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打工,晚上學美術,夜校青年走出短暫的“包圍圈”,摒棄“宅文化”,選擇了由琴、棋、書畫、歌舞、非遺手工藝品組成的另類“夜生活”。 夜校成為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精神的“桃花源”,遠離喧囂。 在這裡,年輕人找到了第三種不躺下或滾動的方法。
事實證明,年輕人並沒有沒有時間,也不是沒有需求,關鍵是夜校什麼時候開學,提供什麼。 年輕人實際上一直都在。
記者 張殿彪.
經過兩輪大掃除,陸天和夥伴們依依不捨地走出了上海大眾美術館(以下簡稱群義美術館)的夜校教室,在十二月的寒風中成群結隊地消失了。
這是上海市民藝術夜校(以下簡稱上海夜校)手菜班的最後一堂課。 三個月來,每週一,90後學生陸天都會背著這件形狀如“飛碟”的樂器,從辦公室到教室,和20多位年輕人一起“學習”。
今年秋天,上海有夜校風,65萬人**搶占近萬招生名額,熱門課程秒出門。 在學生中,80後和90後佔了80%。
白天打工,晚上學美術,夜校青年走出短暫的“包圍圈”,摒棄“宅文化”,選擇了由琴、棋、書畫、歌舞、非遺手工藝品組成的另類“夜生活”。 夜校成為鋼筋混凝土叢林中精神的“桃花源”,遠離喧囂。 在這裡,年輕人找到了第三種不躺下或滾動的方法。
很難找到:“最年輕的樂器”類別也已售罄。
今年,上海夜校有個新手盤班,負責老師林蕭擔心自己對自己的課報不滿意。
手盤是通過手工敲擊或拍打而成的,誕生於本世紀初,被譽為“世界上最年輕的樂器”,在中國還是少數。更何況,學生還需要自帶樂器,費用從幾千元到幾千元不等,“應該能勸阻很多人了”。
沒想到,手盤課很受歡迎。 8月11日開學當天,開學不到兩分鐘,就有同學向林蕭抱怨沒搶到。
為保證教學質量,夜校每門課程最多招收25名學生。 林蕭只好讓“落選”的學生去找開夜校的上海群義博物館。
另一邊,上海群義博物館夜校總聯絡人楊靈芝一直響個不停,大部分都在打電話詢問夜校能不能擴大招生,或者多開課
原來,報到當天,搶上課的人太多了,系統不堪重負,所以一開始就出現了短暫的罷工。 陸天眼疾手快,運氣好,拿到了手菜課。 如果你想搶上海語言課,剩下的名額已經為零了。 這場“班級搶戰”讓第一次接觸夜校的陸天大吃一驚。 我上一次如此努力地戰鬥是在我搶到假日火車票的時候。
能搶到乙個已經很幸運了,更多的人只能“在班級裡唏噓”。 上海夜校秋季班開設課程380餘門,比七年前開辦時增長了60多倍,學生人數也翻了好幾倍,但仍然跟不上年輕人的熱情。 背景資料顯示,上海語、手工皮具等熱門課程在十多秒內售罄,12門課程在一分鐘內爆滿,80%的課程在短短一小時內售罄。
很難不對夜校的物有所值印象深刻。500元,12節課,每節課90分鐘,平均每節課只需40元,相當於兩杯咖啡。 陸天對比了一下,市面上一門美術培訓班要三五百塊錢。
夜校對師資也有嚴格的把控,有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有的是五星級酒店的廚師,有的是專業院校的老師......大學此外,群藝館不會帶錢跑路,這使得夜校非常受歡迎。
最後被搶走的班級,被陸天珍惜了。 乙個手盤重十幾斤,來回扛起來並不容易,每次下課,手疼,胳膊痠痛。 即便如此,她仍然沒有缺課,她越來越沉迷於手對手的光碟。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難的事情是淘汰賽。 要熟練,拍手,馬上彈起來,就像摸到熾熱的鐵鍋一樣。 陸天是新手,在朋友家才第一次接觸這件樂器,就被它如泉水般空靈的聲音迷住了。 幾節課後,她已經掌握了幾首曲子,進步也遠遠超出了預期。
相較於市面上最貴的健身班、藝修班,平價夜班的出勤率普遍較高,部分班可維持在95%以上。 每節課前,總能看到一些年輕人在教室外吃飯團,有的座位邊上還放著剛買好的蔬菜。 聲樂課的角落裡有乙個行李箱,屬於剛出差回來的同學們,回家還沒到夜校就直接去了。
林蕭說:“培訓機構的學生經常被逼著考,家長也被迫學習。 夜校沒有考核,同學們興趣不大,學習積極性極高。 ”
90分鐘擠出來:我不僅是我的母親,也是我自己。
