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書法,人們肯定會提到王羲之,即使是對書法了解很多的人,恐怕也知道王羲之的名字,以及他的經典著作《蘭亭序》,王羲之被後世尊稱為“書法聖人”,《蘭亭序》被評為世界第一行書籍。
王羲之對書法的最大貢獻無疑是挖掘了書法的藝術美,賦予了書法藝術性,將先進的書法從單純的技藝運用到藝術領域,為書法的發展開闢了無限的空間,對書法的未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王羲之生前就已經聲名鵲起,到了唐代,因為李世民特別欣賞王羲之的書法,王羲之的名氣被推到了書法史的頂峰。 滿清王朝的士大夫都是國王,英俊氣質瀰漫天下,直到乙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現狀,這個人就是燕振清。
燕振清在讀書之初也是國王,但後來他將個人經歷和個性融入到書法中,形成了與王氏完全不同的模樣,即燕式書法。 閻振清對書法最大的貢獻,就是開闢了書法的另一種審美視角,一種雄偉而樸素的美。
如果說王羲之的書法就像帥男美女,那麼閻振清的書法就像滿漢村的女人,帥男美女住廟宇,滿漢村的女人在集市上忙得不可開交,帥男美女少之又少,滿漢村的女人到處走來走去,欣賞帥氣的男女自然是賞心悅目的, 但看滿漢村的婦女也有氣,發現最平凡自然的美,這是顔振清對書法最大的貢獻。
嚴振清在世上有很多筆跡,其中《侄子祭祀手稿》是真跡的抄本,特別珍貴,這本嚴振清是為了紀念安石起義時侄子閆繼明在戰爭中流淚而死的,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無價之寶, 這部作品有序流傳,為歷朝瑰寶,素有天下二線之稱。
《侄子祭祀手稿》歷來受到書法家的高度評價,很多人將其與《蘭亭序言》相提並論,也有人認為《祭祀侄子手稿》的藝術價值比後者更高,而一向欣賞王羲之書法的當代書法家張旭光, 有人說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侄子祭祀手稿》都比《蘭亭序言》更有價值,如果真要對前人的筆跡進行排名,《侄子祭祀手稿》應該排在第一位。
人們之所以普遍認為《侄子祭祀手稿》比《蘭亭序言》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是真實的,首先,《侄子祭祀手稿》是正宗的墨跡抄本,字跡清晰,儲存完好,近乎完美。 僅從這一點來看,它比《蘭亭序言》的摹本和臨時副本要珍貴得多。
另外,《侄子祭祀手稿》的情感是真實的,閻振卿在寫這部手稿時,心情一直處於高度的悲傷和憤慨之中,這種情感從作品的內容和寫作的節奏,以及筆畫的變化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蘭亭序言》所表達的情感一直備受爭議,前半部分在敘事中,清新自然,但後半部分卻開始有懷舊感,略帶憂傷,情感變化過於生硬,不知道是什麼讓當時的王羲之由喜轉悲,讓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蘭亭序言》是後人拼湊而造的, 不是原文。對這種情感轉變的缺乏理解,是很多人在學習《蘭亭序言》時無法實現的主要障礙。 從這個角度分析,《侄子祭祀手稿》比《蘭亭序言》更真實。
再是顔振清的性格比王羲之更真實,顔振清忠於國家,正直、直言不諱、膽大妄為,不為權,一生風風雨雨,書法也變化萬變,緊貼自己的人生經歷,真正達到人書合一的境界, 也只有到了這個境界,他才能寫出《祭侄子手稿》這樣的大作。
而王羲之的一生充滿了更多的謠言,有人說他不羈,有人說他風度翩翩,有人說他謙虛,這些謠言不統一,以至於王羲之的形象不夠真實,這也是人們難以理解《蘭亭序言》中情感轉變的原因之一, 這種不真實感也讓後人難以進入王羲之的內心世界,以至於學習王澍只停留在臨摯字型的階段,難以理解他的情緒。
從這個角度來看,學王比較是處於模仿顏值的基礎階段,這也是一本沒有靈魂的文集《吉王書聖嬌》被當成寶書的原因。 而雪彥則能真正挖掘出書法的內在情感表達,也就是書法作品的魅力。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對抒情表達的要求更高,沒有情感的書法作品是沒有靈魂的,也是沒有藝術價值的,從這個要求來看,《祭侄手稿》確實比《蘭亭序言》更適合成為世界第一行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