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快速前進,擁有一大批優秀工程師非常重要,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和不斷公升級的必然要求。 中國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教育體系,工程師總數從2024年的521人增加到了521人00,000 年增加到 1,765 年的 2020 人30000人,年均增長率63%,工程師佔整體勞動力的比例也從071% 上公升至 223%,但至少還有2000多萬工程師的缺口,特別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學術碩士和工程技術帶頭人。
中國工程院2024年諮詢研究專案《世界頂尖工程院校建設戰略研究》也披露,中國每年工程專業畢業生總數超過全球工程專業畢業生總數的1 3,但支撐產業公升級的人才儲備, 特別是高層次和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顯然是不夠的。我國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工程實踐和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難以滿足企業對高層次創新應用工程人才的需求。 這導致了工作場所一方面,許多工科畢業生發現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業擔心找不到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
我國工程師的規模和製造業的地位也極不相容。 中國製造業位居世界第一,增加值佔GDP比重較高,但製造業工程師就業比例較低。 2024年,中國製造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僅為355%,遠低於德國的232%,歐盟 142%水平。
中國人口紅利發生了巨大的新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資料,2024年我國人口進入負增長軌道,呈現出自2024年(61歲)以來正常發展下總人口的首次下降。 這種人口形勢逆轉的影響是全面的,是勞動力短缺、經濟增長放緩等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變化所致,必須正視的現實。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口紅利理論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和智庫的熱點話題。 但是,我們以往對人口紅利的理解大多是基於對人口數量的考慮,隨著我國總人口趨勢的變化,我國的人口紅利將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是人口紅利從人口數量增長到人口質量的提高, 這也是中國形成增長新動能的關鍵。
針對中國工程師隊伍大而不強的問題,要實現人口紅利向“工程紅利”的轉變,是我國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公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雖然我國工程師總數居世界首位,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工程師在勞動力中的比重仍然較低。 資料顯示,科學家和工程師佔我國勞動力總數的比例為24%,比美國和歐盟低204% 和 503%。此外,我國工程師群體整體年輕化,學歷和職稱較低,中低收入階層比例相對較高,與其他國家相比也存在明顯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但這也說明,我國工程師的規模和素質還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具有“工程師紅利”的潛在優勢,可以為未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產業公升級轉型提供有效保障。
未來,中國工程師的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資料顯示,按照保持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的目標,未來15年我國工程師供需缺口將從不足1%擴大到32%。 如果到2024年,工程師佔中國勞動力的比例達到目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對工程師的需求將在4500萬人左右。 資料分析顯示,2023-2024年,我國工程師供給規模將從2024年開始增加2024年為20,000至3,191人10,000人,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而這個差距就是“工程師紅利”。
要高度重視即將到來的“工程師紅利”,充分調動龍頭部門、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主體力量,堅持系統思考、統籌謀劃形成以一流質量標準為核心的規範高效的管理體系和執行機制,不斷完善工程師培訓機制,加大力度培養優秀工程師和工程師團隊讓“工程師紅利”在中國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持續釋放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