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地位是否超過美國,一直是乙個熱議的話題。 不僅俄羅斯的普京等人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中國經濟學家和統計機構也認為,美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仍然超過中國。 那麼英國學者的觀點呢?他們的觀點基於什麼?
在普京之前,有人聲稱中國的經濟總量早已超過美國,因為中國是通過生產端來計算GDP的,如果按照消費端來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確實已經超過了美國。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這種極端的計算方法並不是特別合適。 為什麼?因為中國擁有14億人口,而美國只有3億。 從人均消費來看,兩者差距較大。 因此,這種粗略的比較不是很準確。
那麼,為什麼英國《金融時報》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呢?首先,從經濟資料的增長來看,預計到2024年,美國的GDP總量將達到2547萬億美元,仍保持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
而根據目前的**和前三季度的增速,預計美國今年的整體增速為1約6%。
根據這一計算,考慮到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國的名義GDP增長率可能達到5.42%,GDP總量將達到2685萬億美元。 這樣一來,中美之間的GDP差距不僅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
然而,英國《金融時報》的作者賈爾斯卻持不同觀點。
賈爾斯是倫敦大學的教授,也是著名的經濟學家。 在他看來,美國經濟如此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是匯率的影響,即美元的公升值。
然而,西方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反駁。 他們認為,貨幣公升值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的標誌,因為它意味著國際資本對國家經濟的認可。 換句話說,美元正在公升值,因為美國經濟顯示出強勁的勢頭。
然而,賈爾斯的觀點完全不同。
他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以生產、資源和出口為基礎的,這與南韓、日本等國的經濟增長有著根本的不同,與美國更是有本質區別。
美國以第三產業為重點,通過金融市場的運作促進經濟發展。 此外,美國依靠維持強勁的國防開支和美元的國際支出來調節該國的經濟。 學者賈爾斯對中國經濟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與其他國家有著根本的不同。
雖然這種觀點引起了不少爭議,但賈爾斯的見解確實值得深思。 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需要從內生動力出發,持續進行改革創新,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美兩國的經濟模式存在根本差異。 中國是乙個真正依靠實體經濟發展的國家,而美國則依靠金融體系的優勢,通過意識形態的支援來維持經濟增長。 與英國和德國的經濟比較類似,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權重也在發生變化。
在英國脫歐之前,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德國的90%,但今天只有70%。 不過,兩國經濟增長變化不大,但德國經濟增速略有疲軟。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英國脫歐後英鎊匯率下跌導致經濟總量下降。
中美之間的情況類似。 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為1:65 滴至 1:72.這種差異自然擴大了經濟總產出。
不計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平均購買力估計在2024年已經超過美國。
然而,一些長期貶低中國經濟實力的西方經濟學家卻突然發表了這樣的表態。 這其中有某種陰謀嗎?
事實上,這正是西方威脅理論的典型特徵。 表面上,他們欣賞中國,但實際上他們並不真正願意向中國學習我們成功的優勢。
相反,他們的目的是向整個西方發出警告,並通過限制中國的發展來限制我們。 這實際上是一種嫉妒的感覺。
中國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西方200年的工業化程序,但西方不願承認這一事實,更不用說打破其數百年的全球主導地位了。 從過去的荷蘭、英國、德國,到今天的美國,尤其是那些完全依賴美國的國家,他們當然不願意相信中國已經超越了西方。
同時,中國始終堅持傳統節儉原則,不爭先恐後,不會用各種手段來增加我們的GDP。 而現在西方正在全力提公升中國的經濟實力,自然是出於對我們的警惕,意圖進一步限制我們的發展。 中國是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 雖然我國的經濟總量可以與美國相媲美,但人均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因此,我們不同意美國和西方國家否認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性的主張。
成為發達國家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名聲,而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和責任。 我們需要支付各種國際組織的會費,但我們沒有得到與發展中國家相同的支援。 因此,我們拒絕G2與美國一起治理世界的提議。
美國的拜登甚至試圖單方面宣布中國為發達國家,但我們堅決反對。 我們的反對不僅反映了我們的實際情況,而且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動力。 我們有一句老話:“不要為了名聲而做。
我們不需要發達國家的讚美,我們需要的是14億人的幸福。 當我們的人均GDP能夠趕上西方國家和美國時,我們不需要他們的青睞,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就會證明一切。 但至少現在還沒有,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