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4年工作會議,為下一階段銀行保險業監管和行業發展定下基調。 這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成立後召開的首次年度監督工作會議,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風險防控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是金融監管的首要責任和重中之重。“繼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加快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步伐,有序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 一批高風險機構得到妥善處置,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取得新成效。 會議總結了銀行保險業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 目前,我國改革降險重點領域已進入深水區,其餘都是難以咬的“硬骨頭”,任務複雜艱鉅。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工作會議更加注重金融風險的防範化解,監管力度強,監管嚴密,在重點工作上走在前列。 全力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降險改革,積極審慎防控重點領域風險,全面強化“五大監管”,加強協同......中央和地方監督2024年,改革降險、加強監管的“施工圖”將清晰展示。 接下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關鍵領域有哪些? 中小金融機構如何把握改革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降低風險,促進形成聯合工作隊伍? 金融監管將何去何從? 針對這些問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我們將全力推動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改革,降低風險
* 財務工作會議要求,“。及時應對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024年部署的八項重點任務中,全力推進中小企業改革擺在首位。 資料顯示,全國共有中小銀行3912家,總資產110萬億元,佔銀行業資產的28%。 從全國範圍看,目前中小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保持穩定,資本實力明顯增強,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資產質量總體處於良好水平,經營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健康水平。 但也有少數中小銀行在前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風險,一些中小銀行風險相對較高。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琦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風險中小銀行數量、總資產、不良資產總額佔整個銀行業的比重,中小銀行系統佔比很低。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實施高強度監管,推動風險逐步收斂,同時會同地方黨委、**及有關部門規劃,實施改革降風險路徑,穩妥有序化解處置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光大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2023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實施分類、一線、一政策政策,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對風險敞口機構進行“精準拆彈”,加強中小金融機構公司治理, 督促聚焦主業,支援多渠道充資,持續夯實機構穩定執行基礎。關於今年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的政策思路,會議要求要把握時效性,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完善金融風險處置常態化機制,落實機構、股東、高管、監管部門、地區、行業責任,推動形成聯合工作隊伍。 兆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抓緊時效”要求在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時,要降低風險一是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推進改革降險工作; 第二個是要準確把握極限,既要堅定改革減險的決心,又要穩紮穩打有序,防範次生風險; 第三個是要真正取得成效,就要通過改革和降險推動中小銀行穩健發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上海市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防範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方面,改革與降低風險其實密不可分。 比如,在推進省會改革的“一省一策”中,就把中小村鎮銀行風險管理與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的生動實踐,包括去年以來頻繁改制的村鄉銀行。 另外加強銀行主體責任也很重要。董希苗特別表示,“中小金融機構改革風險不能僅僅依靠國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門,機構發揮主體責任是最重要的,要制定科學務實的發展戰略,逐步走上特色化、精細化的發展之路。 ”積極審慎地防控重點領域風險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 2023年以來,防範化解風險工作有序推進,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穩步化解,金融體系整體執行穩定。 對於今年的風險防範工作,這次會議明確部署了三個方面一是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 第二個是加快落實城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督促金融機構大力支援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落實經營性房產貸款管理要求; 第三個是配合地方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指導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進行債務重組和置換。 資產質量是銀行業的命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穩定。 據初步統計,2023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 不良貸款率 162%。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比例為842%,仍處於低位。 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處置力度保持。 曾剛表示,在經濟結構調整階段,銀行業面臨的潛在信用風險有所上公升。 對於銀行機構來說,要及時在前端優化信貸結構,控制過剩產能和過度借貸主體新增信貸供應,投入更多資源做好“五大條”。 同時,也要紮實做好資產分類,加大不良貸款撥備處置力度,多渠道補充資金,夯實穩定經營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加大不良資產催收力度,也是優化信貸結構、盤活信貸存量的重要抓手。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資料,在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銀行機構多年來加大了不良資產的處置和催收力度。 2017年以來,累計處置銀行不良資產18萬億元,盤活了大量低效金融資源,將資金投入到效率更高、更有前途、更需要扶持的領域。 從資金投入來看,絕大多數信貸資金用於實體經濟,積極滿足企業、居民等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有力支撐經濟復甦,拉動有效需求,有利於進一步優化信用風險管理,降低銀行業潛在信用風險。 金融監管“尖牙荊棘”,稜角分明
強有力的金融監管是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要素之一一。 2023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堅持依法依規監管,加強機構監管、行為監管、職能監管、滲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推動構建全覆蓋、無盲區的金融監管體系和機制,有效提公升了金融監管效能。 出台6項法規、18份規範性檔案,加快完善監管大資料平台,落實統籌責任......為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家金融服務管理局(FSS)為彌補制度的不足,進一步完善了法律監管體系,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並頒布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等多項監管規章。今年以來,監管執法的威懾作用持續加強,監管效能有效提公升。 2023年,將對4750家銀行保險機構進行處罰,對8552名責任人進行處罰,共處以78項罰款和沒收38億元,罰款和沒收金額較2022年大幅增加。 一年來,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成效顯著,查處了一批重大案件,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受到嚴厲懲處,年均非法集資案件數量較峰值大幅回落,破案率過億元明顯提高。一年來,“大消費者保護”工作格局逐步落實,消費者維權理念廣泛傳播,投訴渠道暢通無阻。 關鍵是要明確監管責任,加強協調配合,消除監管空白和盲點,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在市場准入、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各個環節嚴格執法。 對此,會議指出,要堅決貫徹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全面加強“五大監管”,嚴把關門禁,嚴風險監控,嚴肅早期干預整改。 狠抓“關鍵事”、“關鍵人物”、“關鍵行為”,嚴執法,敢於亮劍,始終如一、嚴把目究究。加強金融監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央和地方監管的協調,加強資訊交流共享,協調重點任務,做到有效分擔責任、回答同問題、同心同德。董希苗表示,在強調金融監管全覆蓋的同時,要加強“中央與地方協調”,提高地方金融監管效率。 隨著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推進,如何促進金融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在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方面的協調,從而減少監管的重疊和交叉,形成中央與地方監管的合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每個人都在看
* 又乙個“新花樣”! 臨近農曆新年,快來獲取金融反欺詐策略。
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從今年年初開始,這些銀行就“變”了!
今晚,油價將進行調整!
**:《金融時報》客戶。記者:徐蓓蓓.
編輯:雲陽。
電子郵件: fnweb@126com 關注英國《金融時報》***,了解更多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