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能與人交談,我該怎麼辦?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看過這篇文章,你也有同感,雖然我想在社交場合表現得細膩,但現實中,一見到人,我就變得啞巴,不知道怎麼和別人聊天,甚至最後張開嘴,卻不好意思地發現自己成了話題終結者。
如何解決這個煩人的場景?也許下面的書可以給我們一些答案。
這本書的名字是《對不起,我可能對人過敏》。 當你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會不會讓你傻傻地笑,至少我是,幸運的是,作者吳勉給了暗示。
心理諮詢師、《內向星球》主編吳勉,專注於心理學在新領域的普及,創作了1000多篇心理學文章,累計字數超過200萬,多篇文章閱讀量超過10萬。
作者告訴我們書中缺少文字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首先,少說話是內向者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
少說不就意味著想法少,所以其實內向的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少說廢話,有話要說,追求準確的表達。
通常,在表達內心的想法之前,您可能會三思而後行。 與外向者相比,內向者想著隨時說出來,無疑是在給自己的表達過程加了一道濾鏡,過濾掉了不少可有可無的詞語。
因此,他們很少過度寒暄,給人一種相對冷漠的感覺。 但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好好聊天就是說一些有意義的話。
其次,聊天時有沒有話題,關係到我們關注的方向。
說話就像開啟水龍頭,外向的人可以隨時開啟水,而內向的人可能會開啟水,發現沒有水。
為什麼會這樣?根據認知心理學家的說法,人類心理學就像乙個計算機作業系統,它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將資訊從外界輸入到大腦,二是從大腦向外界輸出資訊。
內向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從對方那裡看到的資訊很少,因為他們主要關注自己,輸入少,自然輸出少,所以他們和別人交流時沒有幾句話。
外向的人在與他人交往時,他的注意力在對方身上,別人的言行都被他看到,輸入的資訊多了,輸出也相應增加,與他人的交流話題就像洶湧的河流。
知道了這兩個原因,我們就不用糊塗了,為什麼我們沒有話題,和人交流,如果你喜歡,那就多說幾句,如果你覺得沒什麼好說的,那麼靜靜地聽別人說話也是乙個不錯的選擇。
好吧,既然我們知道了原因,我們該如何破解它呢?
很簡單,只要說出你喜歡什麼話題。
第一,選擇乙個輕鬆愉快的話題。
例如,如果對方是**人,過去,在**學校裡,有家庭詢問孩子和戀人,這些話題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那麼我們只需要表現出興趣去傾聽。
其次,談談你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我們實在找不到對方喜歡的話題,不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釋放表達自己的慾望,如果對方恰好感興趣,我們就會接近對方的關係,產生熱情的火花。
記得梁士秋曾在書中說過:乙個人在談話中可以採取三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獨白,一種是安靜地傾聽,另一種是互相交談。 我們不只有乙個選擇,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