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車製造的新生力量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純電動學校”、“增程學校”、“共存學校”。
主要矛盾集中在前兩者上,畢竟它們之間的產品特性可以相輔相成:
比如“純電動學校”,雖然使用汽車的成本很低,但它面臨著里程焦慮。 對於“增程器”來說,雖然解決了續航里程焦慮,但實際的用車體驗卻打了折扣(比如充電更頻繁)。
至於哪個更好或更壞,兩派支持者之間經常發生口水戰。 只不過,就2024年2月的銷量而言,“增程器”顯然更有信心了。
根據該品牌的官方資料:
今年2月,在造車新力陣營中,只有文捷和理想這兩家主要銷售“增程車型”的廠商,月銷量突破1萬輛以上銷量將達到約2萬輛。
排在第三位的深藍色汽車,雖然屬於前述的“共存派”,但主打銷售車型可分為純電動版和增程版兩大類但在實際銷售構成中,增程車型的佔比更高。
此外,躋身前10名的零跑、騰勢汽車等新動力廠商,情況與深藍汽車類似,增程車型銷量貢獻較大。
另一方面,“純電動”陣營目前正被市場上的“增程器”碾壓。
例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純電動廠商的典型代表,目前在同價位下大部分純電動產品的銷售業績上都處於弱勢地位。
例如,增程版車型“文捷新M7”(指導價:2498-32.98萬元),今年2月的銷量為18,479輛。而小鵬汽車,其主營銷售價格也在20-30萬元,同期該品牌的總銷量為4545輛,甚至不到“新M7”月銷量的一小部分。
為什麼與純電動廠商相比,以文捷和理想為代表的增程器廠商在當下的“造車新勢力”陣營中能夠遙遙領先?
首先,目前頭部增程器廠家具有“認知戰優勢”。
不得不說,“酒香不怕深巷”的套路,在當今資訊時代,完全是乙個錯誤的命題。 如何爭奪話語權,對於如今的車企來說,更為關鍵。
比如與華為深度繫結的文捷,以“智慧型駕駛”為招牌等品牌特色,在營銷上具有優勢。
但更重要的是,品牌自帶的愛國標籤,對於一些中老年人來說,簡直就是乙個“思想鋼印”。 而這部分人口恰好具有很高的消費能力。
其次,增程式產品的“油電”特性更符合“中庸之道”。
中國消費者買車,買車自娛自樂的人畢竟是少數。 筆者認為,更多人在購車選擇時,需要考慮每個家庭成員的意見。
因此,在這種消費觀念的影響下,增程器產品等“全能”汽車產品更受歡迎。
相比之下,純電產品的“個性”過於鮮明,雖然其“使用成本低”確實很誘人,但對於比較保守的父母(或金融家)來說,光是“可靠性差”的刻板印象就足以讓他們否決。
結論:話雖如此,雖然部分增程器廠商在當前新電源陣營中確實佔據了優勢地位,但就“2024年銷售KPI”的完成情況而言,絕大多數新電源廠商並未達到標準。
當然,由於春節假期的影響,本月車市只是一場彩排,重頭戲還在後面。 至於“**大戰”的主旋律,廠商們將如何看待這些動作? 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