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部隊過去被稱為傘兵,因為他們的移動方式是乘飛機,到達指定區域後,他們跳傘到地面作戰,所以大多數國家將空降部隊與空軍聯絡起來,我國也是如此。 但是,空降部隊和空軍在通常意義上是有區別的,本文將討論這個話題。
降落傘與士兵一起組成了一支戰鬥力量,可以從敵後從天而降,出現在 20 世紀左右。
在二三十年代,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大規模使用,其中美國空降兵第101師在電影和電視劇集中扮演的角色最為著名,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名字。
早期,傘兵被賦予了在敵後執行戰鬥任務的簡單任務,除了降落傘外,他們的裝備與普通軍隊沒有太大區別。 當時,傘兵在功能上被用作軍隊,美國傘兵仍然屬於陸軍,被稱為陸軍空降部隊。 相應地,擁有空降部隊的北約國家也將傘兵編入陸軍名義,一般稱為“陸軍空中突擊部隊”。
在亞洲,日本、印度、南韓等有能力從空中投射部隊的國家,也將傘兵歸類為陸軍,因為這支部隊的作戰地點在陸地上,所以這個定義似乎沒有問題。
中國傘兵成立較晚,上世紀60年代初正式成為軍隊的乙個分支,從最早的“空軍陸戰旅”和“空降師”公升級為空降兵第15軍。 這個編號不是序列號,而是原第15軍的名稱,該軍是空降軍重建的主力。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陸軍第十五軍,正是在上甘嶺之戰中,出現了黃繼光、邱少雲等戰鬥英雄。 改組為空降軍後,由陸軍轉為空軍,由當時的軍委空軍和武漢軍區空軍領導。
有的國家傘兵是軍隊,有的是空軍,所以,這有什麼區別嗎?
在戰鬥表現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別。 傘兵需要能夠安全熟練地跳傘,並具備陸軍士兵的所有戰鬥技能,這些技能需要通過訓練獲得。
我軍空降第15集團軍改組時,兵力主力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軍官兵,他們缺少的只是跳傘和降落的技能。
從這個意義上說,傘兵部隊實際上是乙個跨軍種部隊,它必須使用空軍的車輛和陸軍的裝備來執行作戰行動,這注定了它的指揮結構是空軍和陸軍共同的優勢單位。 因此,傘兵的性質是相同的,無論他們是以空軍還是陸軍的名義。 唯一的區別是訓練的難易程度。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代空降部隊已不再與原來的傘兵相同。 事實上,它已成為武裝部隊的乙個特殊分支,屬於特種部隊的範疇。
與過去的戰爭相比,現代戰爭在形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甚至具有顛覆性。 以往大量運輸機將傘兵運送到相應地點進行跳傘的場景,傘花盛開的天空基本不會再現。
由於防空飛彈和各類火炮效能的發展和提高,敵後大規模空降已成為一種代價高昂的戰爭方式,實力相當的兩個國家不太可能打仗。 它只能發生在強國和弱國之間的戰爭中,例如美國與伊拉克作戰時。
由於地面機械化部隊能力的發展,當優勢方摧毀對手的防空和炮兵能力時,似乎沒有必要在敵人身後跳傘作戰,只有地面部隊的推進才能達到目標。
因此,當代空降兵的發展方向也是朝著規模更小、裝備更先進、戰鬥力更強的方向發展。 執行的任務也是精確打擊和關鍵打擊等點對點作戰,而不是用於進行大規模地面作戰。 空降部隊也逐漸轉變為特種部隊。 這在一些國家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
空降部隊是我國的空軍海軍陸戰隊,在一些國家是陸軍的空中突擊部隊。
不管叫什麼名字,也不管屬於哪個軍種,空降部隊的作戰模式都是相似的,即通過飛機平台,投射陸戰裝備和人員,在敵後作戰。這種聯合行動不能由武裝部隊的乙個軍種協調,而必須由上級軍種指揮。
隨著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空降部隊的規模將越來越強大,更多的敵後作戰功能將轉移到無人裝備上。 空降部隊要執行的任務也將變得更加關鍵和必要,因為沒有乙個國家願意將訓練有素的特種作戰精英用於普通的戰略目標。
在和平時期,空降部隊也有其獨特的作用:救災。
2008年5月汶川事件發生後,距離汶川不遠的茂縣所有通訊和道路被切斷,與外界失去聯絡,數萬居民的安全無法為外界所知。 當時,我空降部隊十幾名傘兵勇敢地跳下飛機,飛越山區,深入災區,迅速與外界建立了當地聯絡。
這樣的結果,除了專業的空降部隊,沒有其他救援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一點。 這些英勇的傘兵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至今仍受到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