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張傳川(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浙江大學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開展了第十一次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集體學習,總書記強調,主持學習要牢記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要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在這次集體學習中,總書記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生產力新素質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內涵,並就如何推動生產力新素質加快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 春節前夕,總書記赴天津看望基層幹部群眾,聽取天津市委、市委工作匯報時,再次強調,天津作為國家先進製造業研發基地,要充分發揮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 爭先行先,做好事,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新質量生產力是創新中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符合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形成和展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支撐的先進生產力質量。 **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量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要繼續做好創新工作,加快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由要素投入驅動,以大規模低成本勞動力為支撐,具有高儲蓄、高投資、高生產能力、高度依賴開放形成的外需等特點。 但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結構的轉變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要素成本上公升、需求不足、國際經濟失衡等內外部問題日益突出,舊的發展模式已不再可行,未來中國經濟必須走一條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科技創新是發展優質生產力的關鍵。 科技創新可以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高質量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 科學技術是人類探索和認識自然的產物,科技進步是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和掌握不斷深化和提高的結果。 科技進步不斷創造新的生產技術,並與勞動力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生產率,擴大了生產活動的邊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縱觀人類歷史,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追求創新的結果,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帶動了生產力的飛躍,顯著加速了產業轉型、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引領社會發展,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理論指導下的技術創新,只有以新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科技才能進步。 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往往以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為基礎。 例如,量子力學的發展推動了半導體技術、雷射技術等領域的發展;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推動了生物技術、農業和醫學等領域的進步。 新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往往加深了人們對基礎理論的理解,促進了理論創新。 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特定行業和產業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也能為理論創新提供實質性力量。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是基礎理論創新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產物,基礎理論的創新往往需要持續的、長期的堅持和積累,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推進基礎研究,實現基礎理論創新突破,必須尊重基礎理論的發展規律和基礎研究人才的成長規律,要有長期工作的堅韌和耐心,堅持長期投入和“等花開”。
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制度是生產關係的總和。 經濟制度通過激勵和約束來影響人們的行為,決定各種生產要素的分配,包括知識和技術,從而決定每個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 乙個好的制度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引導各要素投入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活動; 乙個糟糕的制度將成為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障礙。 經濟理論和實踐表明,制度是決定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因素,經濟發展的過程往往是制度變遷的過程。 在很大程度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是制度與制度之間的競爭,人才、資本、技術將流向制度環境較好的地方。 要深化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為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努力突破制約新素質生產力發展的障礙,建立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 使各種先進優質的生產要素能夠順利地流向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要擴大對外開放,為發展新的生產力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光明**“2024-02-05 02版)。
*:光明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