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到馬來西亞旅行的中國人普遍給人的印象是街道狹窄,道路兩旁缺乏綠化。 除了擁有高樓大廈的吉隆坡外,其他地區到處都是低層房屋,其中一些看起來很舊。
此外,馬來西亞沒有高鐵,沒有移動支付,甚至商業氛圍也很落後。 因此,我們很容易給馬來西亞貼上落後和貧窮的標籤。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64位,東南亞第三位,與中國的人均GDP12,741美元相當。
雖然這個資料不是很可觀,但依然是東南亞的高水平國家,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甚至有望成為亞洲下乙個發達國家。
馬來西亞是乙個富裕的國家嗎? 為什麼社會呈現的圖片和資料如此兩極分化?
馬來西亞經濟發展。
馬來西亞,簡稱馬來西亞,面積33萬平方公里,被南中國海一分為二。 其3300萬人口中有22個中國人7%,海岸線長4192公里。
然而,這些都不算什麼。 馬來西亞真正引以為豪的是其豐富的自然資源。 它不僅擁有該國 60% 的森林資源,而且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錫和棕櫚油生產國之一。 錫、銅、鐵、金、鋁土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一應俱全,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源王國。
馬來亞於1957年8月31日獨立,隨後將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幾年後,新加坡選擇退出聯邦,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首都。
在獨立初期,馬來西亞的國民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和礦產資源。 但自然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沒有人願意耗盡自己的財富來換取暫時的榮耀。
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領導人馬哈蒂爾提出了向東方學習的政策,重點是學習日韓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和工業化經驗。
在政策導向的引導下,馬來西亞吸引了大量日本高層企業前來投資。 馬來西亞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到國外發展**。
在整個20世紀的80年代和90年代,馬來西亞的經濟迅速發展。 自1987年以來,經濟一直保持著8%以上的年增長率。 結果,馬來西亞與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一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亞洲家喻戶曉的名字。 多元化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全球新興市場經濟體。
1991年,馬哈蒂爾·穆罕默德(Mahathir Mohamad)乘勢而上,雄心勃勃地在2020年將馬來西亞建設成為全球發達國家。 為此,馬來西亞大力發展高科技領域,先後提出超級走廊、生物技術等專案。 山谷。
同期,中馬關係也日趨密切。 許多馬來西亞商人來到深圳和廣州尋找商機。 馬來西亞因其天然的渠道優勢而成為中國外商投資的首選。
回首20世紀90年代,馬來西亞憑藉其地理優勢迅速融入全球一體化,成為全球製造業不可替代的一環,各行各業蓬勃發展。 如果按照這一趨勢發展,馬來西亞必將在未來30年內發展成為世界發達國家。
馬來西亞在1997年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亞洲四小龍未能穩定其經濟和金融,令人深感遺憾和遺憾。 結果,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我們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馬來西亞的巨集觀願景也走到了盡頭。 令人幻滅的。
令人欣慰的是,馬來西亞在新世紀伊始帶頭擺脫了經濟危機。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GDP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5%,保持穩定趨勢。 與此同時,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了三年。 這是因為**所奉行的經濟多元化政策大大提高了經濟的包容性和韌性。
回顧馬來西亞經濟的騰飛和重新崛起,有兩個成功之處:一是自然資源豐富。 橡膠、棕櫚油和液化天然氣仍然是馬來西亞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 2.完全正確的發展路線。 ** 發展方針成功抓住了時代機遇。 即使遭受重創,也能迅速穩住局勢,發展新的支柱產業。
馬來西亞經濟結構。
雖然馬來西亞經濟發展迅速,但也造成了一些弊端。
首先,出口經濟對外國的依賴程度很高。 2019年,馬來西亞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432億美元,佔GDP的1.2次。 對外貿易總額甚至高於GDP,這是商品出口下降51%的結果。
馬來西亞在全球**中的關鍵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電子產品、橡膠等產品的出口**為馬來西亞經濟帶來了強勁的動力,也使其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 一旦國際市場出現動盪,馬來西亞經濟將受到三次震盪。
為此,馬來西亞與許多國家建立了一流的關係,開發了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但仍然無法擺脫對國際環境的敏感性。 全球經濟衰退和波動將影響馬來西亞國內的生產和就業活動,國際原材料市場**也將直接影響馬來西亞的收入穩定性。 馬來西亞對此無能為力,畢竟出口**仍然是他們經濟的命脈。
唯一可行的策略是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動態,及時出台相應政策,規避風險。
二是社會經濟不平等。 雖然馬來西亞的經濟資料在不斷增長,但分配給每個公民的水果大小卻大不相同。 據統計,馬來西亞的收入不平等和失衡程度在亞洲名列前茅。
這種經濟分配的不平衡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尤為明顯。 城市擁有更多的經濟專案和高薪工作,居民的生活質量遠高於農村地區。 此外,教育和醫療資源也存在較大差異,兩極分化尤為嚴重。
重要的是要知道,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最基本動力。 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不可能快速發展,馬來西亞農村教育水平落後,必然會減緩整體經濟增長。 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城市。
* 我們也為此絞盡腦汁,出台了各種政策來改變現狀,例如提高基本工資標準和平衡稅收政策。 但我們深知,資源分配不平衡是造成社會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們期待未來改變馬來西亞**的現狀。
事實上,當我們討論馬來西亞是否可以被歸類為富裕國家時,並沒有主流標準。 如果能滿足百姓吃穿、出行的需要,是不是就說明是富國了? 但至少在資料上,馬來西亞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的水平。
2019年,馬來西亞的GDP為3734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35位,相當於2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香港的規模。 同年,馬來西亞的人均GDP為11,689美元。
與其他亞洲四小龍相比,馬來西亞的GDP總量低於印度尼西亞的11萬億美元,泰國為5166億美元,僅高於菲律賓的3566億美元,但人均GDP在四小龍中排名第一。
然而,馬來西亞在人口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印度尼西亞有 2在 68 億人口中,菲律賓有 17億人口,泰國有6942萬人口。 馬來西亞只有3000多萬。 因此,人口少是馬來西亞人均GDP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發達國家人均GDP的最低標準超過2萬美元,馬來西亞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馬來西亞目前的經濟特點是富裕階層控制著整體生命線,財富和資源分配嚴重失衡。 儘管整體發展勢頭強勁,但國內環境仍存在諸多不足。 我認為,對於**來說,如何平衡當前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