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上流傳乙份檔案**,顯示小公尺汽車將於今年3月完成首車上市,4月實現交付,預計一季度整車產量約為2000輛。 再一次,它引起了外界對小公尺汽車的關注。
自2024年農曆新年以來,汽車市場一直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在巨大的**賭桌大戰、高河停產、蘋果告別汽車製造的巨大**中,小公尺汽車腹背受敵,至今仍未擺上桌面, 一股沉重的壓迫感撲面而來。
當然,外界最關心的還是小公尺汽車首款車型SU7的價格。 在市場如此內捲化的情況下,如何定價小公尺汽車才能打好手中的牌,在眾多新品牌中脫穎而出,讓整個行業都心碎。
做女朋友難,只能做“仇人的朋友”?
事實上,從小公尺發布新車的那一刻起,同行之間的諷刺就沒有停止過。
去年12月28日,在小公尺汽車技術發布會上,創始人雷軍被問及觸控保時捷和特斯拉,甚至在近三個小時的發言後,具體車型並未公布。
因此,外界必然會對小公尺的“ppt”產生懷疑。 隨機地,“技術應該在車裡,而不是在PPT上”的文字被懷疑暗指小公尺汽車。
如果只是為了營銷,小公尺會主動放煙彈。 但這場小公尺汽車“圍剿”大戲還沒有完成,還在陸續上演。
不久前,在極氪001發布後,氪氪智慧型科技副總裁林金文在接受**採訪時多次談到小公尺汽車。
對於網上關於圍剿小公尺汽車的傳聞,林金文回應道:“最近,網上一直在談論吉利和小公尺,因為它挖走了我們的人,我們去圍剿它,這是無稽之談。 ”
2021年,小公尺宣布正式開始造車。 當時,雷軍向各地“學習”,包括行業巨頭吉利。 當然,吉利也非常熱情地向雷軍敞開懷抱,不僅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還帶著吉利研究院團隊與雷軍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有傳言稱,雷軍背刺吉利,挖走吉利研究院院長胡正南和幾位骨幹,兩大巨頭之間的恩怨在業內蔓延開來。 不管傳聞是真是假,胡正男的加入,成就了小公尺汽車的進步。
小公尺汽車科技發布會前,一系列車企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各大地標性建築致敬,其中沒有吉利,吉利高管輪流在社交網路上“開大”,火藥味十足。
我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我們從不看競爭是什麼樣子的。 林金文直言不諱地表示,小公尺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我們尊重和尊重這樣的對手。
話題一轉,林金文就談到了“技術之戰”,並表示小公尺的技術實力在科技公司中不是第一,比它強的(算是華為)正在市場上和我們競爭。 同時,在20多萬輛的純電動市場中,特斯拉是學習的物件。
也就是說,在林金文眼中,小公尺的實力還不足以對吉利的電動車品牌構成威脅。
當然,車企之間爆發口水戰也是司空見慣的,比亞迪和長城、蔚來和理想、小鵬和華為等,都或多或少有過不同程度的摩擦。
車企首戰,小公尺車“價”難
如果我們說,小公尺和其他車企之間的摩擦只是一場口水戰。 那麼,現實中的一流戰爭,才是車企真正的刀槍。
新年伊始,比亞迪率先打響龍年第一槍,比亞迪秦加2萬比798萬輛,使比亞迪DM-i車型首次進入7萬輛區間。 隨後,比亞迪漢版和唐榮耀版正式上市,延續了比亞迪“電價低於油”的策略,大幅降低最低銷量**。
在經歷了比亞迪的屠夫之後,特斯拉、蔚來、閏躍、阿維塔等車企緊隨其後,這也讓**大戰進入了白熱化。
車企不斷發布新車,降價增配置,讓小公尺汽車的“****”越來越迷茫。 雖然“不定價”有一些營銷成分,可以激起外界的胃口,但如果一再推遲,恐怕會踩到自己的腳。
在手機市場,小公尺一直能夠以最強的競爭佔據制高點。 然而,在造車階段,小公尺卻陷入了兩難境地。
據業內分析,小公尺汽車很可能無法通過更強的成本控制與競爭對手競爭。 小公尺手機靠的是背後成熟的**鏈條,而小公尺汽車則走在相反的路上,需要不斷的“買買”來湊合整個上下**鏈條,成本自然比很多車企都要高。
雷軍曾坦言,小公尺汽車不再“貼近人民”。 小公尺集團總裁盧偉冰也在2024年巴塞隆納全球移動出行盛會MWC上表示,小公尺汽車研發耗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1億元),涵蓋從入門級到豪華級的一系列價位。
對於小公尺汽車來說,第一場戰鬥是一場決戰。 **高,未經測試的小公尺汽車將在激烈的戰鬥中處於被動狀態; 過低、高昂的生產成本無法彌補利潤率的損失。
幸運的是,盧偉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首款量產車SU7最快將於第二季度在中國交付。 到那時,謎團或許揭開,外界終將等待它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