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4500字。
閱讀需要 12 分鐘。
說到《水滸傳》,大家最喜歡的就是一群英雄雲集梁山,比如豹頭林沖、花僧陸志深、行者武松、大刀關生、霹靂火秦明............梁山高舉“行天行”旗幟,三次與朱家莊交戰,攻克高唐州,兩次攻破通關,活捉高瑜,實在可謂是陸上進水,霸道一方。 但就在大家大碗裡吃肉喝水,所向披靡的時候,最出乎意料的結局出現了——宋江居然收下了昭安,而且正值梁山事業的巔峰時期!讀者朋友們想不通,這個“黑臉”胡寶義宋江**,簡直就是掃帚星!
水滸英雄。 作者(日本)歌川國吉,**《水滸英雄一百零八人》。
作者想說的是,讀者眼中的“恨”不是來自對主人公的“愛”,也不是來自對農民起義的深切同情嗎冷靜下來,我們應該看看歷史上的宋江團隊是什麼樣子的:
宋代之交的名臣李若水曾寫過名詩《捉賊難得》,去年宋河發源於山東,白天建城。
殺戮如草,九次慘不忍睹。
大黃紙卷飛了進來,三十六人敬拜主。
胖子大發雷霆,書生少女都愣住了。
今年陽江從河北出發,戰陣在前作的基礎上進行。
嘆了口氣說兒子有話,希望官家盡快招兵。
聽說官職要有德行,這樣說也沒錯。
招募和投降不是最好的政策,政治誘因是濫用職權。
如果他不遵守省廳的法令,他將返回遵守條約。
大臣沒辦法上天,只好說荒天說廟路。
很明顯,提交人是證人。
宋江肖像。 宋江曾是華村的劍筆官。 **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博物館。
不久前,宋江等36人在京師附近橫衝直撞,如進入無人區,朝廷慘不忍睹,只好招安安平息此事,京城吃瓜群眾突然發現,宋江團隊已經從乙個“殺人如麻”的犯罪團夥,變成了朝廷和中國, 而這36人,則與京城人民無比驚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此一來,北宋朝廷顯得軟弱無能當然,這是有原因的,畢竟在崇文的軍事鎮壓下,禁軍弱小,箱軍弱,甚至有地方官開城歡迎宋江等人,只要求他們趕緊離開,直到名臣張樹業燒了宋江的船,切斷了他的去路, 並當場擒拿二爺,最終晉公升昭安。不過,北宋朝廷的招兵入圍,未必都是“被動本領”,有時也可能是出於權衡利弊的“主動出擊”,讓我們看看《宋朝史》是怎麼說的:
宋江口京東,(侯)孟說:“江有36人猖獗齊威,數萬名官兵不敢反抗,才能出類拔萃。 現在清溪在偷竊,如果還不如赦免江河,讓方臘贖回自己。 ’”
清乾隆在第四年重印了《宋史》。 * 鞏義市博物館。
徽宗王朝的侯孟發現了宋江團隊的閃光點:既然數萬官兵都打不過他們三十六人,那肯定有什麼不平凡的東西,不如招募他們來服侍朝廷,攻打方臘!君主和大臣的總和確實合理!所以李若水的詩中有乙個精彩的場景。
此時,回望《水滸傳》中的宋江,讀者不禁恍然大悟:文學是按照歷史原型改編的,可以增減場景,但不能完全改變人物的命運,而正如王學泰先生所說,宋代的江湖藝術家們在公開場合講故事, 他們必須使故事合法和合規,給主角乙個家。有人可能會忍不住要問,改朝的生平和轟轟烈烈的死亡不就是歸宿嗎,作者只能說是注定在讀者心中的命運,宋朝造反者的命運,一定要看他們為什麼造反,他們的要求是什麼
波濤洶湧的起義,離不開時代的消亡
兩宋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最多的時代,有的人數了400多次,可以說每年都有,但兩宋非常罕見的沒有大規模的全國農民起義時代,比如陳生武光起義、黃潮起義、 李子成起義等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宋兩代的起義在巴蜀、江蘇、浙江等地都只是規模稍大,其他的都跳不出乙個城市、乙個地方或幾個地方。 宋江的36人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們離北京很近,去過很多地方,可以算是個例子(但規模還是不大)。
