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文字 |徠泰進入 2024 年僅三個月,蘋果已成為展期中最大的科技巨頭之一。
一方面,蘋果寄予厚望的Vision Pro售後評價褒貶不一,不到半個月就進入了退貨潮; 另一方面,蘋果醞釀已久的造車專案被正式判處死刑,數十億美元被投入水中。 比起這些,真正需要關注的還是蘋果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畢竟這是蘋果目前最賺錢的業務。
蘋果的智慧型手機業務有點危險,主要是因為其技術領先正在逐漸被取代,比如三星在全球市場率先確立了Galaxy AI的概念,導致Galaxy S24系列創下了新的預售記錄。 還是形象部分,在小公尺14至尊推出時,首次在形象中引入自主研發的大尺寸機型,利用AI輔助成像,讓手機成像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
如果說技術的落後只是讓市場對iPhone的未來感到擔憂,那麼蘋果降價出售的舉措就足以說明蘋果對自己的支柱業務也有一些擔憂。 據悉,蘋果旗下天貓官方***已經展示了2024年春續季的折扣策略,其中iPhone 15系列的四款機型都有1000元的優惠券,降價超乎想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的天貓官方店鋪並不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第三方渠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店鋪做出的打折策略代表了蘋果官方的態度和立場。 開售才半年,蘋果就為iPhone 15系列做了一場大促銷活動,很難說蘋果不著急。
最近兩代iPhone的首次銷售並不理想,但像iPhone 15系列這樣的悲慘情況卻是第一次發生。
iPhone 15系列在發售當天就爆了,其中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機型在第三方渠道普遍打折300-500元,一些不太受歡迎的顏色,比如黑色,降價了,沒人願意買。 最讓人驚喜的是iPhone 15 Pro,它明明擁有蘋果推的鈦金屬,卻逃不掉首日爆裂的命運。
事實上,iPhone 15 Pro 是 iPhone 15 系列四款機型中公升級最少的一款也就不足為奇了,比如標準 iPhone 15 的賣點是靈動島、熔融玻璃,而 iPhone 15 Pro Max 的賣點是新的 5X 光學鏡頭。 相比之下,iPhone 15 Pro 除了鈦金屬的亮點外,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不僅僅是 iPhone 15 Pro 不受歡迎,而是整個 iPhone 15 系列都沒有引起消費者的高關注度,這是蘋果遇到的最大危機。 從iPhone本身的侷限性來看,訊號、影象、充電速度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如果這些基礎體驗做得不好,必然會導致大量老使用者逃離; 從市場來看,2024年將有大量強勢新手機出現,如小公尺14至尊紀念版、OPPO Find X7至尊尊享尊享版、Vivo X100 Pro+等機型,可以給iPhone帶來沉重打擊。
這迫使蘋果調整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主動降價是最好的選擇。
在春節新季活動中,蘋果天貓***贈送了5999-1000的大優惠券,疊好天貓優惠券後,就能實現4849元就能拿到iPhone 15 Pro,相當划算。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樣的**在各種平台的百億補貼活動中早已可用,但蘋果天貓期貨店畢竟是官方渠道,享受到的售後、服務、保修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資料來源:天貓)。
無論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蘋果能夠在官方渠道給予折扣是一件好事,讓對iPhone 15系列感興趣的粉絲有更實惠、更安全的購買計畫。 但降價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決定,如果蘋果只能靠降價來吸引消費者,iPhone的市場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在iPhone 12系列之後,蘋果的創新停滯不前。 然而,蘋果的使用者(水果迷)似乎並不關心AI、影象和摺疊,對於很多水果迷來說,買蘋果就跟買LV和Gucci一樣,“反正就是買包包”,買包包需要什麼創新? 這已經成為蘋果平躺的信心——市場是最好的裁判,蘋果至今仍擁有超高的市場份額和出貨量。
在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單機出貨量排行榜中,前7名均為iPhone,其餘3名均為三星中低端機型。 有趣的是,位居榜首的機型不是新發布的 iPhone 15 系列,而是 iPhone 14。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排行榜的一些變化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以iPhone 14為例,在市場需求上已經遠遠超過了iPhone 14 Pro Max,價效比更高的前輩已經取代當代旗艦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其中,由於對 iPhone 15 系列的差評,更便宜的 iPhone 14 成為了不少老果迷的首選。
