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年多前,我在網上看到一位非常資深的汽車設計師來解讀寶馬XM創新設計的內涵。 不出所料,內容對寶馬M部門研發設計的第一款高效能混合動力汽車的造型並不是很有利,但是在解釋這種設計的原因時,這位行業領導者給出了乙個讓我感到驚訝的陰謀論結論——它看起來很不尋常。
源自寶馬品牌的設計元素的結合,但被誇大和放大,創造了一種反向的陪襯。 也就是說,通過這款注定不會有太多銷量的特殊車型,除了在設計上測試市場邊界外,還具有對比其他寶馬設計效果和品質的效果。
但正如許多年輕人被問到並表達了他們對寶馬今天廣泛使用的超大雙腎格柵的喜愛一樣,在北京街頭駕駛創新的寶馬XM受到的歡迎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用“顯眼包”來總結這個XM,屬性一定是偏向於正的。 即使在東三環沿線這種密集的區域,也有很多汽車具有高階美學的區域,我們甚至遇到了一兩輛從隔壁車道來的皮卡。
除了詢問具體型號,路人其實對價值比較好奇。 當230萬元這個數字被丟擲時,似乎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讀出了一絲對這輛“巨人”寶馬的“恭敬而遠”的態度。 我對這種態度一點也不感到驚訝,畢竟當我第一次看到三款車型的官方價格時,我也確認了好幾次,然後才開始相信最後兩個有點難以置信的數字。
然而,對於**的質疑,機艙內的4人4T V8發動機一啟動,它就消失了。 雖然按下啟動按鈕時發動機沒有及時響應,反而145千瓦的電動機悄然進入狀態,但一旦氣缸和火花塞開始按照自己的節奏配合,360千瓦的排量和氣缸數帶來的絕對功率優勢,可謂是當下難得的享受。
雖然熙熙攘攘的市環路沒有機會實現這款發動機的潛力,但偶爾的轟鳴聲還是能“嚇跑”那些不開轉向燈,想橫切在創新BMW XM前面的“平庸之人”。 也許,開著日產西爾菲的司機會好奇,這輛長相怪異的寶馬竟然有這麼囂張的聲音?
如果真的被誤認為是“電動”寶馬,我不怪路人妄下結論,因為創新的寶馬XM看起來真的不像是一輛與“傳統”有任何關係的汽車。 最常見的看法是,要有勇氣使用這種罕見的設計技術來打造SUV的形狀,它不應該擁有傳統汽車所必需的汽油發動機。
就像直接從概念車上拿來一樣,23寸夜金輪轂不僅在尺寸上有點嚇人,而且和我們今天熟悉的車輪也沒什麼關係,反而對車身的支撐力很強,氣勢磅礴恰到好處。
視覺飽滿度效果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創新的寶馬XM自適應M運動懸架Pro在略微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駛時,整個底盤傳達出幾乎沒有過濾的顛簸感,還夾雜著略顯薄的質感。
我敢肯定的是,XM 在配備 48 伏主動側傾穩定系統的更激烈的駕駛場景中將獲得非常好的支援,但我對日常使用中有些蓬頭垢面的騎行體驗感到有點驚訝。 好在這樣的表現,只有我和攝影師在車內才能感受到,視角移到了車外,XM依然是街上毋庸置疑的“顯眼包”。
在這輛創新的BMW XM的幾天裡,我試圖從心底裡愛上它,但我對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雖然被搭訕的時候會很興奮,看到路人對230萬元**的反饋,也會在虛榮心上給我帶來一絲積極的影響,但注定了這個“顯眼包”和我還沒有找到有效的交集。
然而,這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創新BMW XM形象背後的原始驅動力是什麼。 回想起自己喜歡汽車比較單純的,那些用鉛筆在課本空白處勾勒出來的,是不是只是那些有點堆了這樣元素的車,比例和造型有點奇怪?
動畫片中的汽車和跑道上由5號電池供電的四輪驅動玩具,難道不是和現實世界中的XM一樣的角色嗎? 它們無疑會是路上的“顯眼包”,但它們也是設計師超越主觀意識侷限,將想象力付諸實踐的一次嘗試。
這種理解並不是說我會對創新BMW XM的造型有更正面的評價,而是因為有了這款BMW的存在,我重新看到了汽車領域久違的外向個性,以及整個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迫切需要的蓬勃活力。 這可能不是你我想要的,但必須承認,XM代表了對汽車設計初衷的回歸。
至於創新BMW XM設計的陰謀論,這是一件好事! (黃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