*摘自王斌《宋代農民起義新探索》。
要了解宋代農民起義的特點,首先要從人民起義的原因入手,秦暉先生總結為六個方面:
一是政府濫用人民權力,剝奪人民權利其次,政府實行了嚴格的經濟壟斷三是政府嚴格戶籍管理制度第四,腐敗和法外敲詐勒索;第五,政府與民間組織對資源的爭奪第六,自然災害、外部災害等非社會因素。 ”
可以說有天災和人禍,但“人禍”的元素更多:宋代的效果也是獨一無二的,經濟掠奪和壓迫遠遠超過其他幾代人。
宋朝人民經常造反,主要原因是嚴重吞併土地。 從唐玄宗皇帝(742-756)在位開始,統一的土地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國家不能給小農新的土地,但地租和稅收都不小,百姓苦不堪言,再趕上安石起義的爆發,許多小農戶走上了離家出走的道路。 後來,唐德宗兩稅法的實施,基本承認了土地兼併的事實。 這種亂象一直持續到北宋,當時政局初期的穩定無法掩蓋小農問題的現實,宋代不打壓土地兼併的做法,使得賣地、承包佃農成為一種普遍做法,是“權貴的名官, 無限占地、兼併虛偽、習慣風俗、嚴禁制都停不下來“,還有”強勢兼併的煩惱,還是極其......權力之家興旺發達,吞併的習慣越來越多,人民越來越窮,經濟制度越來越差,上下層都受到折磨,如果你做不到的話。 人民起來反抗“無處可立”的艱難世界。
宋方臘起義石雕,浙江淳安王家源出土。 現藏於淳安縣博物館。
其次,宋代的商品經濟大發達,從城市到農村,衣食住行各行各業,本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無地農民的生存問題,轉移剩餘勞動力,卻萬萬沒想到朝廷的徵用和徵用,會再次把民生帶到窘迫的地步。 正如邵紅星先生所說:
宋代)對鹽、茶、酒、明礬、熏香等百姓生活必需品實行壟斷政策,在各條道路上設立特使,在產區設監督管理,把事務、城市放在首位,肆意剝削和掠奪人民。比如,僅在西寧九年,北宋**的壟斷收入就高達5000萬元,相當於上年十倍左右......唐代同時,他們還名副其實,肆無忌憚地勒索錢財,在一些地區,還出現了“一天三事”、“百里不滿足三稅”的現象。 ”
清明濱江地圖中的茶館。 **故宮。
王曉波在走上起義之路之前,是巴蜀地區的乙個賣茶商,因為北宋在該地區實行嚴格的茶葉專賣,低價買茶葉買公尺,斷了生計就不得不鋌而走險。 而方臘也是浙**河一帶漆園裡的小商人,因為徽宗時期南方製造局的不滿,後來通過朝廷強行推搡花石幫,並帶領百姓起義。
宋式招生方式獨特,效果也獨一無二
當大家看到北宋的土地兼併和經濟壓迫時,不禁感嘆,這樣的王朝什麼時候才能不被推翻,不過別擔心,兩宋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都是出於各自的原因。
人們經常因為失去土地而沒有生計而起義,但在宋代,城市繁榮,郊區集市(市場)繁榮,農村有許多集鎮。 再來看看《東京夢華錄》光是餐廳裡就有廚師、哥們、推銷員、表演者、跑腿和送餐,年假期間還有巫醫、音樂家和各種雜耍演員。 清明節時節,汴河兩岸有船夫、纖維、商販、搬運工等不同人群,我們可以看到時代變了,宋代的商品經濟淡化了人民拼命奮鬥的觀念,農民起義往往參差不齊,但在第一次招安政策和經濟發展的背景下, 他們轉過身來,輕輕地放下。一場全國性的海嘯式起義需要大量流離失所的人,而宋代各行各業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勞動力來謀生,這一事實很難得到回應。
清明河邊河兩岸的瘦子。 **故宮。
宋朝君主大臣提拔的昭安,也算是時代的巧合,如果放在前幾代,吞地的根源沒有解決,也就不可能平息百姓的怒火。
