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3句話讓人豁然開朗

Mondo 心理 更新 2024-02-25

羅伯特,英國高階心理諮詢師。 迪貝博爾德以童話的形式寫了一本書,名為《**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書中的主人公**先生,曾經穿著時髦,偶爾誇張,看起來充滿活力,精力充沛,風趣幽默。

我不知道我現在忍受了什麼打擊,我不洗澡,我不梳理,我邋遢,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

在朋友的堅持下,他來見心理醫生蒼鷺,整個諮詢過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同時也讓讀者體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書中的許多真理都深深地鼓舞人心,尤其是下面這三句話。

1 沒有比自我批評更有力的批評,也沒有比我們自己更嚴厲的法官。

蒼鷺告訴**,每個人都有“父母的自我狀態”,最常見的是“挑剔的育兒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表現得像我們的父母。

如果說童年時期的父母很嚴厲,經常批評和訓斥我們,那麼當我們長大後,在類似的情況下,我們會呈現出一種“父母的自我狀態”,但批評、懲罰和折磨的物件卻是我們自己。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母親很嚴格,而且她出身於軍隊,她討厭孩子的風騷、美貌等行為。

過去大家比較窮,很少穿新衣服,但過年的時候,他們會做一件新衣服,過年第一天就打扮得很漂亮出來迎接新年。

我們家是幹部,條件很好,但從小到大,媽媽一次也沒給我做過新衣服。

他總是讓我穿哥哥們剩下的舊衣服,我總是很羞愧地穿男孩的衣服。

成年後,我不會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樣被寵壞,我不習慣穿漂亮的衣服,我不會打扮,年輕的時候我甚至連裙子都沒穿過。

說到打扮,我不禁受到媽媽的影響,覺得自己不該也不適合打扮得漂亮。

這種因穿衣缺乏自信而產生的自卑感,使我形成了討人喜歡的性格。

總是想取悅別人,尤其是在家庭中,成為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付出的人,習慣了忽視自己的需求。

我身邊有很多女人,或許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她們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艱難,總是先滿足別人的想法。

習慣性問:晚上想吃什麼? 而不是我想吃的東西; 習慣上會問:你想去哪裡旅行,而不是你想去哪裡旅行?

我羨慕那些過著瀟灑肆意生活的女人,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讓我們難以走出來,如何才能走出自我批評的陷阱?

蒼鷺說:“能幫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你乙個人。 您需要問自己很多問題。 例如,你能對自己好一點嗎? 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

是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可以善待自己,更多地問自己我們想要什麼,而不是問別人想要什麼。

2)你要把你的不快樂歸咎於別人多久?

蒼鷺問**:這段時間的不開心,該怪誰呢? 誰讓你感覺如此糟糕? ”

*興奮地回答:“首先要怪的是老獾。 然後是河鼠。 痣,或多或少是罪魁禍首。

然後你告訴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是我父母對待我的方式造就了現在的我。 我知道他們不是故意的,但我仍然要責怪他們。 我過著多麼可怕的生活。 ”

我的乙個朋友,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丈夫出軌就離婚了,離婚後,她乙個人帶著孩子過得很艱難。

因為心懷怨恨,他堅持不交一分錢的子女撫養費,也不讓前夫見女兒,不斷在女兒面前灌輸對前夫的不滿和怨恨,甚至不讓前夫參與女兒的婚事。

為此,女兒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她自己也遭受了怨恨,她的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光彩。

時至今日,女兒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還生了一對可愛的孩子,對她很不錯,還在自己的小區給她買了一套房子照顧,出差什麼的都帶著她。

可是她怎麼會這麼多年來從未停止過對前夫的怨恨,而這種負面情緒讓她鬱悶不樂,餘生感受不到幸福。

我們的不快樂往往來自我們周圍的人,來自家人、朋友、同事和領導對我們的態度。

夫妻之間,我們會因為彼此不習慣而生氣,會因為同事的話而悶悶不樂,總能找到讓我們不開心的人和事!

