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發售率改革是今年的大事,日前出台了降佣金草案,再次體現了監管降低投資者成本、優化行業生態的決心,有利於金融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並在短期內承受一定的壓力。
作為該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行業短期內面臨三方面營收壓力:**子公司收入下降、股東並表券商淨利潤減少;股票產品管理費稅率下調,經紀行收取的管理費(即尾隨佣金)份額縮減交易佣金率下降,單**出資比例降低,拆分倉位佣金規模降低三分之一。
“財富含量”是指理財業務收入(包括資產端和渠道端)佔券商總收益的比重,業內用來鑑別券商的理財質量。 那麼,在降費之後,券商股“金融內容”的投資邏輯是否仍然有效呢?
*子公司的銷售額貢獻減少。
自今年7月起啟動公開發售費率改革,主動型**型和部分股權混合型**產品的管理費和託管費費率統一下調。 2%,第一階段減費已基本完成。
預計按2024年公開發行規模計算,主動型股權**管理費率將從15% 比 12%,相應收益下降約20%,全行業管理費總收益下降約10%,管理費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因此公募公司的收入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經紀公司多數持有或持有公募公司股份,其中主動型股票產品佔比相對較高,短期業績波動較大,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也會減少。 過去幾年,資本市場最受認可的理財券商,由於持有龍頭上市公司,在理財資產方面優勢明顯,市場估值往往超過行業平均溢價,目前因降費導致業績波動較大。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從營收貢獻佔比來看,長城、廣發、東方、實業等證券公司及其公募子公司、資管子公司,2024年貢獻的營收均有之多。 59%,市場俗稱“財富率”。
業內人士估計,由於費用下調,控股子公司淨利潤有所下降,歸屬於行業母公司的淨利潤有所下降,降幅在1%左右,但子公司利潤貢獻佔比較高的原券商會更加明顯,這可能會改變短線券商股的投資邏輯, 但從長遠來看,資產管理能力仍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管理費份額是尾隨佣金縮水。
目前,我國70%以上的公開發行採用**銷售模式,直銷比例不足百分之三,代理機構的合作模式通常是公開發行**,從投資者那裡賺取管理費,其中一部分將分配給代理機構。
也就是說,在持有期間,代理機構除了賺取認購費、認購費和贖回費外,還會額外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份額,即尾隨佣金,這取決於不同的**,有的高達50%,有的則在30%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降息對公開發售**的影響沒有預期的那麼大,營收的降幅實際上小於10%以上。 由於管理費的一部分用於支付銷售服務費和尾隨佣金,並非全部歸公司所有,因此減費導致的產業鏈各環節收入會下降,但公開發售的成本端也會下降,管理費下降的部分比例將由代理機構承擔, 而託管費的下降將主要影響託管人(其中大部分是銀行)。
華創** 徐康團隊根據2024年公開發售規模進行測算,假設行業內平均尾隨佣金為35%,從而估算出減費後境內主動股權**實際管理費率為075%,基本接近美國平均管理率。
從分銷結構來看,除銀行和第三方外,券商是主動型股權的重要分銷渠道,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券商渠道非貨幣**持股規模將達到153萬億元,約佔1801%;權益 ** 持股規模 131萬億元,市場占有率2349%。
若股票類管理費下調20%,假設尾隨佣金率分別為50%或35%,則尾隨佣金收入將減少74億元或51元8億元,將轉入經紀代理渠道端(佔23.)。49%),佔行業2024年營業收入(3949.)。73億元)約合446% 或 558%。
拆分佣金總額減少三分之一。
日前,公開發售費率改革第二階段也啟動,繼下調管理費後,證監會發布徵求意見稿,下調公開發行的交易佣金,並將公開發售的分配比例**由單一經紀公司支付交易佣金上限從30%提高到15%。
根據靜態估計,2024年平均交易佣金率為00758%,根據條例草案,交易佣金將降至004%-0.05%,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如果公開發售**交易佣金規模為18874億元,同比下降3564% 至 12148億元,行業營業收入將減少17%。
此次減佣金針對的是交易環節,公募的對應合作夥伴為公司,疊加上述減費**子公司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減少和尾隨佣金收入的縮水,行業因減費而產生的營業收入整體將減少幾個百分點, 從而達到降低投資者購買和持有公開發售成本的效果。
明年,公募費率改革的第三階段,即分銷端的改革,也將啟動,券商作為主要分銷渠道仍將受到影響,但這也將倒逼行業尋找健康良性的新發展路徑,同時發展更多的私募, 保險資管、銀行理財等客戶公開發行以外的業務。
探索投資諮詢和債券結算模式。
目前,中國公開發行銷售的商業模式與美國存在一定差異,美國公開發行由買方的投資顧問推動,投資顧問對投資者收取固定管理費(一般為0.)。6%—1.2%),投資顧問提供財富管理服務,幫助投資者購買**。
參考海外經驗,我國投資顧問試點已成常規,監管也鼓勵企業拓寬收入渠道,減費、提成後,投資顧問費用分攤成本也將下降。
* 投資顧問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投資顧問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券商只是少數,但券商理財業務需要進一步加大向買方投資顧問的轉型,幾乎已經成為共識,不再以先**單賣賣方的銷售模式, 轉變為一種更具可持續性、與投資者實現雙贏的買方投資顧問模式,如何實現這種盈利模式的轉變?未來,它將繼續是行業探索的重點方向。
此外,債券結算也可能成為下一步行業發展的重點,畢竟採用債券結算模式的公開發售交易佣金可以100%由合作券商擁有,不受30%或15%的限制,但目前大部分**仍採用租賃交易單位模式(對應銀行結算模式)。
責任編輯:楊玉成。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