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教育講座
中國教育報(記者 楊喜業 通訊員 趙金文)“當前,要落實最好的文化理念,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亟需增強'二次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效應。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幫助青年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
陳曉紅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國家層面沒有指導機構,高校本應開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不統一。
同時,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教材也不是很現代。 目前,高校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名稱已不公布。
1.教材不同,高校採用的國家規劃教材《中華文化概論》大多以傳統文化為主,只有少量涉及社會主義新文化,“覆蓋面廣、型別豐富、層次進步、相互支援”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此外,“偉大的思想政治”的影響沒有得到充分證明。 目前,雖然不少高校開設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課程,但一學期32課時的教學安排,無法清晰地詮釋包羅永珍的中國傳統文化。 很多高校的教學方法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讀原著、學原文、懂理想人格的人很少,小課堂與大社會課堂相結合,在實踐中認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措施並不多, 缺乏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絡。
加強和改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把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提公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心的主要渠道和主陣地,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價值引領作用。 她建議,教育部教育指導委員會應加快成立“中國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增加中國文化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或對相關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基地增加相應職責,加強統籌指導; 在國家層面,制定並頒布了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的指導意見,領導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與思想政治課程的要求、部署和實施一致。
陳曉紅建議,將不同名稱的傳統文化課程統一為《優秀中華民族文化概論》必修課,將該課程納入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將相關教材列為馬工教材。 匯聚各領域優秀專家的優質教材,統籌教材的出版推廣,統籌教材的使用。與時俱進,加快教材體系更新,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她還建議,鼓勵高校多學期開設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增加課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構建文化自信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融合推進的體制機制。 通過大課堂、大平台、掌握資源,構建規模化實踐教學體系,鼓勵高校探索和形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特色品牌活動,不斷創新德育、美育等方法方法,積極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和文化傳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