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一則短文引發爭議:經濟學博士、老齡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要徹底取消養老金,從老年人做起; 爭議還涉及退休和養老金。 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形式的乙個過渡階段,它的象徵之一就是社會保險,徹底廢除社會主義是“違憲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人類社會從低到高的進步方式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從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分析來看,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科學性主要不是以人的意識為依據的,而是生產力、生產方式、人口、資源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
從對人類社會進步形態的實踐分析來看,國家實行的社會制度並不是按照上述形式從低到高逐步“規律”的。 例如,美洲大陸上的大多數國家可能都曾被西方國家以氏族和部落為宗族殖民,爭取獨立的鬥爭不是奴隸制國家,但美國可能是乙個例外。 中國也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形式。
例如,根據1954年憲法第4條,國家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消除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1982年《憲法》第6條確認了社會主義社會,大多數人在此基礎上根據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來判斷社會制度。
但是,從社會形態的分析來看,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社會保險制度,也應該是判斷社會形態的參考依據之一,例如,社會保障是由自由資本或社會保險提供的。 西方國家的許多政黨,又稱“社會主義政黨”,在政治生活中推行高稅收,以滿足高國民福利的需要,而這些國家的社會形態能否評價社會主義社會,可能還有待商榷。
現行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據此,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標誌之一。
1954年《憲法》第93條規定,工人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工作能力的情況下有權獲得物質援助,並規定“建立”社會保險,現行《憲法》第45條將社會保險的“發展”擴大到公民。 因此,社會保險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誌之一。
由於憲法中的“事業”可以作為評價社會形態的參考標準,因此,現行憲法規定的教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醫療衛生、體育、文藝、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發行、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文化事業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誌之一。
從法律角度來看,應該注意的是,“原因”的等同概念可能是“非營利性”,而相應的概念可能是“利潤”。
在我國,“必須完全取消養恤金”的觀點顯然違反了現行《憲法》第45條的規定,即公民有權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工作能力的情況下獲得國家和社會的物質援助。 西方國家還沒有完全廢除養老金規定,例如,美國仍然有個人儲蓄養老金制度。
從全球範圍來看,養老金制度的模式大致分為國家和社會提供養老、資本養老,特別是在欠發達國家可能還有家庭養老。 目前,家庭養老金模式很少見,據此,關於退休制度的爭論的本質是提供養老金的國家與社會與提供養老金的資本之間的爭端。
在傳統中國,普通人基本上是供養家裡的老人,而在舊中國,人們剝削人。 貴族由國家提供,但國家需要為他們提供“封地”等資源,舊中國沒有被取代。 據此,不建議以個人或家庭的形式供養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大陸的國家,也有社會保險制度,亞洲其他國家也有社會保險制度,比如日本,可能有社會保險。 因此,在中國,主要由資本提供的個人養老金模式是不可取的。
就經濟學博士黨俊武的言論而言,他的結論主題並不全面,例如他在**中說,日本有70歲的人開計程車,但不能排除日本老年人有養老保險。 醫生的一些言論也“切中要害”,比如農民和普通工人的養老金很低。
就醫生的言論而言,國家致力於單軌養老金制度,通過稅收徵收養老金,普通人應該相信養老金差距過大的情況即將改變。 社會需要討論的是如何解決農民養老金只有幾百元的問題,比如如何分配各經開區非國有土地的收入,或者如何儘量減少財政支持者的數量。 關於農民是否可以退休,農民的現狀可能也與其他學者的建議有關。
至於醫生說“要徹底取消養老,從老年人做起”,大部分網友評論說,醫生“站著說話都沒有腰痠背痛”。 中國網民是“最聰明的”,因為醫生有智財權、網路資料流量等福利,即使從一開始就取消了養老金,他也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 但是大多數人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