這樣的市場需求變化,迫使蘋果不得不謹慎行事,在無法推出中端機型拯救市場的情況下,蘋果不得不考慮簡單粗暴的降價策略。 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即使 iPhone 15 Pro Max 降價 1000+ 元,其價格仍然高達 8000 元左右,而且在這個價位範圍內,已經有太多強大的 Android 機型可供選擇。
特別是,近年來iPhone銷量強勁,有乙個非常重要的客觀原因,那就是華為無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在Mate 60系列之前,華為在高階旗艦市場基本處於缺席狀態。 華為騰出的高階市場很大一部分已經被蘋果吃掉了。 華為Mate 60回歸後,有限的產能一直供不應求。 下乙個隨著華為手機的逐步復甦,蘋果可能很難繼續躺下取勝。
但蘋果還沒有著急。 首先,iPhone在市場上依然強勢,儘管存在諸多缺點,但它仍然是高階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旗艦機型之一。 其次,蘋果運營生態多年,這些使用者很難真正從iPhone陣營中跳出來,選擇安卓手機; 第三,iPhone具有極高的主動定價能力。 安卓手機為價效比瘋狂,iPhone蠶食了大部分市場利潤,理論上iPhone還有很高的降價空間,這是其競爭力的一部分。
不創新怎麼辦,銷售就好了! 光譜的另一面是“銷售良好呢? 沒有創新! “這正是蘋果面臨的問題。
如果人們沒有先見之明,他們一定有近期的擔憂蘋果最熱門的機型並不是當代旗艦,這表明iPhone對非蘋果生態系統使用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面對即將到來的AI手機時代,蘋果已經完全放棄了汽車業務,加大了AI來迎接挑戰,但與此同時,它與前景不明朗的vision Pro業務線分道揚鑣。 或許iPhone在未來兩年內仍會賣得不錯,但蘋果的想象空間正在縮小,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人工智慧在手機上的應用進展比我們想象的要快。 大模型剛剛登陸智慧型手機,它仍然以智慧型助手的身份協助使用者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小公尺的同學小愛,他提倡自然語言問答互動。 短短幾個月內,vivo和OPPO分別交出了藍心模型和安第斯模型,除了自然語言之外,還包括大量的生成式AI,如文章摘要、文案生成等。
不久前,在小公尺 14 Ultra 發布會上,其自主研發的影象模型正式亮相,它的到來主要解決了陰影色調、融合光學、人像和色彩四個問題,總之,影象模型消除了以往計算攝影帶來的數字感,用AI計算還原了光學紋理。
在剛剛結束的MWC上,榮耀在海外發布了Magic 6 Pro,高調宣告了對AI手機的理解。 同時,榮耀還拉攏了全球五大AI巨頭(谷歌、Microsoft、英特爾、英偉達、高通),打造類似於AI手機的OHA(Android背後的聯盟組織),希望引領人機互動的新革命。
很難看出人工智慧在移動領域會如何變化,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像 Sora 這樣的生成視訊模型將在手機上可用,使用者只需提供他們的面部特徵即可生成有趣的視訊部落格。 但上面提到的 AI 功能在 iPhone 上不可用。
就像5G剛推出時一樣,消費者對這種先進的通訊技術感到困惑,但他們仍然願意為體驗新技術付費,而iPhone 11系列則因為沒有5G網路而受到了很多批評。 如今的蘋果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先進技術的兩難境地,不是簡單的降價等營銷決策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當然,AI只是iPhone現階段的問題之一,包括前面提到的影象、訊號,甚至是最基本的充電速度、續航、散熱控制等,iPhone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距離iPhone 16系列的首次亮相還有半年的時間,很難說蘋果會選擇在半年內專注於解決這些問題,還是繼續在第一天就打破,公開秘密地給消費者打折,以換取銷量增長。
很多人表示,目前AI手機的面貌並不明朗,甚至有悲觀者認為,AI手機是營銷噱頭,是手機廠商在傳統智慧型手機賣不出去後試圖打破局面的嘗試。
誠然,AI手機還處於發展初期,會是什麼樣子還有待業界去探索。 但Android手機廠商有勇氣使用新技術進行探索、試錯走向創新這種態度無疑比蘋果“撿現成”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事實上,不僅是AI手機,安卓手機在手機圖片、摺疊屏手機等維度上都在衝鋒在一線,蘋果要麼在關注,要麼在觀望。
這些年來,蘋果越來越習慣於事後諸葛亮,做技術的整合者,在前輩試錯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產品,再依靠品牌、營銷、生態的強強結合,取得巨大成功。 作為後來者,蘋果可以少踩坑,同時,安卓手機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降低鉸鏈等**鏈的成本,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 但即使這樣的想法能夠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對應的公司也絕對不是“偉大的公司”,蘋果也不再是那個不斷改變世界的蘋果——這實在是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