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會伊始,我們來談談為什麼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
2024年主要有兩個年度定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目標和任務的關鍵一年。 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畫,是黨執政的重要途徑。 第乙個五年計畫於1953年啟動。 從五年計畫到五年計畫,歷經71年。
五年計畫與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在每個五年週期中,第一年通常被稱為“開始年”,最後一年是“結束年”,中間的第三年是“連續性”。 今年是第四年,事關我們能否如期完成過去五年的目標任務。
去年底,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十四五”規劃落實情況中期評估報告》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考核報告》指出,《綱要》落實工作實現了“過半時間、過半任務”,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十四五”規劃有六大目標和20項主要指標。 其中,有4項指標提前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基本養老保險參與率、地表水達到或優於同類水體的比例、綜合能源生產能力。 旅程走到一半,整個過程已經完成,這並不容易。
例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65%,但實際上到2023年底將達到66%16%,增加094個百分點。 多年來,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 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超過1000萬人將移居城鎮永久居住。
目標提前實現,步伐停不下來。 在基本完成城市化程序的國家,這一指標大多穩定在80%以上。 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增長趨勢有可能至少再持續15年。 去年底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三次提到“新型城鎮化”,特別強調“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通過兩會來看待這一年,我們不妨多關注一下如何做好這次“協調”。
有5個指標快於預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每萬人發明專利數、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每千人持證(助理)醫師數、森林覆蓋率。 這裡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例如,這5項中的前3項都是“創新驅動”類別20項指標中的3項,凸顯了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蓬勃勢頭。 其中,在“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中,77%以上來自企業,6%以上投入基礎研究。 今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新品質生產力”一定是重點之一。 這種“比預期快”的趨勢可以進一步改善。
此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勞動生產率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預期壽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7項指標基本符合預期。 其他四項指標落後於預期——單位GDP能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素良好天數比例、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數。
行百里之人,必勝困,勇往直前。 在進度提前完成、快於預期、基本符合預期的領域,我們決不能懈怠,繼續鞏固和擴大現有成果,防止下降或進步,同時向更高水平努力。 在指標暫時相對滯後的領域,不必氣餒,而是要努力提高效率,趕超,優化調整政策,加大攻堅難度,全力推動規劃目標完成。
高質量發展,有衝刺,也有長跑。 目前,“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已經啟動。 我們在我們面前的這根棍子上執行得如何,對如何執行下一根棍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十四五”規劃還有兩年時間,每一年都至關重要,每一天都很寶貴。
*丨央視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