每週二,盛曉玲都會背著女兒的尤克里裡去夜校。 這是我三年前為女兒買的生日禮物。 沒想到,女兒只玩了兩個小時,就把它扔在角落裡積灰。
作為一所私立小學的語文老師,這位80後媽媽有老有少,中間有學生,她一度很著急,“我自己滾不出來,平躺不下。
從其他媽媽那裡了解到夜校後,沒有太多時間的盛曉玲,強迫每週90分鐘去上夜校,“這是留給自己的時間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選擇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援。
周二其實是盛曉玲工作最忙的時候,但連續12周,每次從19:00到20:30,除了碰到孩子的家長會,她幾乎是全職的。
從小學老師到夜校學生,角色的轉換讓她感到難得的輕鬆。 在尤克里裡課上,她經常坐在前排,目不轉睛地盯著講台上的老師吳光宇。
對於盛曉玲來說,與工作上的專注不同,她在夜課上是“輕鬆專注”和“愉快專注”,這是其他場合很難做到的。
當她有空閒時間在家時,她也會練習一段時間的鋼琴。 忙於功課的女兒出乎意料地說:“媽媽,你學完了再教我。 ”
夜校裡有很多年輕的媽媽。 群義觀夜校的老師陳瑩經常見到他們**在課外輔導作業,或者安慰孩子。 有的人乾脆帶著年幼的孩子,但陳瑩和志願者們卻要兼職照顧孩子。
iPad插畫課倒數第二節趕上了張晶晶兒子的5歲生日。 丈夫出差,雖然已經請假了,但猶豫了一下,她還是和兒子商量,送他去興趣班,騰出時間上夜校。
我不只是乙個媽媽,我是我自己。 如果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廚房裡,我就會被困在生活中。 張晶晶,80後律師,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 在她看來,上海的城市文化鼓勵人們利用業餘時間提高自己,即使他們所學的東西對工作沒有用處。
在短短90分鐘內,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在夜校找到了釋放壓力的出口。
在中國經典Q版娃娃製作課上,34歲的陳珊一直沉浸在編織中,懶得看一眼手機。 很難看出她剛剛辭掉工作,正在與同齡人一起創業。 在上乙份工作中,“007”是常態。 她自嘲,早出晚歸,幾乎看不到太陽;現在創業困難,所以她選擇來夜校“療癒”。
手工課特別解壓,整個人都是空的。 在陳山的手中,一頂雞蛋大小的口袋帽漸漸成型。 出乎意料的是,隨著學期接近尾聲,她第一次見到了旁邊的學生。 “這裡沒有社會壓力,想說話就說話;我不想說話,下課就走,我沒有酒桌那樣的負擔。 ”
重拾舊夢:人到中年還有機會培養成“小天鵝”
第一次踏入夜間芭蕾舞課的教室時,方思倩發現自己“比其他人寬一倍”。
她在銀行工作,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36歲就已經“虎背”了,還出現了頸椎曲弓、肩頸疼痛等問題。
她上了兩年芭蕾舞課,打算矯正姿勢,把自己培養成乙隻“小天鵝”。
事實上,她曾經是。 七八歲時,她開始練習芭蕾舞,身體協調性還不錯。 後來,由於學業壓力,“小天鵝夢”擱淺了。
在第一堂課上,她發現,即使是夜校的候補班,老師也沒有降低標準。 僅僅過了15分鐘,她就已經出汗了,腿也痠痛了。
夜校的芭蕾舞課並不容易教。 乙個看似簡單的舞蹈動作,其實需要七八塊肌肉同時控制才能完成,很多學生基礎為零,柔韌性比不上小朋友。 不過,老師還是耐心地指導著每個動作的力點,對學生一一糾正。 為了學好每乙個動作,方思倩在每節課上都錄下了**,等她回家收拾東西上床睡覺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
為了培養成“小天鵝”,方思謙沒有缺課。 在夜校裡穿著飄逸的童話裙芭蕾舞成為她一周中最快樂的時光。 偶爾,她會帶上4歲的女兒。 “小女孩一直透過玻璃看著我,下課後,她向我展示了她剛剛'偷'的動作。 ”
更有趣的是,她的女兒也在學習芭蕾舞,當她掌握了新的動作後,她回家教媽媽。 有了這個動力,女兒在課堂上也更開心了。
