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霞:地方債可持續發展需要處理好五個關係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1-31

袁海霞他是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CMF)的重要成員和中國誠信國際研究院的執行董事

本文**截至12月25日,本研究的完整性***

字數:2975字。

閱讀時間:8分鐘。

地方債務問題是明年**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九項重點任務中的第五項。 從今年來看,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雖然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後,一系列穩增長、防範風險、提振信心的措施,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經濟修復有所改善,但由於當前形勢面臨週期性, 結構性和趨勢性問題,因此未來整體經濟修復承壓。地方債務和房地產是制約因素之一。

特別是2024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的深入調整,此前的土地財政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再加上此前大規模減稅降費,地方財政收入缺口持續處於高位,因此市場對地方債務的擔憂, 尤其是隱性債務,近兩年持續醞釀,達到階段性高點。

目前,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需要關注一些結構性、區域性、隱性債務風險。 從總金額來看,2024年**國債加上地方政府顯性債務為601萬億元,今年可能達到70萬億元左右,如果算上融資平台50萬億以上的有息債務,基本都在120萬億以上,2024年佔GDP的比重將不足100%,低於美國水平, 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同時,考慮到地方資產擁有200萬億元以上的國有資產,地方債務的風險不是資不抵債的問題,更多的是流動性問題,其中乙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付息壓力。 今年以來,僅地方**債券的付息規模就已達12萬億,佔廣財總量近6%3%,所以付息壓力進一步加大,如果考慮到隱性債務,比例將接近15%。

在債務結構方面,債務結構存在三個層次的錯配即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債務結構不匹配,地方債務中一般債務與專項債務結構不匹配,法定債務或顯性債務與隱性債務不匹配。

在債權資金使用效率方面,由於成本與收益、現金流與期限不匹配等原因,債務資產轉換效率相對較低,高債與閒置資金並存。

當談到地方債務的可持續性時,要關注地方債務形成的核心邏輯,需要從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地方政府績效評價和土地財政三個方面來看待。 一方面,分稅制改革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行政權和財政權發生了結構性逆轉,特別是近年來地方債權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從績效考核的角度來看,目前地方政府仍是生產模式,在此引導下,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有一定的投資衝動,通過債權投資實現短期績效考核目標。 在2024年房改和2024年土地競價拍賣掛牌制度之後,土地資本化為這種模式提供了資金缺口,這一週期在2024年下半年受到阻礙。

* 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和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一流債務管理機制,形成兩種新的地方債務新機制。 從長效機制看,還是要關注債務形成機制、債務管理機制、協調監督機制等。

在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和未來可持續財政壓力的背景下地方債務可持續發展要著眼於處理好五個關係。

處理短期目標與長期發展的關係。 債務本地化的短期目標非常明顯,但債務風險的可持續化解仍需在長期發展中實現時間和空間。 尤其在當前經濟新舊動能交替的時期,要提出“先立後破”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在培育經濟新動能的同時,舊的動能不能流失,比如防止房地產硬著陸,雖然這個行業的供需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但從國際經驗來看,這並不意味著它會繼續快速下滑,或者能夠適應行業發展的規模,根據實際的改進需求等,保持穩定執行;因此,從新舊動能轉換的角度來看,要保持房地產行業的穩健發展。 明年城中村改造等因素也將提供一些新的增量支援。 在新動能方面,通過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資料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大資料、新基建的支援力度等改革,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挖掘新的增長點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結構調整,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民生短板需求,推動基礎設施支出向消費、養老、數字、民生等領域轉移,在支撐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產業公升級。

短期來看,對於地方債券,在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後,1此外,短期債券可以通過金融化債券、財政基金、地方國企資源等方式進一步推動,特別是基於REITs盤活存量。 為了促進債務的可持續性,還需要處理好存量與增量的關係。 一方面要求既有專案保持合理連續性,避免未完成專案,另一方面要確保增量投資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投資方向和結構。 其中最重要的是,無論是發展動力的轉變還是債務結構的轉變,都需要巨集觀經濟政策確保一定程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和一致性。

