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南的鄉村,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多。 廣東“百萬工程”實施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帶著知識和科技來到廣袤的農村,走到了創業的這個階段。
2024年1號檔案提出,落實鄉村振興人才扶持計畫,加大農村本土人才培養力度,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進鄉服務。
近日,以返鄉創業青年為主,聚集了來自廣東21個城市的115名青年學子的廣東“百萬工程”青春培育計畫培訓班在廣州開課。 不僅有一線專家“手拉手”指導,還有青年赴浙江參觀學習“千萬工程”,帶來“發展問題”,尋求“振興答案”。
田野裡來了青年突擊隊。
去年2月,廣東發布青年助力“百縣千鎮千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計畫,其中一項是組織高校根據縣鄉實際需求精準對接,解決農村發展的實際產業問題。
解決農村的“疑難雜症”,需要專業力量精準攻堅。 中山大學社會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趙璇表示,大學生有知識、有技術,充滿活力和活力,是下沉基層的合適人選。
我們全程陪伴學生,幫助他們融入農村,了解農村,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 趙璇說,農村土地是高校理論技術研究的“試驗田”。
如今,在8位院士和4066名校教授的帶領下,全省高校青年大學生突擊隊員3萬餘人,精準對接當地需求約2200人。
中山大學“智慧捕魚時代”團隊培育優質黃立魚苗,帶動120餘人實現就業; 廣東海洋大學殼麵粉應用創新創業團隊助力解決“殼寨村”困境,實現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很多年輕人喜歡在閒暇之餘進行露營旅行,惠州市福田鎮徐田村回到家鄉的青年企業家葉偉榮看到了機會,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將露營、民宿等旅遊產業引入家鄉,帶大家增收致富。
歸國青年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願意用所學之物報答家鄉。 廣東省“百萬工程”智庫專家、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溫曉偉表示,城市就業空間有限,應該推動更多年輕人理性思考創業就業方向。
茂名花州市沛林橙紅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廖志洛抓住直播和短**“出路”,將地方特產推向全國市場; “咕咕咖啡”負責人劉德江,把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帶到了海邊,推動了咖啡店街的建設。
本土青年越來越強大。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農村地區打工創業,這也鼓勵了當地農村地區的年輕人留在家鄉。
陳龍洲從小在陽江市陽西縣如東鎮長大,畢業後決定回到家鄉“幹農活”。 他承包了300多畝田地,種了水果,為了掌握農作物管理技術,他報名參加了省裡組織的“領頭鵝”農村青年培訓班。
在農村創業就業過程中,青年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比如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他們面臨著資金和土地短缺、企業組織方式創新不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廣東正在採取措施,如推動建立分級覆蓋市縣“領頭鵝”培訓體系,設立廣東省農村創業擔保貸款專項基金等。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建設以青年為最基礎、最戰略、最先鋒的新型勞動力。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曉雲說,年輕人把現代生產工具帶到農村,塑造現代生產關係,可以為城鄉融合提供更大的可能,讓新的優質生產力在農村生根發芽。
南方**記者 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