這些變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 起初,方思謙的馬只能被壓到離地20厘公尺的高度,現在已經縮短到一指之間的距離本來練功的時候很著急,腦子也知道怎麼做,但是四肢跟不上,但現在我不僅能控制不同的肌肉,還能跳出優美的動作。
課程結束時,她發現自己挺直了脊背,雙腿挺直了,“離修煉成'小天鵝'又近了一步”。
當方思謙在教室裡跳舞時,國畫改良班的舒瑞正在重拾20年前的畫家夢。
這位34歲的上海姑娘一直心結攢:如果父母沒有因為繼續深造而反對她繼續學習繪畫,或許她會成為老師所期待的“畫精大師”。 “我非常有天賦,直到現在,我都知道如何通過觀察來調整顏色。 只可惜,她上學、工作、結婚後,再也沒有拿起畫筆。
如今,當她在夜校再次拿起畫筆時,她又找回了久違的“青春感”,彷彿回到了童年學畫畫,帶著滿意的作品,期待著老師的表揚。 時隔多年,她發現自己畫畫還不錯,這讓她開心了好幾天。 上了幾節課後,她提交了自己的國畫作品參加員工展覽,有人評價她的畫比專業老師的畫還要好。
夜校不僅讓我的繪畫技巧有了進步,更重要的是喚醒了我過去的夢想。 在舒瑞看來,“僅僅12節課,似乎就開啟了20年的中斷。
即使我現在不能成為一名畫家,我仍然可以用我兒時的夢想擁抱未來。 她堅信,如果再繼續畫畫,再積累20年,“她肯定不會和現在的她一樣。
很多人在夜校“重新抬頭”,以彌補小時候“想學不學”的遺憾。 吳光宇發現,很多成年人都想從頭開始學習一件樂器,但往往有自我懷疑。 這讓他覺得自己多了一種使命感:“通過我的教學,我可以彌補學生過去的遺憾,讓他們在未來的歲月裡多乙份樂器陪伴他們。 ”
融入城市:將生活空間擴充套件到整個上海。
一畢業,李繼基就住在青年旅舍三年。 白天,她在寬敞的辦公室裡從事設計工作;傍晚,上完夜校後,我回到了小旅館。
李繼基來自浙江的乙個小山村,家庭從小不富裕,習慣節儉。 她和五個人共用乙個房間,類似於大學宿舍。 長期住在旅館的好處是租金壓力小,缺點是沒有個人空間,晚上經常很吵。
我可以偶爾接受它,但它不是每天都有效。 為此,她把自己的夜晚安排得淋漓盡致,“宿舍的生活空間是共享的,但我可以將生活空間擴充套件到整個上海。
一開始,她總是尋找免費或低價的事情做,要麼逛書店,要麼去展覽,困了就回去。這些活動大多是一次性的,她不得不費心去考慮下次去**。
年初,她在網上刷夜校,討厭見面到很晚,這不就是她要找的完美地方嗎?這個喜歡省錢的浙江姑娘,很願意上夜校。 她搶走了4門課程:兩門中國畫、一門街舞和一門聲樂。 她有搶課專屬秘籍:列出志願者名單,提前半小時進入頁面,“不要重複重新整理”。
除了星期四,每天下班後,她都趕去夜校。 因為吃不好,半年瘦了四斤。 瘦小的李智基很享受,甚至每個週末都期待著工作日。
每週一去上國畫改進班,李繼基總是趕到前排坐下。 “只有處於好位置,才能不錯過老師筆下的細節。 她說,老師畫畫時的一舉一動都被學生們觀看,每節課都有人錄下來。
對她來說,夜校充滿了平靜的喜悅和收穫的喜悅。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上課,就像進入了乙個充滿驚喜的世界,足以對抗孤獨在大城市的孤獨、焦慮和壓力。 雖然課程已經結束,但她和同學們會互相分享最新的書畫展,相約看展畫,有穩定的“興趣圈”。
我在上海沒有朋友或親戚。 晚間課程擴大了我封閉的生活空間。 在李繼基的推薦下,宿舍的室友們也打算下次去上夜校。
與李繼機不同的是,性格內向的安徽姑娘魏祝榮為了練功,報名參加了夜校的相聲課。
課程進行到一半時,她鼓起勇氣第一次上台。 這一小步,是她突破自我的一大步。 她從事軟體測試工作已有10年,但當她面對面交流時,她仍然會感到恐慌,更不用說在公共場合表演了。
第一次上台,魏守榮緊張得聲音顫抖。 雖然台詞不多,而且上台前對著鏡子反覆練習過很多次,站在舞台上,準備好的表情和動作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就像小時候一樣,她全程不敢看觀眾,只盯著桌子和搭檔,一心想盡快背誦回座位。
台上的幾場練習,顯然緩解了魏重榮在舞台上的可怕問題。 下課時,現場有很多其他同學的親戚朋友,面對這麼多陌生的面孔,她已經能夠和觀眾進行眼神交流了。 “這一次不是關於背台詞,而是關於真正的表演!”
