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學生聊天,有的學生說:“老師,我們最喜歡上你的課,尤其是你上最後一節課的時候。 老師問:為什麼?學生說:“因為你從不拖延。 原來有時候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很簡單,就是不要拖累上課。
然而,在中小學,老師隨意拖拽課堂的情況並不少見。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家長,都不認為教師的教學有問題,而是認為教師認真負責,珍惜時間,表揚他們的專業精神,畢竟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教學生“額外”,這種“無私奉獻”正是學校管理者和家長所希望的。
其實,教師的拖延反映出教師課前準備不足,缺乏對課堂教學隨時可能出現的多樣性的充分預見,以及課前相應的教學應對方法,期望正確的教學指導策略。 這個問題應該通過在課前設計中更好的準備來及時解決。
從更深層次來看,延遲也反映出教師對課堂的把控能力不足,無法有效把控課堂教學節奏,避免無效教學時間,盡可能實施有效教學。 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自身的專業成長,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要解決拖延問題,根本在於學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教學實施者的教育理念,他們意識到拖延對教學的長期負面影響。 中小學的課程設定和作息時間的設計,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 中小學生很難保持持久的專注,一堂課40分鐘,休息10分鐘,就是把勞休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時間裡,大腦得到休息,身體得到放鬆,使體力和身心得到恢復和調整, 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到下一堂課的學習中。
老師的拖延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還沒來得及休息,還沒來得及迎來上課鈴聲,必然會影響下一堂課的學習,即使學生學習,也心不在焉,焦慮不安,急於逃避,甚至有的學生因為老師的拖延而失去了課間上廁所的機會。
上課鈴聲是學校的規範性訊號,具有一定的規範性和嚴肅性。 當下課鈴聲響起時,課程就結束了,這是學校對老師和學生的約定。 老師在課堂上的任意拖延,實質上是對學校規範公約的違反,是對學生的違約。 教師不能實行規範和慣例,怎麼能對學生嚴格要求呢?其教育的可信度如何?
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是教育人,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清晰的烙印,讓學生認為規矩可以肆意踐踏,約定可以隨意破壞, 後果比多教幾分鐘要嚴重得多。
依法治校、依法治校,首先要學校管理者帶頭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教育規律,教師要帶頭貫徹落實規章制度和訊號,潛移默化地樹立學生的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