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食,任何完美的旅行都是完整的。 現代冰棒和鐵鍋燉菜讓哈爾濱之行甜蜜愜意,小籠包和大閘蟹讓蘇州之行香氣撲鼻而滿足,小蛋糕卷燒烤讓淄博打卡愉快又實惠,火鍋和一串串香讓漫步重慶的品味回味......美食旅遊的“火辣辣”,在消費市場點燃了一朵新的“花”。
圖為2023年12月28日,在長春的孔廟廣場,市民們圍著火鍋品嚐美食。 (*摘自中新社)
山川美食之旅。
自古以來,美食與旅遊就緊密相連,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明朝的旅行家徐夏可在中國廣泛旅行,食物是他關注和記錄的乙個重要方面。 25萬字的《雲南旅遊日記》堪稱第一代美食旅遊珍品,記錄了“臘肉火酒”等各種美食。 他也被稱為“中國第一美食旅遊博主”。 如今,交通更加便利,隨時可以去城市吃飯。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調查,超過90%的遊客會在出行前或行程中制定美食攻略,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重要行程; 近 80% 的商務旅客在完成商務活動後會抽出時間尋找當地美食。 各地獨特的飲食文化為遊客提供了多種消費選擇,“味蕾之旅”悄然成為主流旅遊選擇,既刺激了文旅消費新動能,也助力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廣泛傳播。
春節前夕,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啟動“味美麗中國,味山水味”全國24節氣旅遊美食及美食旅遊路線徵集推廣活動,旨在深挖美食旅遊消費潛力,繁榮拓展美食旅遊市場。 目前,“春雨驚春青谷日”春季國家特色節氣旅遊美食美食旅遊線路、“夏莽夏連線”夏季國家特色節氣旅遊美食美食旅遊線路正在熱搜中。
美食旅遊是一種以地方特產為主要消費載體的新型旅遊。 各地通過此次美食旅遊路線的徵集和宣傳推廣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美食為時間軸,以市、縣、村為美食空間點,向市民和遊客展示中國美食的豐富多樣。 中國烹飪協會文化旅遊特色食品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陳強建議,美食旅遊線路放行後,各地要藉此機會舉辦各類美食旅遊節,繼續豐富美食旅遊消費場景和產品供應,推動美食旅遊品牌建設和推廣。 帶動更多市民和遊客參與,持續激發新的消費動能。
圖為2月3日,河南省三門峽陝州區,當地村民蒸吉祥的龍花包子,迎接龍年新的到來。 (*摘自中新社)
中國的味道真是太棒了。
一年味悠長,花香四溢。 過年期間,陝西省官中市的人們會製作口包、油角等花包子來探親訪友。 揉捏、揉搓、捏、拉、切、......在渭南市臨渭面雕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康妙雲的巧手下,麵糰即將變成造型各異的花包,有栩栩如生的飛龍和栩栩如生的水果。
春節假期期間,康妙雲不僅忙著製作各式花包,還給學習和旅行的孩子們講解了花包製作技巧。 “今年是龍年,龍角要先捏,捏好後才能組裝,一出來就是立體感......在康妙雲的指導下,麵糰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龍元素包子。
沸騰的底部,濃郁的香氣,精緻的呈現......春節假期期間,四川省成都市推出舒尾錦江水上主題火鍋船,將火鍋移至錦江,讓遊客在夜晚享受錦江,品嚐美食、觀看表演,沉浸在成都的魅力中。 “在遊輪上看秀麗的風景,吃火鍋的感覺真的很好,還可以表演很有巴蜀風味。 來自廣東的遊客王甜甜說:“這次成都之行不僅滿足了味蕾,還體驗了巴蜀文化,過上了地道的成都新年。 ”
因河而生,因河而繁榮。 由於南北走向、西走向東的特殊地理位置,南北、北甜東鹹、西酸辣的各式各樣美食飲料,在山東臨清交融,形成一種包容、風味獨特的臨清味道。
談到臨清美食,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衛華滿懷自豪:“臨清以品種和文化聞名。 大家來清朝旅遊,想吃大菜,有三點水宴、官錢宴、運河十景宴等,想吃點心的有銀家閣'夏凡肉'、豆家饅頭、玉氏巷鍋糕、觀音堂烤羊肉、石香麵條等幾十種。 每逢節氣,臨清都有特色美食,可以說臨清的味道,味道是歷史傳承,味道是文化創意。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申請國家二十四節氣美食旅遊線路。 ”
圖為2022年10月12日,貴州省同梓市楚密鎮高山村農民採摘的方形竹筍。 (*摘自中新社)
節氣美食融合與創新。
艾蒿滿是短蘆葦芽,這是河豚想吃的時候。 “每年3月,江蘇省鎮江市的陽中都會吸引絡繹不絕的食客。 “元宵節剛過,就有食客打電話**諮詢,有的客人甚至提前訂好了五一假期的餐桌。 揚中長順河豚樓主廚周長順說,“每逢吃河豚的季節,週末每天有十餘桌客人堂食,每天做兩三百條河豚,很多客人來自其他省市。 除了傳統的紅燒和白醬食譜外,我們還提供非常受歡迎的河豚火鍋和河豚生魚片等創新菜餚。 ”
如今,遊客已經“品嚐”了一張節氣旅遊美食地圖。 比如清明節的時候,我去浙江吃春筍,種完芒後去雲南嘗蘑菇,中秋節去江蘇嘗大閘蟹,去內蒙古吃烤整羊......初冬過後以市場為導向的美食路線,遊客吃飽喝足,走出了美食之路,為美食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美食與旅遊的結合,既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國旅遊學院規劃休閒研究所所長吳鳳林認為,飲食文化的挖掘不僅要保護和傳承傳統美食、地方特色和老字型大小,更要面向未來,關注年輕消費者對時尚和新奇的追求,形成優先次序明確的多元化餐飲體系。 促進美食旅遊消費,既要兼顧當地居民和外國遊客的需求,又要把目的地打造成集美食品嚐、文化體驗、觀光、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消費新場景。 (完)。
作者:黃高元,任麗,白華。
*: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