關於宋代昭安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在官方史料中,宋代昭安一詞頻頻出現,以後的元、明、清都少之又少,宋代昭安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正如宋太祖所說,“我家的事,唯有養兵才能利百代,覆蓋了凶年和饑荒年,有叛逆卻沒有叛逆,可惜幸福歲月變了,有叛逆者卻沒有造逆者。 也就是在饑荒之年,當年招兵較多,在地區亂象中招兵較多,朝廷不僅發放口糧,還為日後提供軍餉。 能打的禁軍,身體不好的禁軍,光是禁軍,直到仁宗時代,大概有80萬人左右,但與北宋初年太祖麾下的20萬匹馬相比,此時的禁軍屢屢敗下陣,窘境不堪。 不過,宋朝的君主並不擔心,因為先祖的法則強調“事情是預防的,制度是彎曲的”,外人可以理解,如果不防範內,就會失去國家。
宋代紅陶彩繪武士俑。 ** 開封大學大觀館。
宋朝以“鎮壓”相結合的方式招和,決不能認為宋朝的君主大臣們一味地與叛軍求和,他們心裡有經濟的交代,軍隊消滅一支小勢力以身作則,是最好的選擇。 後人所知的成功案例主要有“北宋的廖恩、宋江、張萬賢、高拓山,南宋的周世龍、邵青、範如偉、鄭光等”(見石金之《宋代農民“小菊”事件防範與應對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那麼問題來了,宋朝利用昭安是為了方便,但它真的對民眾起義有用嗎?其實,老百姓要的無非是“一勺飯一勺”,乙個能避風避雨的溫馨家庭,只要生活過得去,誰願意冒著殺腦袋的風險反抗呢?不過,宋代的應對措施大多是治標治本,饑荒之年招人,婦幼老弱怎麼辦軍隊是多餘的,誰來支付這筆沉重的費用?商人和手工業者的起義大多不滿壓迫,朝廷“打壓綏靖”後,礦山監事和稅務監事仍然強大,華師幫和聖辰港對人民仍然殘忍。 正如李若水在詩中所說,“投降不是最好的政策,隱嗣的政治誘惑是濫用職權。 如果他不遵守省廳的法令,他將返回遵守條約。 “回想起西寧的變法,王安石頂住了朝廷的壓力,實施了《青苗法》、《招兵法》、《方田稅法》,他不僅是理財高手,更是乙個胸懷寬廣、關心百姓的人,他看到了綠黃不被接受時百姓的悲哀, 他聽到了貧瘠土地上人民的嘆息,他感受到了那些被苛稅雜稅、強迫勞動的人們的眼淚,王安石的改革是時代的答案!
宋式昭安必然會有官吏誘民反的效果,正如宋代諺語在《雞肋版》中流傳的“要當官,殺人放火燒昭安”,除了真正被壓迫的百姓,還有惡霸、閒人、投機者,還有科舉失望的人, 他們看到了昭安的好處,於是經常發生“起義”,從而形成了昭安-叛亂-昭安的惡性迴圈,正如兩宋大臣李剛所說,“昭安的首領們,雖然有官資,或者隨他們一起送去,但大部分人不出巢,不出公參, 還住在鄉下,稍顯不如意,或者資源匱乏,那就就是賊“,而昭安的首領守住地盤接受魯氏,叛亂投降已經是朝廷無法控制的事情了。
李剛的肖像。 ** 《歷代中國名人畫像》,海峽文藝出版社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部編,2024年。
明清以後,昭安二字在很多官方文獻中都沒見到,保留了儒家人民的優待,轉向社會救濟的基本事務,用民生解決叛亂可能是最好的歸宿,這是相當有意義的。
引用:
1.任新民:《論宋代沒有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原因》,《南京社會科學》2024年第4期。
2.嚴邦本:《宋朝統治者鎮壓農民起義》,《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24年第2期。
3.邵紅星:《從商品經濟看宋代農民起義的特徵》,《求事報》2024年第3期。 4.王學泰:《〈昭安〉(一)》,載《社會科學論壇》,2024年第11期。
5.王學泰:《〈招安〉(二)》,載《社會科學論壇》,2024年第12期。
6.王斌:《宋代農民起義的新探索》,《和田師範學院學報》,2024年第6期。
7.石金志:“宋代農民”嚎叫聚“事件防範與應對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博士**,中國政法大學,2024年。
*丨國家人文史(溫研究)主編丨甘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