蒼鷺對**說:“你要把你的不快樂歸咎於別人多久? 沒有人能讓我們有任何感覺,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 歸根結底,是我們“選擇”了我們的感受。 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和苦難都是自己造成的,正如蒼鷺所說:“乙個人怎麼能進入你的腦海,強迫你有任何情緒呢? 別人可能會影響或說服你,但最終,是你決定了你選擇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我們想過上充實而幸福的生活,我們首先要明白,讓我們不快樂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事物的感知。

我們有權利在快樂和悲傷之間選擇“幸福”,人生短暫,幸福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所以為什麼不快樂和快樂呢!

3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劇本裡。

如果把生活比作乙個舞台,**覺得自己扮演的是被大家嘲笑的物件,無論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寫劇本。

他一頭霧水,問蒼鷺:“我有沒有辦法理解我人生的劇本是怎麼寫的? 因為我不太喜歡劇本中的角色,如果我知道劇本是怎麼來的,也許我可以重寫它。 ”

你也有同感嗎? 我對自己的人生劇本有很多不滿,我想知道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是誰造成的? 我怎樣才能過上我想成為的樣子?

蒼鷺是怎麼回答的? 蒼鷺說:一旦我們決定在童年時期使用哪種態度和觀點,我們將在餘生中堅持我們的選擇。

從那時起,我們建立了乙個不斷肯定和支援這些信念和期望的世界。 換句話說,我們已經把我們的生活變成了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

我們控制事件以確保預言成真。

如果你在父母嚴厲的批評和訓斥中長大,你往往會自卑,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所有的美好。

如果是女性,在選擇婚姻伴侶時,她可能會選擇渣男,要麼是家暴,要麼是出軌,以匹配自己感知的生活狀態。

自尊心低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們玩遊戲,把他們變成傷害者,比如“我太倒霉了”。

這些人會盡力選擇記住悲傷和不快樂的事情,而忘記或忽略美好的時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劇本中的故事情節早就熟悉了,即使你不是很喜歡自己的角色,至少你不用去想,不用自己做決定,有多少人在一團糟中度過一生。

只有真誠地回應自己當下的需求,打破童年延續的因果迴圈,將真實的自己從過去經驗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只有在自由中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改變人生的劇本,重新定義人生,成就更真實、更美的自己!

相關問題答案

    看完《蟾蜍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後,我治好了我的“普通羞恥症”。

    最近 世俗的恥辱 悄然在網際網絡上走紅。那些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的普通人,被稱為 普通汙名障礙 的老年患者。他們被精緻的生活所籠罩,不敢分享自己過於平凡的日常生活。但現在,在隨處可見 精美包裝 的當下,山東男孩於文亮的日常生活卻被稱為終結 平凡羞恥 的解藥。其中,於文亮坐在餐廳串燒,坐在電單車上哼著一首...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取悅換不來愛與尊重,越取悅越糟糕

    在 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一書中,總是習慣性地取悅別人。他總是快樂而有趣,他非常努力地製作每個人的開心果。當他發現有人因為他而心煩意亂時,他總是迅速道歉,不管他是否做錯了什麼。他原本以為,只要不和別人發生衝突,大家都會喜歡他。然而,他越是試圖通過取悅他來獲得別人的好感,別人就越是鄙視他。更 糟取悅別人,...

    《蟾蜍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的心理學知識。

    用於細化,即 前提。改變的唯一前提就是認識自己,而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幫助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個想法。每個人都徘徊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乙個真正強大的人是理性和情感的共存。 種狀態。每個人都有孩子 父母和大人三位一體的狀態,而大人之所以受苦,正是因為他們不在狀態中。個坐標。人生有四個坐標,你選擇的坐標決定了...

    “蟾蜍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治癒你

    心理學家卡爾 榮格 Carl Jung 說 對於普通人來說,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學會接納自己。如果你不這樣做,那麼痛苦就會隨之而來。就像 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中的 他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著很多人羨慕的生活,但因為從小就被嚴厲的父親挑剔,所以並不幸福。尤其是成年後的他,一直想逃離父親,向他證明自己,但越...

    想生氣嗎?這3句話瞬間消散了氣息!

    作為乙個經常被稱作 急性兒童 的人,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焦慮和憤怒。有時,最輕微的失望都會讓我的情緒失控,我無法控制自己生氣的衝動。但最近,我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方法,可以讓我迅速冷靜下來,停止沉溺於憤怒中。那就是用下面這三句話來自我勸說,瞬間讓我的氣消散!第一句話 我想冷靜下來。當憤怒的情緒開始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