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3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MSCI)公布了2024年2月季度指數審查結果,其中華大基因(300676SZ)和許多其他公司被排除在MSCI中國指數之外。
入選MSCI中國指數的公司意味著投資價值更加突出,全球領先的管理人也紛紛將MSCI指數作為重要的觀察指標,此次將華大基因排除在指數之外,自然被市場解讀為悲觀訊號。
不過,新年伊始幾天,華大基因股價韌性較強,並未遭受重大負面影響。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關閉4401元股,總市值1822億元。
有投資者認為,很多樣本調整只是定期的季度調整,被排除的**樣本可能因為低於市值門檻而被排除,而不是公司自身的經營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是國內基因測序賽道的領頭羊,公司於2017年登陸深交所。
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基因測序分為科研和臨床研究兩大類,華大基因專注於臨床端,公司擁有豐富的產品線,涵蓋精準醫療、生殖健康、腫瘤防控、病原感染檢測等。 目前,公司已覆蓋全國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級醫院500多家,市場地位毋庸置疑。
過去幾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醫學檢測需求呈爆炸式增長。 財報顯示,2020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收8397億元,同比增長19986%,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2090億元,同比增長65643%。公司“火眼”實驗室為新冠檢測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司的業績也開啟了天花板。
但隨著疫情的消退,公司近年來業績逐漸下滑,這也是合理的。 2021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收入為6766億元,704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462億元,83億元。
根據華大基因披露的2023年度業績預測,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200 億到 450億元,實現0元淨利潤80億元-110億元,仍處於下行通道。
從行業來看,醫學檢測企業業績下滑其實是常態,很多企業甚至虧損,比如貝瑞基因(000710)。深圳)此前預計2023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40億元,上年-2與55億元相比,虧損金額仍在擴大。 事實上,這樣的虧損表現在行業內並非少數。 相比之下,華大基因要保持盈利並不容易。
業績韌性的背後,可能與企業的成本優勢有關。 基因測序儀等部分產品長期被Illumina等海外龍頭壟斷,而華大基因的上游供應商則以華大智造為主,成本優勢較強,因此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此外,公司“火眼”實驗室也在積極尋求向通用基因檢測平台轉型,規範化檢測業務持續增長,包括出生缺陷防控、腫瘤早期篩查,甚至健康管理等,“火眼”實驗室有望成為未來各地醫療衛生系統新基建的一部分。
華大基因在2023年業績預測中也表示,生殖健康業務和多組學業務營收同比略有增長,腫瘤防控營收實現同比大幅增長,這或許是公司業績仍盈利的原因之一。
種種跡象表明,新冠相關業務有望逐步企穩,業績下滑的包袱或將得到清除。
從長遠來看,基因測序仍是一片繁榮,根據BCC Research的資料,基因測序服務的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69個增加到69個2026 年將達到 94 億美元至 210 美元66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191%,增長率更高。
事實上,基因測序的成本一直呈下降趨勢,在90年代的“人類基因組計畫”中,來自六個國家的大約8000名研究人員花了13年時間才完成乙個人基因組的測序,耗資38億美元。 2015年,乙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已經下降到1000美元左右,現在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100美元。
降價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也帶來了下游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基因測序的市場空間不斷上公升,這與新能源行業的電費有些相似,供給端的技術創新帶來了滲透率的提公升。
例如,基因測序經常用於癌症早期篩查,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逐步深入和健康意識的逐年提高,癌症防控的市場需求有望逐步釋放。
2023年,公司腫瘤防控領域的多項產品獲批,其中糞便潛血檢測試劑盒獲得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糞便DNA甲基化聯合檢測試劑盒和HPV分型檢測產品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不僅如此,華大基因的AD(阿爾茨海默病)測試可能成為另乙個明確的增長點。 據券商調研,未來每年將定期對老年人口進行篩查,中國AD診斷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此外,該公司的結直腸癌檢測產品華昌康已於去年12月獲批上市,也有望成為潛在的重磅產品。
除國內市場外,公司還積極拓展海外渠道,實施走出去戰略。
海外資質難度大,企業產品的技術水平、生產工藝、管理標準較高,華大基因借助過去幾年全球新冠檢測積累的品牌資產和各類資質,能夠成功進入市場。
2023年,公司與沙特公共衛生局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外,公司還與泰國、巴西、阿根廷、智利、塞爾維亞等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等合作夥伴達成多項合作意向,並簽署協議,有望為公司精準醫療技術在全球市場的推廣提供長期業績支援。
結語——
華大基因是基因檢測的第一梯隊,在後疫情時代,公司業績略有下滑,市值縮水超過7%,這或許是被排除在MSCI中國指數之外的原因之一。 然而,作為賽道領頭羊,該公司的基本面沒有把握,估值接近歷史底部。
有機構預測,2023年,隨著異常需求的下降,華大基因將裁員,期間成本或將有所下降,而2024年之後,隨著海外和新產品的逐步增加,盈利能力有望在規模效應下上公升,未來的維修空間值得關注。
作者:飛魚。