她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如果不是朋友的提醒,她不會意識到,過去和人聊天就像擠牙膏,先問後回答;而現在明顯多了話,敢主動跟人聊天,也會扔秸稈,撿秸稈。
95後女孩趙子雯在上海才一年,在她看來,上夜校本身就是新上海人融入大都市的一種努力。 白天在辦公室裡,屬於工作,是物質條件得到改善;晚上的夜校屬於生活,提倡的是精神世界。
公升級供應:年輕人實際上一直都在。
從不溫不火到備受追捧,親身經歷過夜校發展的群義博物館副館長徐浩,最初覺得吸引年輕人上夜校“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年輕人忙得不可開交,怎麼有時間參加文化活動?
其實,缺時間最多的人,也是最需要夜校的人。 未成年人有少年宮,老人有老年大學,年輕人想學一些才藝市場培訓機構往往會勸阻很多人不交數萬的學費。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上海群義博物館延長了開放時間,向18至55歲的中青年開放。
我們希望通過夜校,提高市民的審美素養,讓他們走進美術館時能看展覽,走進劇院時能看懂戲劇,走進大廳時能理解。 在徐昊看來,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什麼水平,而是先走進藝術的大門。
然而,在推出之初,第一批報名的人主要是老年人。 當時夜校只有國畫、書法、聲樂、剪紙等七門傳統美術課,根本就不用搶,教學點只設在群義博物館。
直到兩年後,夜校才增設橋牌、非洲鼓、品酒等時尚課程,逐漸引起年輕人的注意。 又過了幾年,群義閣的教室已經不夠用了十幾間教室了。 一些住在郊區的學生也報告說,是否有可能增加其他夜校名額
2024年,夜校分店時隔許久而問世。 當年春,在靜安、徐匯、長寧、虹口四區開設夜校分校,課程數量增至近50門,在校生人數超過1000人。 去年秋天,夜校在上海16個區設立分校,開設課程200餘門,學生約5000人。 然而,一再的擴張並沒有緩解夜校熱。 今年秋季班,課程數量和入學人數再次翻了一番,需求仍然供不應求。
外國人也來這裡。 約翰是英國人,在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任教,並在夜校學習江南點心製作。 他的中國岳父是廚師,約翰做過一些西餐,嘗過後覺得還行。 “但我知道這不符合他的口味。 我想做他喜歡的東西。 ”
在江南點心班,也有來自墨西哥、俄羅斯、巴西、美國和日本的學生。 教室裡還有翻譯助理。
自2024年創辦以來,上海夜校共開辦課程1206門,惠及約45萬人次。 徐昊給出了一組資料:2024年,大部分學生都是70後出生的;現在80後、90後佔80%。 相應,課程內容也有拓展,動畫、爵士、非洲鼓等時尚藝術課程佔年輕人喜歡的課程的60%。
最讓他意外的是,今年春天他報名夜校時,最先被搶的就是淮劇團舉辦的劍舞課,只用了8秒,而且學員大多是30多歲的白領。
事實證明,年輕人並沒有沒有時間,也不是沒有需求,關鍵是課程何時開放以及提供什麼。 徐昊感嘆,年輕人一直都在。
從為數不多的對它感興趣的年輕人,到蜂擁而至的年輕人,夜校一路感受著石頭過河。
目前,夜校已建成“主校+分校+教學點”的體系,143個教學點中,除文化中心分館、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外,近一半為專業院校等機構。 虹口區精武體育總會開設失蹤拳擊、女子自衛等課程上海淮劇團設定了戲曲劍舞、戲曲水套黃浦區甚至將夜校開辦成高檔酒店......臨江這些機構參加夜校獲得的經濟效益,遠低於正常招生從市場獲得的經濟效益
徐昊直接指出,夜校與專業團體的合作是“三贏”的良性迴圈。 專業劇團提供師資力量,夜校為他們培養粉絲,市民學生提高審美素養。 他強調,夜校只是藝術的入門,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你需要去專業的院校和機構。
他透露,明年除夕學校將引進更多劇院、劇團等機構,共同打造更多專業課程,“屆時可能會有200多個教學點。
500元的公益費也是一種探索。 低廉的學費解決了市場機構收費高的“痛點”,但公益並不意味著免費。 徐昊計算了一下,辦夜校需要延長場地開放時間,這筆資金需要另外申請,夜校的老師基本可以靠公益費來支付。
他也坦言,夜校老師的工資不高,“我是來夜校教書的,我有些感觸。 畢竟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高手,很多時候“即使有錢也很難邀請”。 有些老師甚至每週都會到各省來教書。
有趣的是,晚間課程以女生為主。 楊靈芝透露,下一步,夜校將開設電競、卡牌等課程,吸引更多男生。
夜校之風從上海吹來,短短幾個月,就吹遍了大江南北,一些市場組織也開辦了夜校。 有人問徐浩,這些夜校能像上海一樣火嗎?
他回答說:“你可以複製,但你不能貼上。 關鍵是要因地制宜地調整當地文化資源和青年需求。 ”
參與撰寫:沈丹月、孫麗萍、王墨玲)。
*:新華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