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溫
中美經濟平衡超出預期
2024年中國最先遭受新冠疫情衝擊,但在全國大力抗擊疫情後,率先取得抗擊疫情階段性勝利,積極支援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23%)。自 2020 年 3 月以來,美國一直受到大流行的打擊,儘管出台了極其寬鬆的巨集觀政策,但經濟增長率為 -35%,中美GDP比重達到703%。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81%,美國經濟增長57%,中美GDP比重進一步上公升至773%
2024年我國再次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重回強控,經濟社會執行受到嚴重影響,直到年底才基本解除。 此外,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美國牽頭西方國家加大對中國的封鎖打壓力度,中國經濟面臨巨大壓力,當年增速僅為3%。 美國全面放鬆疫情防控,加快經濟社會執行恢復,全年經濟增長21%。中美GDP比重回落至707%,基本上回到了 2020 年的水平。 2024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5%,沒有預期的那麼大**;美國GDP同比增長2%4%,沒有預料到會出現嚴重的滯脹;中美GDP比重進一步下降至645%,低於 2019 年的 66 個1%(GDP比率的變化,除了經濟增長本身外,還受到兩國貨幣匯率變化的影響)。 這遠遠超出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期望。
所以為什麼2024年以來中美兩國經濟增長超預期?
這與中美兩國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的差異密切相關。
中國經濟以製造業為主
改革開放前,中國是世界上乙個非常封閉的巨大經濟蕭條,收入低、消費低、產出低、供給低,處於嚴重供給短缺的狀態。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產熱情得到了釋放,特別是依靠我國的低成本和優惠政策,吸引海外資本和生產能力進入,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強了經濟活動,加快了經濟發展。 在早期高度公有制下,大量國家資源由國有企事業單位控制,大量資源開發收入集中在國家手中,私人收入和消費水平不足。 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全面深化住房、教育、醫療體制改革,大力挖掘相關領域的需求和發展潛力,隨後成功加入WTO,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和產能湧入,推動中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中心。
2024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推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畫,不僅使經濟率先止跌反彈,而且為遏制危機的惡化和影響做出了巨大貢獻,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和產能流入, 隨後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保持上公升趨勢。然而,面對全球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外貿對GDP增長的貢獻一直在下降,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內需(投資和消費)無法支撐巨大的產能,投資增長也受到制約,以至於經濟增速自2024年以來一直在下降, 從 10 到 2024年2024年,6%已降至6%(即使沒有新冠疫情衝擊,從2024年起,經濟增長也完全有可能降至6%以下)。 在這個過程中,為遏制經濟增速快速下滑,國家不斷加大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刺激力度,全社會負債率不斷上公升,風險隱患不斷聚集。 從2024年到2024年,持續強勢抗擊疫情,將對經濟社會執行和對外事務產生較大影響,也會使企業、家庭、企業的財政資源成為巨大的浪費,社會負債率將進一步上公升。 隨著美國繼續加強對華封鎖打壓,國際形勢日趨緊張,外需進一步減弱,國內產能過剩更加嚴重。 由此,出口、投資、就業和消費全面受制約,社會預期和信心受到衝擊,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難以像2024年那樣劇烈報復**。
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
2024年代以來,美國推動全球化,大量普通加工產業遷出,國家越來越集中於教育、科研、軍工、金融等高附加值的前沿領域,服務業加速發展,實體經濟日益薄弱,虛擬經濟不斷增強, 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進口成為主要消費品,赤字和金融盈餘不斷增長。2024年網際網絡泡沫破滅後,推動了美國房地產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次貸危機和全面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迫使其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刺激和社會援助, 並助長了全球債務通脹和流動性氾濫。
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大力推進社會救助,**債務大幅上公升,但企業和家庭部門的財力並未因疫情而大幅枯竭,其消費中心度很高,社會需求依然旺盛。 隨著全球產業鏈深受疫情和國際矛盾激化影響,美國通脹動能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增強,迫使美國扭轉前期極度寬鬆的巨集觀政策,減少救助力度,開始快速加息。 這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美國,促進了美國經濟發展和增長。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的解除,美國進出口物流快速恢復,通脹上公升勢頭得到扭轉,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呈現良好態勢,經濟硬著陸預期大幅提公升。
中美面臨不同的挑戰
如果外需(出口)迅速萎縮(包括外資和外商),內需(消費)難以消化這些能力,形成嚴重的產能過剩,並將進一步影響投資(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和產業投資等)、就業甚至人口增長,這必然會對經濟增長形成巨大壓力,房地產等資產將隨之而來**社會的壓力債務和流動性緊縮將加劇,進一步影響就業、收入和消費的穩定和增長,導致出口、投資和消費同時停滯,經濟增長勢必大幅增長。可以說,如果外需不好轉,大量外資撤離,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將難以消除,影響將非常猛烈,即使實施極其寬鬆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也難以扭轉這一局面。
美國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投資和消費需求巨大。 面對全球產能過剩,美國更容易擴大進口甚至降低進口**,如果將大量進口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也更容易吸引和拉攏相關國家加強合作、結成聯盟,因此其經濟增長更容易提高, 刺激巨集觀政策的實施更有可能有效,並且能夠在快速大幅加息的情況下,不僅推動通脹率由上公升轉快速下降,而且促進了經濟增長的加快,這似乎打破了傳統的加息不僅抑制通脹,還會抑制經濟增長甚至引發滯脹的傳統結論
然而需要高度警惕雖然目前美國經濟表現令人矚目,但美國與中國脫鉤、重建全球產業鏈仍需時日、可能付出代價,美元高利率將長期存在,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同時,美國經濟長期從現實走向虛擬,債務和利息負擔非常龐大且仍在擴大,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和隱患,一旦債務危機爆發,將對其經濟社會乃至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重大衝擊。 面對近百年來世界格局的劇變,美國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積極謹慎地應對挑戰
經濟發展表現為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共同增長,是由資本、資源、科技、人力等的實際水平共同決定的,但從根本上說是由需求決定的。 如果需求良好,擴大投資可以滿足全社會的生產生活需要,並能產生正向回報,就會吸引更多的投資或促進技術創新和效率的提高,從而擴大供給,降低成本,促進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和社會進步。 在缺乏有效需求(包括內需和外需)的情況下盲目擴大供給,將導致社會資源的更大浪費,必然抑制或縮小社會投資。 此時,即使實施刺激巨集觀政策,包括擴大**債務和投資,是未來透支,也不可能形成有效、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刺激效果只會惡化或短暫,加速經濟惡化。
儘管當前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但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先進的基礎設施,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技術研發和產品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放眼世界,中國仍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時期。 所以我們既要對當前形勢保持高度警惕,為經濟持續下行、潛在風險集中暴露、國際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做好準備,又要堅定信心和決心,積極穩妥應對。要加大短期巨集觀政策刺激力度,特別是要做好困難群體的救助保障工作,加大消費補貼力度(優先發放消費券),注重依靠人民消費刺激有效投資同時,要加快改革開放,特別是要規範最佳行為,增強法治的公平權威,減少行政干預經濟發展、區域封鎖、部門分割,促進建設統一市場和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充分釋放市場潛力和經濟活力, 以高質量發展吸引國際投資,改善國際關係,在激烈的國際博弈中贏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