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
中國時報 陳豔鵬 |文。
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2024年的國產創新藥,那就是“堅韌不拔”;如果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頑強”。
如果不說遠,咱們就近,12月29日是2024年的最後乙個交易日。 上證綜指是全年3個指數中的第乙個7%, 深證成份股**1354%,創業板更是** 1941%,而創新藥板塊全年**575%,化工和製藥行業**656%, 中藥行業 **661%。“跌”聲下,創新藥跑贏上證綜指945個百分點,跑贏深成份指數19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比創業板高出25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全面跑贏大盤,創新藥好頑強!
今年,共有34個國內1類新藥獲批,較2024年增長156%,也創下了2024年32個的新歷史紀錄。 今年,美國FDA批准了40多種中國新藥,總數也創下了近四年來的新高。 首款國產PD-1抗癌藥成功出海,恆瑞醫藥2024年實現4個BD,再次印證了“醫藥第一哥”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全球競爭力。 今年以來,國內創新藥境外許可交易頻頻出現,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均大幅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創新藥境外許可交易數量將超過50筆,潛在交易總額將超過400億美元,遠超2024年。
要知道,一年前的今天,我們還沒有完全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國內疫情的頻繁爆發已經減少了相當一部分醫療機構的日常診療業務,從研發到臨床和新藥商業化,離不開醫院的創新藥受到了更大的影響, 而2024年疫情較為嚴重的上海,更是創新藥的大本營,對創新藥產業鏈的影響可想而知。一年前誰能想到,國內創新藥產業鏈從低谷中復甦會如此強勁?
但這只是創新藥價值回歸的第一年。 價值回報是2024年1月發布的第二屆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大會特刊的主標題,是我們當時對2024年創新藥趨勢的判斷。 現在,我們仍然堅持這個判斷。
2024年1月8日,國家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式回歸“B類和B類管”。 創新藥賴以生存的醫院環境已恢復正常,筆者當時認為,“新冠疫情防控回歸B類、B類,是創新藥的救命稻草,標誌著創新藥走上了價值回報之路。 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數量較2024年同期增長6%,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12%4%,不是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是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得益於疫情防控的調整,受此積極影響,PDB樣本醫院的藥品銷售也持續向好。
更重要的是,國家給予了國產創新藥更多空間。 2024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了以“加快創新藥品種審評審批”為目標的工作規範,7月醫保談判簡化續保規則的調整有利於創新藥以量計價的實現。 剛剛公布的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也釋放了鼓勵創新藥的訊號。 在本次全國醫保談判中,創新藥談判成功率高,平均減免率低,70%的創新藥已按原價續保。 與往年相比,2024年第一次談判的火藥味少了,但新藥的競爭力更強,很多原研藥,甚至是全球首批新藥,都通過談判進入了醫保目錄。
在政策的支援下,國內藥企研發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研發投入率超過15%,逐步接近跨國藥企20%的水平。 乙個顯著的變化是,創新藥在國內藥企營收中的比重正在增加,而且這個比例還會繼續增加,因為國內還有80個1類新藥處於上市申請階段,這些品種有望在未來一兩年內在國內獲批上市。
儘管創新藥板塊在2024年表現良好,但中國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總體而言,醫藥板塊目前處於歷史底部。 這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行業整體風險基本清除,集中採購、反腐等過去對行業影響較大的政策影響越來越小,風險可控另一方面,醫藥行業的增長仍然非常好,隨著老齡化和許多新技術的突破,行業內許多未解決的臨床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這些新興領域有望在未來快速增長。
在當前環境下,無論是產業端還是臨床端,創新產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創新產品量有望超市場預期,2024年有望成為創新產品元年。
國產創新藥,頑強拼搏,後勁十足!
作者為《華夏時報》編委、健康新聞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