任博士研究生、研究員、助理教授等非終身教職,一般在3到6年內:如果沒有獲得終身教職, 他們將被解雇。因此,中國大學裡沒有獲得終身教職的年輕教師經常嘲笑自己是“臨時工”。 不過,非終身教授,比如博士後、研究員、助理教授,在美國大學還是比較體面的職位,薪酬也比兼職教授好很多。
資格之死:美國醫生消亡史
香草柴爾迪斯 |書。
楊毅 |翻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年 9 月。
在美國,很多博士畢業生因為申請不到博士後職位、研究員或助理教授,想留在大學裡而選擇兼職教師。 根據 2019 年對 3,000 多名臨時教師的調查,其中 79% 的人聲稱自己是兼職教師,受訪者每門課程的收入在 3,000 美元到 3,500 美元之間,而近 2 3% 的受訪者年收入不到 50,000 美元,這不足以養活乙個四口之家。 兼職教師往往沒有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工作不穩定,合同每學期籤一次。 許多兼職教師直到學期開始前幾周才被告知他們有課程可用。 在經濟危機或大流行時期,兼職教師往往是第乙個被削減或解雇的人。 為了賺更多的錢,許多兼職教師每學期上六節課以上,可能不得不每週在幾所大學之間來回奔波,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課程或對作業提供詳細的反饋。 此外,兼職教師不受大學行政部門的尊重。 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辦公室,更不用說辦公時間了。
美國大學兼職教師多的原因是,正規崗位(包括博士後、研究員、助理教授等終身教職和非終身教職)的薪酬較高,而大學經費非常有限(尤其是非名校),不能給很多人固定崗位,但是大學課程很多,正規崗位的教師是招不到的, 因此,大量兼職教師以低薪招聘。在一些學院,兼職教師的數量是正規教師的2-3倍:如果有30名正式教師,則大約有60名兼職教師。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兼職教職員工被“降級”到大學教職員工的最底層,不值得同情,原因有三。 (a) 他們沒有資格擔任正規職位,因為他們不在同齡人之列; (b) 他們的兼職教學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他們這樣做,如果他們不滿意,他們可以隨時離開; (c)他們沒有被騙去讀博士,在讀博士之前,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老博士的就業狀況(過去每個博士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都在美國每個系的**上提供),並且知道如果他們不想在博士畢業後離開大學, 他們可能不得不擔任兼職教師。
在回答(a)項時,Childis回答說,兼職教師通常只負責入門級課程,他們的專業培訓和知識足以應付入門級課程:在為文科學生教授哲學和數學導論等課程時,兼職教師並不比普通教師差。 當然,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入門級課程並不重要,只是讓學生滿足學分要求的“服務課程”。 但柴爾代斯認為——大多數讀者都會同意——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入門課程很重要。 例如,在哲學系,第一年的哲學導論是由分析哲學的老師還是由反對分析哲學的老師教授,對學生的學術興趣會產生非常不同的影響。 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錨定效應”。
關於(b)和(c),柴爾迪斯的回應是,兼職教師在成為博士之前確實知道他們的就業前景,而且他們確實“可以自由地來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值得同情。 為什麼值得同情? 柴爾德里斯的推理似乎是,首先,兼職教師的第乙份兼職工作是出於必要,而不是完全自願的,即使兼職教師自己想留在大學,這也是部分原因。 其次,兼職教學涉及身份認同:這些人認為自己是學術高等教育界的一員,如果他們離開大學去做其他工作,他們就不再是自己,而是成為自己眼中的“別人”。 因此,離開大學對他們來說成本太高了。 如果乙個選擇對某人來說代價太高,那麼對他來說就不是乙個完全自由的選擇。 最後,大學處於強勢地位,而兼職教師則處於弱勢群體。 當大學向一些人提供兼職教學職位時,他們加深了他們的身份,給了他們不切實際的希望(他們覺得自己將來有機會成為常客),但並沒有給他們良好的待遇。
柴爾迪斯認為,改善兼職教師的待遇,不僅僅是同情和關愛弱者,更是保護大學的生態環境:如果兼職教師的待遇一直很差,必然會腐蝕整個高等教育,讓每個人都受到傷害。
在本書的倒數第二章中,柴爾迪斯將兼職教師比作60年代密西根湖因過度繁殖而大量死亡的大肚鯡魚。 為了恢復當地**的生態平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重建了密西根湖的生態系統,使不同的魚類能夠以平衡和健康的方式發展。 柴爾迪斯呼籲大學重建其教育和學術生態系統,以解決兼職教師的待遇問題,最好是相對穩定的職位。 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但這是必要的。
在呼籲改善兼職教師待遇的同時,柴爾迪斯還呼籲年輕人不要對學術和高等教育部門抱有浪漫的幻想和一廂情願的想法。 例如,在決定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找乙個可靠的顧問來評估你是否適合攻讀博士學位,並給自己乙個額外的參考。 博士畢業後,考慮在大學和研究生院之外從事職業,例如進入企業界、**部門或創業。 從事這些職業可能會讓你的生活比兼職講師更好。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本書的中文譯本最適合兩類人閱讀:(1)打算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並留在美國學術界的人,以及(2)中國大學和教育部的領導。 前者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後者要負責為中國的學術教育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他們都需要對美國博士生的就業情況有乙個更全面、更深入的客觀認識。
最後,我想簡單提一下一些打算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文科生面臨的乙個問題:你是想在國內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還是想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 這個問題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這些學生畢業後打算在國內大學工作(他們不想在美國做兼職教師),並認為在世博會上留學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但在國內大學發展(包括發表中文**、申請**、晉公升)需要國際學生無法擁有的深厚人脈。 如果你不打算在國內大學工作,或者認為國內大學的文科學術訓練不比歐美差,或者相信中國可以為留學生和當地醫生實現80%左右的公平正義,你就不會糾結於這個問題。 然而,如果說有很多學生在糾結這個問題,那麼值得中國博雅學術界反思的是:如何讓更多的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在國內大學接受非常好的博雅學術訓練? 如何讓更多的文科留學生相信自己有平等的機會與當地醫生一起為祖國服務? 缺乏良好學歷訓練的博士學位,與沒有平等機會報效祖國的博士學位是一樣的,是“學歷之死”。
作者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