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中國教育報》開設“青年訪談”欄目,邀請新聞學院負責人、教授、業內青年導師帶領大學生就各類社會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希望為教育評論帶來新鮮感和青春活力。 編輯聯絡了我,問我是否願意參與其中。 作為一名從事新聞教學幾十年的老師,我自然非常高興。 三年來,在指導學生寫評論的過程中,我對這個欄目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說,“青年話會”是助力新文科建設的重要媒體花園。
2024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召開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研究新時代我國高等博雅教育創新發展舉措,並發表《新文科建設宣言》,指出“新時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須加快創新發展”。 如何加快創新發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博雅人才培養體系,是一項需要高校積極推動、社會參與的教育行動。 “青年理論”的開放恰逢其時。
年輕人說:“它在大學和大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青年談話》的作者是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他們身後,還有新聞學院的院長、大學教師和編輯作為講師。 通常,編輯會圍繞乙個社交熱點來規劃乙個話題,大學老師和學生會為此組建乙個基於任務的討論和寫作團隊。 通過與編輯們的密切互動和溝通,我們可以互相啟發,使評論寫作更加完美。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這種互動無疑對新聞學術界共同體的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新文科建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具有引領價值的重要示範,對於打破高校差距,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生態圈具有引領價值。
“青春說”是高校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載體。 作為《中國教育評論》欄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談話”話題廣泛,涉及當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種熱點反映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集思廣益,尋找創新舉措,凝聚共識,推動改革。 年輕人評論的寫作可以成為這方面的驅動力。 問題的出現總是與實際國情密切相關。 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我通常建議學生明確定義問題,尋求因果解釋,進行倫理評價,並提出對策和建議作為基本的寫作思路。 在評論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加深對國情的理解和理解、分析和把握,為解決問題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其實,這也是在思想政治課上教育學生的過程。
“這裡也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媒體園。” 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今高校義不容辭的使命。 乙個人如何成為創新人才有很多因素。 例如,合理的知識結構、廣泛的興趣愛好、獨立的人格意識、頑強的意志都是重要的內在素質。 在這些品質中,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應該是最本質和最核心的。 評論社會熱點,其實就是乙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達到寫評論的目的,沒有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根本行不通。 毋庸置疑,學生參與批判性寫作,也是乙個自覺培養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青年是整個社會最活躍、最有活力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三年來,數百名青年大學生在“青年話”這個重要的媒體園裡,展現了他們青春朝氣、新觀點、敏銳思維、專業水平,展現了與國家、社會同甘共苦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感。 我們衷心期待更多的青年大學生在《青年談話》欄目中展示自己的風采,衷心祝願《青年談話》越辦越好!
作者:董天策,重慶大學數字與傳播學院院長、新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