處理**與位置之間的關係。 中央政府權力和責任的處理至關重要。 2024年以來,我國在14個領域開展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 當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等一些領域要進一步落實、細化和擴大,支出責任可以進一步上移。 同時,在公共支出專案中可以增加**分攤的比例。 同時,目前我國第一行業尤其是第一槓桿率較低,在經濟修復的壓力下,3%的赤字率不應成為我們的制約因素,考慮到穩增長的底線和風險,建議2024年的赤字率安排在34%以上,並適當傾斜至***。

處理經濟增長與最佳債務規模和財政可持續性之間的關係預計到2024年赤字率為36%,新增專項債券規模為36-3.7萬億。 從理論上講,經濟增長與債務之間存在倒U型關係。 增量是根據經濟發展需求、基於資產負債表的條件和財政可持續性考慮因素確定的。 當前,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略有下降,財政可持續性面臨壓力,對債務特別是增量債務的結構和效率要求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這方面,明年的赤字比率可以安排在3在6%左右,總體赤字規模為4約9萬億元,其中**承擔398萬億元。 對於地方債務結構,應提高一般債務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專項債務比例6萬億元到37萬億元,新增一般債務額度為0約87萬億。

處理債務發展與長期管理機制的關係。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和完善資產負債表。 這是我們做增殖、增殖、盤活存量的基礎。 目前,地方資產往往面臨難以快速處置的問題,處置時難以定價,因此需要進一步梳理其資產類別、權屬、產權等。 同時,長效管理機制的構建也需要加強治理能力建設,包括擴大債務監管、建立和完善資訊披露、債務風險評估、風險預警機制、優化債務成本結構等。

最後,要處理好市場與市場的關係。 根據專案或領域的市場化程度和公益屬性,可以決定是以最優的財政資金完全參與,還是交給市場,還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深度參與專案的投資和運營。

外延伸展

王一鳴:鞏固壯大經濟復甦積極態勢。

李道奎:“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硬道理”是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最重要的精神。

雷達:積極探索新動能,重回全球化發展軌道。

劉元春:全球產業鏈重構可能呈現階段性成果,需要關注結構性變化的影響。

黃群輝: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

劉凱等: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巨集觀經濟波動的五大機制及政策啟示.

楊瑞龍:將加強供需,推動高質量發展。

毛振華:關注訊號,企穩是經濟穩定的重要標誌。

劉瑞明:認識“五個必須”,深化對抓好新時代經濟工作規律的認識。

相關問題答案

    袁海霞:加快解決地方債務 改革長效機制

    袁海霞他是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 CMF 的重要成員和中國誠信國際研究院的執行董事 本文 自月日起,金融五月花號 字數 字。閱讀時間 分鐘。黨的二十大以來,地方債務風險的重要性持續凸顯。年月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將制定實施 一攬子債務計畫 月日至日,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風險的...

    以綠色金融推動可持續發展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液,可以與最好的金融投資發揮互補作用。綠色金融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調節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領域,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提公升生態環境質量。換言之,綠色金融主要通過市場手段將資源向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傾斜,可以引導更多市場主體積極尋求綠色轉型,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

    走進柴達姆,比亞迪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不斷崛起,公司除了關注技術 市場和使用者需求外,也開始關注環保,致力於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比亞迪致力於通過創新技術和環保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環保事業貢獻力量。就在日前,比亞迪與地球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一部紀錄片,名為 山河中國 柴達木告別,超級大湖 這部紀錄片以比亞迪豹...

    生態保險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保險業也在探索如何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生態保險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護環境 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保險解決方案。.生態風險的評估和管理 生態保險不僅關注傳統風險,還關注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性。通過引入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知識,生態保險可以對自...

    智慧農業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農業逐漸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智慧農業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 大資料分析 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智慧型高效的服務,為農民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也有助於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一 智慧農業的優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智慧農業通過智慧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